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乱世改造计划

作者:历史其实挺有趣发布时间:2024-09-04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残城)

中和三年,一个叫做杨行密的军阀,占据了扬州。

这扬州城,是江南一等一的好地方,首先人口多,其次环境好,最后很富饶,乱世之际谁能得到这种地方,那谁就偷着乐吧。

但是当杨行密带兵缓步走入扬州城的时候,他却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城里早就没粮食了,几乎是任何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要么被烧毁,要么就被军阀抢光了,老百姓饿得两眼发昏,已经到了相互残杀吃人的地步。

丈夫先把妻子卖掉,再把儿子卖掉,而被卖掉的发妻和儿子则被送到了屠宰场里,很快被屠夫杀掉。

这不是恐怖片,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眼前的场面实在是过于血腥,已经到了让杨行密反胃,让他无法接受的地步,他甚至对部下说,扬州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模样,太过混乱无序了,我恐怕守不住,咱们还是撤走吧。

您想想,杨行密为了拿下扬州,他是费了不少劲的,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的,但是现在他却要把已经煮熟的鸭子给放走,如果不是扬州当时实在是难以生存,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

但是,拿下扬州之后,杨行密又面临到了新的困境。

(孙儒)

河南蔡州的军阀派自己的弟弟秦宗衡攻掠淮南,正奔着自己来,这支队伍里则有孙儒,刘建锋,马殷等人,他们来势汹汹还不算,逃走的毕师铎和秦彦也和秦宗衡联手,简直雪上加霜,等于说这帮人就在扬州城下等着自己呢,自己待在扬州还安全点,毕竟还能倚靠城防来抵抗,自己要是贸然出去,保不齐就被乱拳打死。

所以,扬州城待不了,他杨行密也得硬待,硬待也没什么法子,只能是静观其变。

这一部分的历史,和之前写的南楚历史的部分有些重合,孙儒等人和秦宗衡有矛盾,杀掉了秦宗衡,自此脱离了秦宗权的控制,然后孙儒又拿下了高邮,这还不算,孙儒接二连三,又黑吃黑,把来投奔的毕师铎和秦彦也杀掉了,实力是越发壮大。

高邮距离扬州那可就只有七八十公里了,因此杨行密感觉威胁更甚,马上找来自己的谋士袁袭商量对策。

这个袁袭,很有谋略,而且很有前瞻性,看事情很长远,前不久高骈危急,让身在庐州的杨行密来帮忙助拳,袁袭就拍手大笑,说你看吧,高骈昏庸,吕用之奸恶,而毕师铎悖逆,他们三人都不是成大事的材料,因此这是天赐良机,是老天爷把淮南送给主公。

杨行密的想法是,扬州没有人口基数,也没有粮草,无论是募兵还是补充军需,后期都成问题,所以不如放弃扬州,到江苏泰州去驻扎,但是袁袭不同意,袁袭认为,泰州城防脆弱,山少平原多,不利于防守,倒不如退回的大本营庐州,再做打算。

主意已定,杨行密立刻率领大军返回庐州,可是回到庐州之后,大家发现,这么一整,那不是白折腾了么,庐州的确是安全,可是当下人人扩张领地,进取天下,老是守着这么一块地,那也不是办法啊。

那么杨行密接下来规划就是,他要集结精兵,向西而去,攻打洪州。

(袁袭)

洪州,就是江西南昌,奇人李梦符曾经待过的那个地方。

这个想法,又被袁袭阻止了,袁袭认为,洪州的节度使是钟传,而钟传治理洪州一直很不错,以此洪州民心依附,势头正盛,贸然出兵洪州,必然不能取胜,倒不如攻打宣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宣城,宣城刺史名曰赵锽,这人以前是秦彦的部下,现在秦彦已死,赵锽等于是无主之人,处于孤立状态,只要我们出兵,拿下宣州那就是发蒙振落。

这听人劝才能吃饱饭,杨行密其实在军事思维和战略意图上相较于五代十国时期其他的创业军阀们还真的是有所欠缺,但是他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非常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

人生在世,努力很重要,但是有时候选择更加重要,而且我们的人生往往会面临着的很多的选择,那些我们认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他们在人生中无数个选择中,都选择了最正确的,如果他一生中有十个重要的选择,那么他十个选择一定都选对了,哪怕是选对了九个,错了一个,未来就会发生天差地别的变化。

可是,我们是人,毕竟不是神,我们是肉体凡胎,我们会迷茫,会犯错,会伤心,会有愤怒,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我们怎么能确保,当选择来临时,我们一定可以选对?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那么这个时候,能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尤其是杨行密身边还有袁袭这种聪明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选择过程中的容错率,杨行密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那么有没有不好的例子呢?当然也有,三国时期的军阀袁绍就是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典型。

他手下如袁袭这样的谋士可谓如云,但是他这人太有主意了,又下不定主意,郭图的话他不听,田丰的话他不听,许攸的话他不听,审配的话他也不听,主打一个不听不听我不听,到最后落得一个惨败。

(杨行密)

但其实,袁绍缺少的不是谋士,不是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而是决定去做的勇气。

杨行密不仅善听,而且一旦他认可了袁袭的想法,他就会立刻去执行,立刻去做。

宣州果然如袁袭所说不堪一击,刺史赵锽不能抵抗,战死,宣州很快被拿下。

当初杨行密从扬州退走,孙儒就对他放松了戒心,认为他肯定是不会回来的,可是孙儒没想到,杨行密还敢回来,回来还不算,还偷摸的把宣州给弄到手了。

孙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立刻在淮南地区集结所有兵力,挥师向宣州进发,想要把杨行密就地歼灭。

当然,后来的结果证明,被歼灭的是孙儒自己。

孙儒人多力量大,杨行密人少势力孤,但后来还是杨行密赢了,杨行密不仅将孙儒的军队全盘击溃,还把孙儒抓住杀掉了。

这场以少胜多的关键,也在于杨行密很会用人,本来这场仗的胜负十分悬殊,纸面上来看,杨行密其实只有一成胜算,几番交战之下,感觉很吃力,恐怕被团灭,因此杨行密就想要撤军退走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杨行密的另外两个部下都站了出来,一个叫做戴友规,一个叫做刘威,俩人都劝杨行密再坚持坚持,孙儒无道,残害百姓,不得民心,因此他募兵也好,筹粮也好,都有很大问题,虽然明面上他把宣州团团围住,但是他军中断水断粮已经好几天了,孙儒不撤军,就是在和杨行密拼意志力,这个时候谁先胆怯,谁先露怯,谁先支持不住,那谁就完蛋了。

(坚壁清野)

《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用大白话说,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杨行密本来要支持不住了,但是好在他身边有戴友规和刘威这样的谋士,因此他又能在坚持还是不坚持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头杨行密坚持住了,孙儒却坚持不住了,他在城外无水无粮,口干舌燥,肚内空空,没办法只能把大军派出,让他手下将领刘建锋和马殷出去搜刮粮饷,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杨行密抓住机会,奇袭孙儒,一举将孙儒击溃。

而被派出去的刘建锋和马殷则一去不返,他们下洪州,入湖南,后来马殷则建立了南楚江山。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听人劝很重要,下决心也很重要,但是能把握住机会则更加重要。

事成的关键不在于这机会有到底有几成胜算,有十成胜算,你不去把握,你也赢不了,可就算只有一成胜算,只要你能把握得住,那也已经足够。

孙儒被杨行密杀掉之前,曾经见到了为杨行密提出坚守城池计策的将领刘威,他看着刘威,悠悠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听说坚壁清野,抵抗到底的谋略就是你提出的,如果我能有你这样的贤才,又怎么会有今日的失败呢?

孙儒曾经自诩是淮南霸主,谁也不放在眼里,谁也瞧不上,他走到哪里抢到哪里,走到哪里杀到哪里,他自恃洞察万物,知晓天地,却唯一不能知晓人心。

(乱世将起)

孙儒死了,杨行密击败了这个强敌之后,放眼淮南,他就再也没有敌手,终于他再一次踏入了扬州城,大唐朝廷也非常恰如其时把杨行密封为了淮南节度使。

斑驳的箭痕与战火的熏黑痕迹交织,诉说着不久前的激烈与凄惨,城内街道,昔日繁华早已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寥与荒凉。

店铺门扉紧闭,窗棂残破,偶有几处屋顶的瓦砾散落一地,风吹过,发出阵阵哀鸣。

街道上,偶见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或低头匆匆而过,或驻足凝视着这满目疮痍的景象,眼中满是惊恐。

此情此景,何人能不悲痛,何人能不动容?

只是杨行密,他的目光似乎望着更远,他看到在这废墟之中,一些顽强的花朵从裂缝中探出头来,绽放出色彩。

如果说所有绚烂的事物都不能长久,那么这朵顽强的花,将会成为杨行密梦开始的地方。

只是杨行密很苦恼,因为他发现,摧毁一座城市是很简单的,但是重建一座城市却相对来说困难得多,就好像用剑杀人容易,但用剑救人则困难。

花儿已经茁壮生长,可丢失的人心,还能复来么?

参考资料:

《十国春秋·吴一太祖世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