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五菱的“神车”之困

作者:AutoReport发布时间:2024-09-14

上周五(9月6日),一代“神车”五菱宏光迎来上市14周年生日。同一天,官方低调宣布五菱宏光迈入纯电时代,纯电版6.98万元起售。

也有媒体试图为这款经典国民车关联“神车再现”的宣传话术,但十几年浮沉,曾经创造过月销8万神迹的神车,如今月销过万已经困难。

进入智电时代后,宝骏和五菱的每一款新产品都努力向神车靠拢,实际销量却渐行渐远,另一边,人民的五菱不断遭受来自人民的质疑:你为什么造不出神车了?

今年初,接替沈阳出任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职位的吕俊成,在新春寄语提到:“五菱神车的时代已经过去,靠单一产品大销量来解决、掩盖一切问题已经没有可能,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我们从市场的领导者变成了追赶者!”

这是一个清醒的认知,但当下的五菱面临的境况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得多。

NO.1 [神车时代的“遗留”——技术缺位]

五菱宏光的原型车是丰田Avanza——丰田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出的一款廉价MPV。十几年前,还是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的沈阳,在印尼出国时偶然看到了这个类似小面包车的车子,宜商宜家,判断它可能适合当下的中国市场,于是决定把它“带回来”。

事后证明,沈阳的眼光确实毒辣。

随后为了尽快把宝骏做起来,2014年,原本五菱宏光的换代产品,一台7座家用车(内部代号CN200)被临时换给了宝骏品牌,摇身变成了宝骏730。这台车上市仅5个月累计销量就达到超过12万辆,刷新了中国车市成长最快车型的记录。

紧接着2015年—2017年,对标大众途观的首款SUV宝骏560、两厢车宝骏310、小型SUV宝骏510(曾在2018年2月干掉哈弗H6登顶SUV榜首),旅行版宝骏310W先后上市,款款都是神车。

从最便宜的SUV、到最便宜的旅行车……五菱打造神车的秘籍在宝骏身上屡试不爽,但似乎完全忘了宝骏主打“品牌向上”这回事。与此同时,外界也很快发现,除了五菱宏光,之后的每一款神车生命力都不算顽强。曾经最热销的宝骏560竟然三年就停产了。

停产的原因很简单,销量下滑。在竞争激烈、新产品辈出的乘用车市场,一款热销车型要维持热度本就不是容易的事。一般车企应对的方法就是更新换代。但习惯了快速造神的五菱,并不想在一款车上慢慢搓磨产品和技术,而是更善于炼新号。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9-2020,换标之后的新宝骏决定重新向上进发,一口气推出了Valli、RC-5、RM-5、RC-6、RS-3等10款新品。但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都是用以前宝骏的数字型号换了皮囊。2021年,宝骏品牌销量共计21.6万辆,跌幅超45%。

为何五菱总是执着于“练新号”?外界的普遍看法是,五菱没有自己的技术,发动机变速箱来来去去就那几样。

而之所以在造神的同时技术没有跟上,五菱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来自母公司的支持少的可怜。

一位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人士曾对汽车产经表示,那些年,除了一辆乐驰车型,和一台来自大宇的1.5T发动机(大宇破产被通用收购),五菱就再没有得到过来自上汽和通用的其他技术。

“如果当初宝骏560能有一个2.0T版本,如果母公司能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我相信它能走的更远一些。但他们就是想把五菱定位在低价市场。”

而且,“宝骏560之后,五菱体系的技术确实再没有实质性进展了。”

NO.2 [纯电转型:如果当初是一辆四门车,会怎样?]

即便技术能力被“封印”,你都无法否认,沈阳时期的五菱拥有非一般的对市场的洞察能力。这种能力延续到了中国汽车纯电时代的初期。

2017年,汽车产经曾经到柳州对上汽通用五菱做过实地采访和考察。彼时一辆叫做宝骏E100的A00级两门纯电小车正在免费试运营阶段。据说这款车是上汽通用五菱历时3年研发的成果,而且为了这第一款纯电车的推广,五菱也做足了功课——政企联动、市场驱动、配套先行,大规模规划建设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打造了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

前瞻的产品定位,加上围绕推广新能源的一系列措施,今天看来上汽通用五菱的这一套打法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

但吊诡的是,这些铺垫最后成就的是另一款车。

直到2019年6月28日,宝骏E100才正式在全国上市,官方指导价4.98万元起。仅隔一年,2020年7月24日五菱宏光MINIEV在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车展正式上市,2.88万元起步价格。上市即热销。

但另一边,和宏光MINI EV差别不大的宝骏E100悄然停产。

宝骏E100

这一次,宝骏的车型让给了五菱。一位接近宝骏品牌的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产经:“说白了还是对宝骏信心不足,所以借用五菱宏光的招牌打开市场。”

虽然夹杂着众多蜜汁操作,但宏光MINI EV再成新一代五菱神车。也是至今,五菱的最后一代神车。

MINI EV用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55.4万的年销量,还帮助五菱在2022年成为了全球微型纯电车销量冠军。可以说,这款车成功为五菱敲开了纯电时代的大门。

但到了2023年,MINI EV销量同比腰斩。

来到纯电时代,一个市场从蓝海到红海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长安糯玉米、吉利熊猫、奇瑞QQ冰淇淋等同类产品风雨而至,加上A00级整体市场规模的萎缩,宏光MINI EV的神车光环很快也不再了。

五菱宏光MINI EV

无论是五菱银标、还是新宝骏,在近两年推出的新车再没有重现过神车的荣光:

五菱缤果2023年的销量维持在2万以上,今年下滑到1万+的水平(8月销量超过2万)。这台A0级小型车和五菱MINI EV一起,扛起了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的销量重担;而为了品牌向上推出的,五菱银标系列中的五菱星光,宝骏云朵、宝骏悦也,都没有等到期待中的热销。

宏光MINI EV的浮沉,再次证明了上汽通用五菱在消费需求洞察上极具前瞻性、产品定义精准,完全不亚于如今的理想汽车。

两门纯电小车的技术实现非常简单,因此让五菱的纯电转型有了一个轻松且热烈的开局。但当全行业发展进入到血拼技术的阶段,五菱的能力显然不够用了。

此时的五菱暴露了两大问题:第一,技术积淀不足,产品后劲乏力。第二,银标五菱和宝骏旗下的产品系列多年来一贯的混乱、没有传承,导致完全无法形成品牌忠诚。

去年11月,五菱的首款家轿五菱星光开启预售,售价7.98万元— 10.98 万元。在发售初期突破过万辆大关之后,今年以来销量一排徘徊在月销五六千台。

这款车在市场上的直接竞品是秦plus。终端销售表示,很多人不选星光选秦plus的原因是介意品牌和电池知名度。

“有个搞科研的60岁老先生,虽然在看星光但嘴里还是一直在夸秦plus,说刀片电池就是好。跟他聊了一会,结果发现他除了知道刀片电池好,具体的像容量材质技术啥的都不了解。”

类似的事情也频繁发生在五菱的其他车型身上。

除了把比亚迪衬托出了品牌溢价,五菱和宝骏的产品思维本身也局限在做“便宜车”的思维里。

例如,五菱星光使用的动力电池来自柳州的华霆动力。华霆是全国排行前几位的电池品牌,五菱本是想利用本地采购优势控制成本。但在不少终端消费者心目中,一辆电动车里只有配置了宁德时代的电池、或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才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靠的。即便它是一台不到十万的车。

消费升级的同时消费频率下降,导致汽车行业走到了“既要又要”的时代。习惯了在“看不见”“没必要”的地方做减法的五菱,不灵了。而当五菱整体销量规模降下来后,成本控制能力又再度打了折扣。

再回头看,一位老五菱人做了这样的反思:如果当初造第一辆纯电车造的是一辆四门车,走一条比较难的路,现在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NO.3 [没有神车,也有出路]

日前,宝骏汽车旗下首款智能长续航SUV——宝骏云海上市,限时指导价为10.98万元-13.38万元。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与传播总经理周钘表示,这是宝骏真真正正让宝骏“重回主流”的一款车。

这一次,依然有人觉得一台宝骏卖到13万,贵了、飘了。但今后要靠技术说话的五菱和宝骏,必须、也必要在这条路上艰难、坚定地走下去。‍‍‍‍‍‍‍‍‍‍‍

宝骏云海

宝骏和五菱品牌现在官方的定位是:前者主打智能年轻化,后者主打舒适家用。两个品牌的产品似乎依然会存在竞争,但一个好迹象是,五菱开始发布自己的技术品牌了:

去年10月16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上正式发布了“五菱灵犀混动”和“神炼电池”两大自研核心技术;

今年4月12日,五菱的天舆架构正式发布。这个架构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和出行需求,划分出S、M、D三个平台,覆盖车长在2500-5000mm的新能源车型。代表产品有宝骏悦也(S平台)、宝骏悦也Plus以及涵盖纯电和混动双动力的五菱星光家族(D平台)。宝骏云海也是D平台的产品。

按照五菱的产品规划,2024年第四季度,还有一款大六座全场景智能SUV面世,同样是基于D平台。

近期周钘还透露,上汽通用五菱还将推出全新架构平台,以承载更向上、更高端的车型,新车将于2025年上半年陆续推出。

智驾方面,卓驭科技(原名大疆车载)所有智驾系统升级(算法、芯片)的首搭车型都会在上汽通用五菱品牌里,且会优先应用在宝骏品牌车型上。而且,未来五菱也会有自己的激光雷达技术。

有人推测,为了品牌向上走,五菱或许会推出一个全新品牌。但汽车产经从五菱内部获悉,目前并没有考虑全新品牌。

技术加持之下的五菱,能否重新夺回人民的爱,尚未可知。但重拾神车时代被遗忘的“技术之本”,在汽车产经看来,是五菱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这一课,需要给足时间和耐心。

当然,在内卷的洪流下五菱的销量虽已不复巅峰时期,当下依然是整个上汽集团的销量支柱。1-8月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2.3%,销售新车43.4万辆。尤其8月份,零售销量达到7.5万辆,同比增长30.8%。

挥别沈阳时代、神车时代,不再急于造一辆神车,对当下的五菱或许并非坏事。稳住销量、耐住寂寞,向上之路漫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作者:于杰,编辑:杨光,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