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努力保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健康稳定

作者:林草曹迎春发布时间:2024-10-26


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由于当时河北平原森林资源极少,第一期布设的样地覆盖仅北部山区、坝上和西部山区的54个县(市),1978年底,河北出台了全省山区和平原划分的原则方案,为吻合全省的区划,于1979年把邯郸县纳入样地覆盖范围,样地总数为7432块,覆盖河北省山区、坝上高原和丘陵地区的55个县(市),样地面积为600平方米,样地间距为4×4公里,时称山区副总体。由于当时区域管制的原因,样地覆盖范围内,有两处约40块样地的范围没有布设样地,因此样地的数量与抽样总体面积不成严格的比例。到1983年第一次复查时,由于复查所用地形图版式更新,行政界线变动,样地数量增加到7449块。1984年,为求全省完整覆盖,征得资源司同意,补充建立平原地区样地体系。针对平原地区以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为主、窄带林地与方形样地相排斥、容易形成系统误差等原因,经征求部规划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同行专家的意见,采用不等概率抽样技术,布设平均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大样地702块,构成平原副总体。此后维持两个副总体的局面,分别于1988、1991、1996年进行了第二到第四次复查。2001年第五次复查时,应资源司的要求,平原副总体抽样方案在向山区靠拢,形成全省统一的样地体系的同时,为发现和防止森林经营活动对总体估计值(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的主观影响,以点间距2×2公里的密度,布设90×90M的正方形判读样地。本次复查是两副总体合并以后的第一次复查,总任务量是地面复查11709块样地,遥感判读样地46923块。

多年来,河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资源司的长期关怀和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得到部规划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热情帮助,历经五次复查,虽几经修改方案,没有发现大的质量责任事故,也没有发生大的技术性资源波动,各方基本满意。我们体会,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要做到持续稳定发挥作用,其精髓和灵魂一靠样地布局合理,二要防偏全面到位,三要复查准确客观,三者缺一不可。借本次会议的机会。把我们多年的做法和看法做简单汇报:

一、以纯洁、专业的技术队伍保证复查数据的客观准确

系统建立之初,由于森林调查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承担系统初设任务的专业技术队伍成分相对复杂,有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抽调的技术人员,有林场选拔的技术工人,也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调查队员,虽经长时间的集中统一培训,全体队员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受当时技术力量、基础资料、装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加之样地固定标志单纯,人员更替比例大等原因,到1983年第一次复查时,相当数量的样地出现落点位移、地形偏离等情况,复位样地困难重重。此后的复查,随着森林调查队伍的逐步壮大,人员结构有所好转,到1988年复查时,仍然要大量的依靠前期向导和人员复位保证样地复位。1991年,我们提出全部使用森林调查队伍的职业技术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严格考核,投入复查工作,并且提出甩掉向导,靠位置准确、记载翔实、标志完整复位样地,调查队员靠过硬的调查质量取得下一次复查的从业资格。1996年提出所有调查队员复查区域不得与上次重合,承德院的人员分散进入张家口市作业,张家口市的人员分别换岗承德市各县,与省院人员混合编队作业,省院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多,用于调剂区域调查任务和技术力量的平衡,保证调查队员两次复查不产生样地重复作业。从而,避免人员复位可能导致的简化调查、草率描述,标志缺陷、错误延续等掩盖质量问题,即保证整体复查进度,考验调查队员的工作质量,又能比较彻底的发现和及时纠正前期工作缺陷,便于客观的评定调查队员的工作质量。在以后的复查中,又陆续出台了跨期责任追究、优秀调查员质量免检、参与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合检查、质量责任事故公开曝光、质量水平与经济利益挂钩等配套措施。对绝大多数调查队员应该说强化了质量意识,增加了责任心,提高了调查质量。也有极个别的调查员被取消调查资格、扣除外业补助、取消先进荣誉。起到了有效的警示威慑作用,为后续复查稳定成果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所有这一切,一个基本的前提都是针对职业调查队员。职业调查队员有所在单位和组织单位的双重监督,有完善的业绩考核程序,有调查资质等级约束,需要业绩积累,有提职、提薪、转岗的期望和空间,有同伴竞争压力,任何敷衍塞责、投机取巧、疏忽质量、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代价都极高,因而不能马虎,不敢马虎,也不容马虎。换句话说,我们有足够的制约手段。非职业调查队员则不尽然。

另外,采用职业队伍直接复查,也是员工深入一线,贴近生产实际的难得机会,对于专业队伍自身建设,培养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的作风,增加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过去我们做到了,这一次也做到了,将来仍然要坚持,也不排除采用认证或注册的方式管理。

二、千方百计提高复位率,保持样地属性稳定可比

样地和样木复位是连续清查体系测算间隔期资源变化的基本前提,也是连续清查体系的精髓所在,因而,在历次的复查中,样地、样木复位率都备受关注。河北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对森林主副产品依赖程度较高,人为活动频繁,森林经营强度大,客观上样地资源属性活跃,普遍的人为活动对样地和样木固定标志构成负面影响。从历次复查的情况看,任何材质、任何形状的样地标桩丢失、损毁的比例都超过一半,样木标志以其目标小、数量大、位置集中、设置牢固保存情况基本良好。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历次复查中,尽可能多的综合采用标桩、拴桩、暗桩、土坑、堆石、油漆、画界等措施,从2001年开始,普及GPS锁定样点坐标,局部抛撒绿色碎玻璃,今年又增加了样地局部影像加以固定,千方百计保持样地稳定。样木固定先后采取了油漆写号、号钉、号牌、位置图、坐标参照措施。从实际效果看,在当前GPS应用水平和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样点固定以有色碎玻璃最可靠,除个别样地被冲刷、淤积外,基本保存完整。辅助必要的样地周边影像图,形成远距离靠地形图指向,中距离靠卫星影像引导,局部用GPS定位,最终靠固定标志复位地的系列手段,即能保证样地复位,也能保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样木编号固定以位置图和号牌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理想,既有脱离现场的逻辑位置关系记载,其金属固定方式对进入样地人员经常携带的简单刀具或徒手破坏构成一定的难度,从而保持样木固定标志的基本完整。

三、努力防止营造林主体给固定样地吃偏饭

连续清查体系是靠数量庞大的样本单元属性变化,测算总体资源变动,只要样本单元失去反映总体特性的随机属性,任何复查质量和复位率都毫无意义。在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各级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被作为施政经验广泛流行,各级政府领导乃至部门领导,对任何资源信息无不异常敏感,构成连续清查体系的严峻挑战。为了保持连续清查体系科学有效的反映河北森林资源实际情况,我们在严密关注样地特殊对待的同时,客观、谨慎的宣传连续清查的特点和作用,不做任何夸大宣传;不赋予连续清查体系以任何考核地方政绩的职能和作用;也不采取增加样地数量以测算次级总体资源变动的做法;始终营造和保持连续清查体系与地方行政首长和部门领导政绩无关的意识和氛围,保持连续清查样地体系不被人为主观恶意干扰。目前,连续清查体系已经进行过6次复查,还没有发现认为特殊对待和恶意干扰的情况。

四、严格质量管理

一是从源头把好人员入口关。从整体工作方案的制定开始,就立足于采用专业队伍复查,不考虑使用拼凑队伍,更不考虑业余人员和学生队伍。同时,把连续清查体系复查作为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必修课,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专业技术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复查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操作阶段注意掌握不让任何技能不达标、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制约措施、有过质量责任过失未被重新考核认定的人员进入复查队伍。二是强化岗前培训考核,保证参与复查的人员既掌握复查工作的基本技能,更要了解连续清查体系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意识到质量问题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明白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其潜意识不敢懈怠。初次参加复查和有过质量过失的人员还要进行独立作业的考核,任何人考核不能达标只能跟班作业,不能独立承担样地复查任务。三是普遍抽查,重点检查。在按《技术规定》要求,覆盖全体人员按比抽查的基础上,对出现质量问题、初次参与复查的人员和结果可疑的样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不让任何消极现象、消极因素和低劣调查队员有可乘之机,督促、诱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个人威信和质量信誉。四是严肃认真的对待检查成果。不论抽查和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程度轻重,都要保证质量检查有所作为,检查出的问题要有所曝光,年度考核、质量奖惩、补助兑现、职称评聘、提职提薪、转岗培训等都要有所体现。不使形成“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局面,也不让任何发生质量问题的人员不受触动,努力形成人人自警的质量意识。历次复查我省已经有多人受到点名批评、拒绝接纳、禁止上岗、取消荣誉和程度不同的经济调节,也有人因此影响了提职提薪和职称评聘,起到了整体威慑和警示的作用。

最后,是调查卡片善后检查。善后检查是在调查卡片100%经过二次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样地之间、项目之间、调查人员之间进行的协调一致性检查。既是减少卡片错误,保障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普遍考核队员的重要程序。我们习惯的作法,是提前录入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良好的一致性,尽最大可能,检查复查数据的协调性、一致性和合理性,也为数据处理争取时间。

五、充分利用样地体系的均衡布局,扩大基础成果

从1996年第四次复查开始,我们就准备利用连续清查样地体系充分的均衡代表性,为更新和完善森林经营数表积累素材,但囿于当时的装备条件和安全方面的限制,采集的大量树干上部直径缺陷太多,利用价值不高。本次复查,我们引进了三维激光跟踪仪,最近还要引进全景辅助测量数码相机,精确测定立木上部直径,充分保存了树干弯曲、分叉、削度、断头、开裂等属性特征,比传统方法选择典型解析木具有更高的整体代表性,用于编制材积、出材、生长、生物量等数表能有效保存中间结果,提高实用性,降低数据采集成本,规避安全风险,从而完善数表的种类。

六、几点建议

一是感觉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已经承受了太多的不可承受之重,赋予连续清查体系的期望太多。连续清查体系建立之初,大部分是基于保证有林地面积、人工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的估计精度,按成数抽样的方法确定的样地数量,也就是说只有有林地面积、人工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的测算结果才能达到预期的估计精度,与其面积规模相近的资源数据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面积规模较小或平均值很低的数据项可靠程度并不很高。任何过头的宣传和不恰当引用都有可能导致预期以外的结果。如沙化土地和荒漠化监测、湿地调查,都提供了专门的调查和监测结果,连续清查体系也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测算其面积。由于观测和确定属性的尺度存在差异,结果自然不同,同样的技术标准、同样的技术队伍,产生不同的结果,容易遭人质疑。能否在保证基本监测内容的前提下,考虑简化一些可靠程度不高的内容。

二是连续清查体系已经运行近3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使得复查成本连续翻番,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呈几十倍增长,当年利用廉价劳动力搞人海战术的组织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复查工作从令人羡慕的职业转变为令人充满恐惧感的工作。劳动强度太大,无效劳动比例太高、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基数少又难于完成,复查工作落入两难境地。特别是资金和劳动投入多多,但成果含金量不高的矛盾,不适应目前生态状况监测的形势需要,急切呼唤整体技术方案改革,适应目前两个转变和两个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议抓紧目前大部分省市正在或已经完成二类调查,总体资源数据清楚,开展多种模拟方案的试点研究,为有朝一日可能发生的变更方案作技术准备。

三是建议充分研究目前分类经营条件下连续清查体系的应对策略。一方面筛选监测因子、简化一部分样地的调查内容。另一方面要实实在在的增加一些反映生态功能变化和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调查因子。争取把近年的生态建设成果和作用充分反映出来。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