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加减乘除”

作者:金台资讯发布时间:2024-10-23

柯贤柳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趋深化。5G、云计算、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视觉传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且日趋成熟,为文化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创新和消费场景重塑提供了广阔空间,并催生出诸多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带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增长点。培育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既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带来的必然结果,更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践中,特别需要我们做好“加减乘除”,以充分发挥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

资源供给上做好“加法”。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发展有赖于文化资源的充分供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具体到各区域各群体,文化资源供给则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创意人才储备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均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掣肘新型文化业态进一步发展。突破这些障碍,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找到具体路径。以文物资源供给为例。博物馆是文物资源收藏和展示的主阵地,但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冷热不均现象非常明显。省会城市或大型城市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文博场馆,吸附了大量观众;与此相反,地方性中小博物馆偏居一隅、知者寥寥,还在为生存而努力。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是高品质博物馆数量仍显不足。这种现象说明:补齐资源供给的短板,不只是数量的增加,更要通过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实现品质的提升。因此,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需要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的资源供给。

消费门槛上做好“减法”。文化产品既有商品属性,还有意识形态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精神食粮的向往和追求。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在供给领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降低门槛,惠及全体。在这个方面,新型文化业态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是,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使得文化业态不断突破传统业务边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焕新活力更加充沛,呈现喜人局面。挑战是,消费门槛的降低并非简单的“0元购”“0票价”“0消费”,而是一项兼具普惠性、便利性和有效性的综合工程。当前,许多业态做了种种努力和尝试:将“高端演出进门难”转化成“大众畅享艺术宴”,这是普惠性创意;线上预约的同时保留线下购票窗口,这是便利性诚意;打造“路边音乐会”带火周边消费,这是有效性新意。因此,降低消费门槛的核心在于,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为落脚点,打破传统业态界限,串联相关业态链条,激发文化消费新潮。只有这样,方能促进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

科技融合上做好“乘法”。当前,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对文化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在转化文化成果上,新技术手段大大便利文化资源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应用,为文化资源汇集与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拓展消费场景上,新技术装备为消费场景的创新搭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立体式呈现、沉浸式体验成为现实。在发展业态融合上,新技术平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入衔接IP文创、文旅融合、休闲娱乐、生态环保,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应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产生的溢出效应远超想象。当然,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发展,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既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文化遗产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原因在于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唯有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方能产生“乘数”效应。

体制机制上做好“除法”。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涉及设计、生产、销售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对人才素质、产业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势必要求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屏障和结构性矛盾。以文创产业为例。文创产业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素材有很强的依赖性。文化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就不得不面对知识产权问题。当前,文创产业领域中一些头部企业,如故宫和国博,已经形成一定的知识产权模式,但就全国而言,还有相当部分的文博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徘徊不前,主要原因在于文物的数字资源出于保护的需要,无法完整全面地展示给社会。因此,建立分层授权的机制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利益分配问题。文博单位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如何融入文化市场,就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体制,进行系统性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好“加减乘除”,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荆楚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GA092)成果,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系武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