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里尔战史研究 关注获取!
1944年4月4日,此前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中被乌克兰第1方面军包围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在司令官装甲兵上将胡贝的指挥下继续沿德涅斯特河以北向西撤退。其右路装甲先锋,包括第1和第6装甲师已经向重镇布恰奇快速靠拢并与外围的援军SS第10“弗伦茨贝格”装甲师展开了对进向心突击,薄弱的苏联守军无力抵抗,防线摇摇欲坠;其左翼,德军第17装甲师作为先遣集群沿德涅斯特河北岸前进,一路也可谓“畅通无阻”。对于被困已经超过半个月的第1装甲集团军来说,胜利的曙光似乎终于从地平线上映射过来。
撤退中的德军突击炮纵队,据说来自德军第276突击炮旅。
向西突围中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
为何对“胡贝”集群的口袋扎得如此单薄?原来,由于此前对德军突围方向产生误判,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可战部队全部集中在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西南和南侧。苏军判断,编有大量机动师的第1装甲集团军会利用上述方向便利发达的交通网实施突破,南渡德涅斯特河并进入罗马尼亚境内。然而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官胡贝和上司“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偏偏兵出诡道,克服巨大困难从地形复杂的西侧,也就是德涅斯特河北岸实施突围。胡贝的“虚晃一枪”给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署造成巨大混乱,特别是搞清楚状况又消耗了苏联人不少时间。其结果是,当第1装甲集团军主力向西快速运动之时,能够在这个方向上实施阻击的只有第38集团军下属的近卫步兵第18军及零散坦克单位;军级和以上的装甲兵团一个都没有。
心急如焚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立刻调动可用装甲兵力前往拦阻。然而由于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加上此前战斗消耗严重、部队后勤保障脱节,元帅能调动的单位并不多。北侧布恰奇方向,只能派出坦克第4集团军的一些支队,该集团军主力刚在3月末攻克重镇卡缅涅茨且损耗严重,无力实施大规模追击。南侧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卡图科夫将军的坦克第1集团军受命前出。该集团军领受的任务是从南岸实施侧翼追击和包抄,争取赶在“胡贝”集群先锋前面,然后北上渡河,配合近卫步兵第18军建立防御,截断第1装甲集团军西撤路线。这意味着,卡图科夫的渡河集群将是拦阻胡贝的最后一道防御。能否砍断胡贝西撤的“触手”,还得看桥头堡部队的表现了。
近坦11军是第一支抵达德涅斯特河南岸的机动兵团,它即将发起的渡河行动是能否拦阻“胡贝”集群突围的关键。
然而战机稍纵即逝,虽然卡图科夫集团军拼命急行军,但还是无法让集团军主力越过北岸胡贝的先锋矛头。情急之下,1944年4月5日,苏军只能以近卫坦克第11军而非整个集团军,在德涅斯特河弯曲部一带实施北上强渡。它们与德军左翼先锋撞了个正着,并爆发激战。而4月5-7日,苏军近卫坦克第11军与德军第17装甲师发生在德涅斯特河弯曲部北岸附近的战斗,也是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成功突围前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坦克战。
我部畅通无阻:第3装甲军的突围之路
在近坦11军北上渡河的前夕4月4日,当面德军集群态势如下:沿德涅斯特河北岸前进的是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该部下辖的第17装甲师构成了最左翼,紧邻河畔行军;更北侧是第18炮兵师。跟在第3装甲军后方东北方向的是第1装甲集团军主力。由于此前误判了德军突围方向,苏军在德涅斯特河北岸几乎无兵可用;第3装甲军在这一天的西撤之路,用我国著名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里国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的台词来形容就是:我部畅通无阻。
4月3日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突围态势。由于误判德军突围方向,这一天西侧只有零散而非整建制的苏军战术单位予以阻拦。注意第17装甲师位置。
4月4日晚间,第17装甲师先头集群抵达了名为努尔库夫(Nyrkyv)的小镇;镇西和南侧紧邻大片林区,西南2公里有一处名为乌斯策佐科的居民点。后者沿德涅斯特河北岸建立,村西北有一处渡河口。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先前曾在乌克兰打得不可开交的第17装甲师和近卫坦克第11军,这次又会在命运的安排下在乌斯策佐科渡口展开新一轮厮杀。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拼命掩护集团军主力西撤逃脱覆灭的命运,另一个则坚定地北上试图拦在敌人面前。
4月4日晚间德涅斯特河北岸态势。
乌斯策佐科渡口是德涅斯特河弯曲部附近为数不多的渡口,近卫坦克第11军计划在此渡河。苏军T-34纵队和摩托化步兵首先在渡口西南10公里的枢纽镇霍洛登卡(Horodenka)集结。按照卡图科夫的部署与战斗决心,坦克军将在次日由乌斯策佐科西北桥梁实施渡河,随后在北岸展开。坦克军计划兵分两路,以近坦40旅和集团军直属单位近坦64旅向东南推进控制乌斯策佐科及村旁的321高地,随后北上开进12公里的战略交通枢纽特鲁斯托-梅阿斯托(Tlusto-Miasto),卡住德军第3装甲军的前进路线。近坦45旅则转向西北进入佐特洛缅采镇,随后北上10公里控制扎德基和波波夫采及349.0高地,与近卫步兵第18军取得联系并建立面向东侧的防御。
近卫坦克第11军的战斗计划:建立北岸桥头堡,配合近卫步兵第18军右翼部队封锁“胡贝”集群的突围路径。
趁着4月4日的夜色,苏德两军的装甲部队——第17装甲师和近坦11军这对老冤家,分别在德涅斯特河南岸和北岸摆开阵势。有趣的是,两支部队都没有实质性地控制桥梁,除了双方的侦察队零星交火之外,乌斯策佐科渡口这个东线的暴风眼,现在却更类似于“无人区”状态。而就在这里,即将发生的装甲大战,将深刻影响整个第1装甲集团军的命运。
苟延残喘vs朝不保夕
不过身处风暴中心的两个对阵单位,此时却都是一副“苟延残喘”的状态。4月3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卡图科夫集团军共有107辆战车可用,但实际能投入弯曲部战斗的却只有一部分。
(全文内容见同名公主号,搜索同名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芬里尔战史研究 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