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王昆山:从海洋到陆地,应对生态危机,环境DNA (eDNA)潜力无限!

作者:中国绿会发布时间:2024-09-28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3nvqiK1Tmv9bM9YIFK6d5Q
作者:王昆山

本文约4100字,阅读约9分钟


鲸鲨是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的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鱼类,鲸鲨在生物分类学上独树一帜。摄影师:宋刚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获授权使用 (图文无关)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蕴藏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物多样性。不论是海底的珊瑚礁、神秘的深海,还是广阔的海洋表面,海洋里的生命形态复杂多样,很多物种至今尚未被人类发现或充分了解。科学家们一直在想办法更好地了解海洋中的生物,并探究它们是如何生存、如何与环境互动的。而环境DNA(eDNA)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根据最新评估,全球有超过45,300种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占所有被评估物种的比例高达28%。 上图来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那么:到底什么是eDNA?它跟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DNA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科学家会利用它来研究海洋生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环境DNA的神秘面纱,带你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它如何改变我们对海洋世界的认识。

【什么是环境DNA?】

每个生物独特的“生命密码”

首先,DNA是一种我们在生物课上经常听到的词汇,它是指脱氧核糖核酸,是所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像是一本书,里面写满了每个生物独特的“生命密码”。它决定了生物的样貌、行为以及生长方式。

那么,环境DNA(eDNA) 是什么呢?简而言之,eDNA是指生物体在环境中释放出的DNA片段。无论是在空气中、土壤里,还是水中,所有生物在活动时都会留下微小的痕迹,比如掉落的皮肤细胞、排出的粪便、或黏液。通过这些遗留物质,科学家可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DNA,而不必抓住生物本身。

想象一下,你走在沙滩上,脚下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同样地,鱼类、贝类、微小的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在水中活动时也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就包含在它们释放的DNA片段中。这些散落在水体中的DNA,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DNA。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从环境样本中提取DNA,并用于物种鉴定。到了21世纪初,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eDNA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环境样本中同时检测到大量的物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去十年来,eDNA技术在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

上图:东沙魟鱼。王敏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拍摄。©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传统方法 vs. eDNA】

与传统的生物采样和观察方法相比,eDNA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意味着科学家不需要捕捉或扰乱生物体,便能获得所需的遗传信息。这对于保护那些脆弱或濒危的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方法就像是一位老渔夫, 想要了解湖里的鱼,必须亲自下网捕捞,甚至用鱼竿逗它们上钩。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也会惊扰到鱼群,而且往往只能捕捉到那些大个子、喜欢热闹的鱼。对于那些躲在水草丛中、胆小害羞的小鱼,或者已经游到远方的鱼,老渔夫就无能为力了。

北京亮马河公园。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eDNA技术,则像一位精明的侦探, 不需要亲自下水;只需收集一点湖水,就能通过水中的DNA线索,破译出湖里住着哪些“居民”。即使是一片小小的鱼鳞、一滴黏液,都能成为侦探破案的关键证据。eDNA不仅能找到那些大鱼,还能发现那些藏在水底的小鱼小虾,甚至连那些已经离开的鱼,也能通过残留的DNA找到蛛丝马迹。前段时间“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曾经报道过,如果被鲨鱼咬了、却不知道是什么鲨鱼咬的,那么只要留着擦拭伤口的那块纱布,仍然可以通过eDNA技术检测出当时咬人的到底是哪种鲨鱼。(拓展阅读:冲浪遇险?急救包或成破案关键!请保留鲨鱼咬伤的第一现场纱布证据)

传统方法就像一架老式相机, 只能拍下眼前的一张照片,告诉我们现在湖里有什么鱼;eDNA技术则像一台时光机, 它能根据水中的DNA记录,还原出湖里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鱼口普查”情况,让我们了解鱼群的迁徙路线、繁殖季节,甚至还能推测出湖泊的历史变迁。

(图文无关) 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比如,在南极冰盖下和海洋中,科学家们就通过eDNA技术发现了许多新的微生物物种,这些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中保存着大量的古DNA,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这些DNA,可以重建北极地区的古生态系统,并发现新的物种。

壮观而静谧的北极冰盖。摄影师:赵宇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上图:南极冰川。摄影:Joys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传统方法就像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匠, 虽然能打造出精美的家具;但制作过程繁琐、效率也比较低下。eDNA技术则像一座现代化的工厂, 它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海量的数据。

传统方法就像一位专科医生, 只擅长治疗某一类疾病。eDNA技术则像一位“全科医生”, 它能诊断各种各样的“生物疾病”,从海洋到陆地,从水生到陆生,无所不包。

另外,eDNA技术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应用。比如要开展海上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话,一般来讲,传统的海洋生物研究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海上航行、繁琐的采样和复杂的实验设备。而eDNA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水样采集,快速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还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参与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来。

换而言之,eDNA技术就像一双慧眼,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生物,还让我们看到了生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eDNA如何“工作”?】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利用这些散落在海洋里的eDNA来研究生物的呢?这其实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简单理解。

1、收集水样。第一步,科学家们首先会使用一种叫做Niskin瓶的设备,去海洋的特定位置收集水样。这个瓶子可以潜入海洋的不同深度,然后自动采集那里的水体样本。采样的地点通常会记录下经纬度、深度、温度等数据,这样科学家可以准确知道样本的来源。

(图文无关)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2、提取DNA。当水样被带回实验室后,科学家会用一种叫做硝酸纤维素膜过滤器的工具,将水样中的环境DNA分离出来。这就像用滤网过滤掉水中的沙子,留下我们需要的DNA颗粒。

3、保存样本。为了保证这些DNA不会因为时间而分解,科学家会把它们保存在特定的缓冲溶液中。这样,DNA可以保持稳定,方便后续研究。

4、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DNA测序了。科学家会将这些提取出的DNA送入实验室,进行DNA测序。DNA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分别是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和T(胸腺嘧啶)。通过识别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科学家可以像“解码”一样,找到每个生物的独特基因序列。

摄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工作组

5、比对数据库:一旦科学家完成了DNA的测序,他们会将这些基因序列与已有的DNA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确定该DNA来自哪个物种,甚至可以追溯到它的科、属、种等具体分类。

这些步骤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它们让科学家不需要“抓住”某个具体的生物,也能准确知道该生物是否存在于某个海域。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科学家们研究海洋生物的效率。

美国湿地的一种红蜻蜓。摄影:刘茂胜(绿会BCON工作组专家)©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eDNA的实际应用】

如今,eDNA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海洋生物,还在其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上图:凤凰岛珊瑚基地培育的珊瑚。陈宏摄。摄影©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图文无关)

一、发现以前从没记录过的物种

海洋中有许多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物种(所谓的“新物种”)。通过收集环境DNA,科学家能够找到那些从未被拍摄或捕获到的物种。这些生物可能生活在深海等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或是那些害羞的、不容易被观察到的物种。eDNA帮助我们拓宽了海洋物种的认知边界,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数据中发现从未记录过的基因序列,这往往预示着新物种的发现。

二、监测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是指那些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然而它们被引入后会对当地的环境和生物造成破坏。比如一些入侵的鱼类会大量繁殖,抢夺本土物种的食物,最终导致本土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通过eDNA检测,科学家能够快速监测到某一区域内是否出现了入侵物种,这样相关部门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

三、研究濒危物种

摄影:杜晖贤(Freddrick Dubee)教授。©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濒危物种的数量往往极少,传统的捕捉或观察方法可能对它们产生进一步的干扰。通过eDNA,科学家可以在不打扰这些生物的情况下,检测到它们的存在。这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生活习性,从而制定更好的保护策略。

四、水质监测

eDNA不仅仅用于研究生物,它还可以帮助监测水质。通过分析水体中的DNA样本,科学家可以检测到水中有害的细菌或污染物,从而帮助政府和环保机构保护水源安全。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五、渔业管理

eDNA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商业渔业领域。例如,渔民们可以利用eDNA检测来了解某一区域内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捕鱼地点。这不仅可以提高渔业效率,还能帮助保护海洋资源,避免过度捕捞。

【应用的困难】

当然,咱们不能专门说好处,却不说困难。

eDNA技术虽然具备强大的潜力,但在应用过程中,目前也面临一些瓶颈和困难。首先,是对比数据库。eDNA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采集到的DNA序列与现有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出对应的物种。但目前的基因数据库并不完备,特别是在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许多物种的DNA序列尚未被记录或分类。因此,当科学家采集到未知生物的eDNA时,可能无法找到匹配的序列,导致物种无法被识别。这使得eDNA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未充分研究的生态系统中。当然了,也可以先建立、以后逐渐完善。

二是,采集到的eDNA样本可能会因环境因素如水流、温度和污染物的影响而发生降解,使得样本质量不够稳定,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精确。此外,不同的物种可能会释放出不同量的DNA,某些物种的eDNA很难被检测到,这就可能导致物种的遗漏或误判。在复杂的淡水系统或受到污染的水域中,eDNA的降解速度可能较快,导致样本质量不佳。再加上eDNA无法直接提供物种的具体位置或数量,这使得它需要与其他调查手段结合,才能得到更全面的生态评估。

美国科学家艾琳·达格内斯(Erin D’Agnese)和玛雅·加伯-杨兹(Maya Garber-Yonts)(从左至右)在2021年4月在查克纳特溪的一个涵洞上游进行采样。蓝色背包中装有一台泵,通过黄色管道将溪流水吸入,以过滤材料进行DNA分析。摄影:伊丽莎白·安德鲁斯克维奇·艾伦/华盛顿大学。

至于成本问题,虽然eDNA技术较传统采样方法更加高效、环保,但其设备和实验室分析的成本依然不低。DNA采集和处理需要昂贵的过滤设备、保存技术、以及专业的实验室进行DNA测序。尤其是大规模的项目,涉及大量数据分析和对比,需要使用先进的基因数据库和高精度的生物信息学工具,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方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中,往往依赖于既有的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标准和方法,传统方法如物种观察、捕捉和标本采集更为成熟和广泛使用。如要在政策层面推动eDNA的应用,恐怕首先就需要更多试点项目和明确的标准化流程,以确保这种新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eDNA的未来展望】

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这里黑暗、寒冷、压力巨大,生活着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的奇特生物。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外形和适应极端环境的本领,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和发现。上图是纳斯卡海脊高海域和海底山一带的海洋生物。图源:Schmidt Ocean(图文无关)

前面讲到,环境DNA(eDNA)技术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海洋中的生命,揭示那些隐藏在水下的生物奥秘。通过这种无侵害的技术,科学家可以迅速、精确地分析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揭开新物种的面纱,保护濒危物种,监控环境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eDNA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完善这项技术,尝试将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未来,eDNA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从海洋到陆地,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鲸鱼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eDNA也将成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工具。无论是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还是生物多样性下降,eDNA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键的科学数据,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


THE END

湿

文 | 王昆山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technology/edna/edna.html
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edu/materials/environmental-DNA-fact-sheet.pdf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 美国eDNA战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革命性技术,如何全面改变自然资源管理?

❁ 当溪流成为“基因档案”,科学家如何利用环境DNA保护水生生物?

❁ 环境DNA,能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新时代吗?

❁ 《美国国家水环境DNA战略》正式发布, 10大联邦机构携手共促生物多样性监测

❁ eDNA揭秘加拿大海域鲸类的“遗传足迹”

❁ 监测鸟类和蜜蜂:花卉e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寻找极危物种石氏海龙——新技术eDNA可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