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诚意正心·论语】022:02为政-06孟武伯问孝『附理雅各英语译释』

作者:山嵓发布时间:2024-10-30

【阅前提醒】本篇专栏的外语部分出自苏格兰经学家理雅各所译著的『The Chinese Classics』“中国经典”系列。理雅各先生出生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详尽译释了种花家诸多经典。但由于理雅各先生的本职是传教士,故其紧抓“释经权”的职业习惯就自然融入到了译作之中,其往往翻译一段后就会用数倍的篇幅去注释译文,且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基督色彩,这就导致理雅各的译作卷帙浩繁。是故目前常常删去释经只取译文。但我感觉理雅各英译的释经部分才是译作本体,直接丢弃似乎是有些买椟还珠了。遂计划用业余时间对理雅各的译作原文进行整理上传。另,理雅各译作中,早期在华的翻译创作著成“中国经典”系列;后期回国的翻译创作则大多收录于“东方圣书”系列;本篇所取的论语理雅各译文出自““中国经典”卷一。 

一、为政第二0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杨伯峻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山注】言外之意是,子女要做好自己,从而不让父母操心子女除疾病这种不可抗力情况以外的其他事情。

二、BOOKⅡ.WEI CHANG.CHAPTER ⅵ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Mang Wu asked what filial piety was. The Master said, 'Parents are anxious lest their children should be sick.'

三、双语释经 

【00】THE ANXIETY OF PARENTS ABOUT THEIR CHILDREN AN ARGUMENT FOR FILIAL PIETY . 

【山译】父母对子女的焦虑程度侧面反映了子女的孝顺程度。

【山注】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孝顺的第一步,是先做好自己,从而不让父母操心子女的事情。

【山注】孟武伯问孝单独看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子女做好自己,不让父母因子女而多操心。但如果对比前一章节孟懿子问孝时孔子的回答就有意思了。孟懿子是孟武伯的父亲,孟懿子问孝时,孔子的答案是不违背礼仪,并特意借樊迟之口交代,父母生时孟懿子应如何做,父母死时孟懿子应如何做,即交代孟懿子如何给父母做事才是孝。而到孟武伯时,孔子不要求其为父母做什么,而是只让其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让你爹操心就算你孝了。果然,观孟武伯一生,的确是个混不吝。

【山录】《四书人物考·传十六》(明薛应旗)——

孟武伯名彘,又名泄,懿子之子也。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及清,季孙告叔孙、孟孙二氏不可。冉求谓季孙曰:二子恨季氏专,故不欲战也。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叔孙武叔呼而问战,冉有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孟懿子强问之,冉有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搜乘。武伯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率季氏之甲七千,及武城人三百,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

孟之反后入,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武伯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颜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泄曰:驱之。

十四年,父懿子卒,成人奔丧,弗内,袒免哭于衢,听共,弗许,惧不归成。成,孟氏邑也。初,武伯将圉马于成,成宰公孙宿不受,曰: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武伯怒,袭成,从者不得入,乃反。武伯鞭成,有司之使人,至是惧,故不归云。

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柴曰:郐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遂及齐盟。孟氏之臣叛,武伯问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臣人而叛,天下所不容也。将自反,子姑待之。三旬,果自归孟氏。武伯将执之,访于孔子。孔子曰:子之于臣,礼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执焉?子修礼以待之,则臣去,子将何往?武伯乃止。后逆公五梧,见康子传中。薛应旗曰:何忌围郈堕、费,连年伐邾,兵争不息。武伯负气好胜,其亦有父之风欤?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Mang Wu asked what filial piety was. The Master said, 'Parents are anxious lest their children should be sick.'

【01】This enigmatical sentence has been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山译】孔夫子这句艰深的回答有两种解释。

【山录】《论语译注》(杨伯峻)——其,第三人称表示领位的代名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但这里所指代的是父母呢,还是儿女呢?便有两说。王充《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淮南子·说林训》说:“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高诱注云:“父母唯其疾之忧,故曰忧之者子。”可见王充、高诱都以为“其”字是指代父母而言。马融却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把“其”字代孝子。两说都可通,而译文采取马融之说。

【02】Chû Hsî takes唯(=惟) not in the sense of ‘only,’ but of ‘thinking anxiously.’— ‘Parents have the sorrow of thinking anxiously about their—i. e. their children’s— being unwell. Therefore children should take care of their persons.’ 

【山译】朱熹解释“唯”(同惟)字时,并没有解释为仅仅,而是解释为“思虑”,即父母思虑担心他们——即子女——的身体不适。因此,子女应该照顾好自己。

【山录】《论语集注》(宋朱熹)——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

【03】The old commentators again take唯 in the sense of ‘only.’—‘Let parents have only the sorrow of their children’s illness. Let them have no other occasion for sorrow. This will be filial piety.’ 

【山译】而旧观点则是将“唯”解释为“仅仅”——即让父母只会因孩子生病而发愁。意思是,孩子要做好自己,从而让父母没有其他因子女而操心发愁的事情,这样才算是孝顺。

【山录】《论语集注》(宋朱熹)——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04】Măng Wû (the honorary epithet, = ‘Bold and of straightforward principle’) was the son of Măng Î, and by name 彘(Chih). 伯 merely indicates that he was the eldest son.

【山译】孟武伯,名彘,是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意思是勇敢坦率。而“伯”不是爵位,只是表明其是老孟家长子的意思。

【山注】理雅各认为孟武伯的“伯”是伯仲叔季的“伯”,即家中长子。同例的还有当时叔孙氏族人叔孙武叔。

【山录】《论语译注》(杨伯峻)——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山录】《逸周书·谥法解》——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山注】春秋左传记载孟懿子的儿子名为孟孺子,就是指的孟武伯,估计是孔子做春秋时,孟武伯尚未死,还没有谥号,故记为孟孺子,但孺子应该不是名号,很可能就是孺子的本意,孟孺子即老孟家的孩子的意思。

【山笺】孟武伯的“孺子”成名

        当我为解读本章节论语而翻查资料时,竟意外发现这个孟武伯竟然就是孟孺子,当时,我是震惊不已的。因为孟孺子的战绩可是非常差的,很不愧其“孺子”之名。但我万万想不到,这哥们最后竟然会谥号“武”,对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而既然说到孟孺子的战绩,那我就给小伙伴们讲一讲其“孺子”成名战——曲阜保卫战。

        这一战中,鲁国共出兵二师,而孟武伯竟能独领一师,可谓风光无比……然后孟武伯统率的这一师就华丽溃散了,而最搞笑的是孟武伯头也不回的逃跑回家后,竟然还五十步笑百步的说,哇哈哈,我虽然也逃跑了,但我能不发声的安稳的逃跑,不像邴洩那胆小鬼,逃的时候慌里慌张的到处喊逃,哪有我沉着冷静……呵呵,孟武伯的确不负其“孺子”之名矣。此战幸亏是孔子门徒冉有大发神威,最后竟然率领残兵反败为胜,这才保住了鲁国,无怪乎战后,孔子给冉有一个极高的评价——义。

        而之所以我认为应该好好聊聊这一战,是因为此战的历史意义其实并不小,此战虽只是小胜齐国,但却给了齐国奸臣田氏机会和信心,使得田氏因此战而坚定了跳反之意,最终不断设计,成功篡权夺位,从而完成了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事件——田氏代齐。

        而这一切的一切就要先从那一届的山东第一美女季姬的爱情悲剧开始说起了……

1、山东第一美人季姬的三角爱恋

        周敬王三十年(鲁哀公五年,齐景公五十八年,元始前490年)秋,齐景公病重,临终前其因独宠小妾芮姬,竟然直接立幼,将芮姬之子立为储君。并且为了保证幼子能够登基,其不仅将幼子托孤给高、国二上卿,还将年长有威胁的公子全部驱逐。其中几位年轻的齐国贵公子选择离开家乡前往鲁国。

        而在来到鲁国的齐公子中,有一人名叫阳生,在众公子似乎平平无奇,还带了一个拖油瓶(此子是后来的齐简公)。但鲁国大夫季康子却一眼就相中了,认为此人奇货可居。于是就将自己的妹妹季姬介绍给了阳生,说是见他一个男人拉扯孩子不容易,想帮帮忙。而季姬确是鲁国少有的美人,纵是自恃已在齐国阅尽齐女柔情的贵公子阳生,也是立刻就被迷得神魂颠倒,于是二话不说,当场就认下季康子这位大舅哥!很快阳生就与季姬结为伉俪!

         而季康子的眼光没有错,阳生的确内藏机锋。一年后,大阴谋家田乞就策动群公子党羽绞杀高、国及新登基的幼君。然后田乞命人召回阳生,待阳生返齐后,立刻设下鸿门宴,迫使其他公子的支持者一道支持阳生,然后阳生就这样继位了,是为齐悼公。

        当上齐侯的齐悼公明明可娶无数齐女为伴,但他就是无法忘掉美艳的季姬,于是登基不久就迫不及待的派人去鲁国迎回季姬。季康子大喜,认为自己进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战略投资。妹夫是齐国君主,那以后诸侯中谁还敢对自己不敬!但可惜在春秋最不出意外的事情就是出意外,然后季康子想哭都不知道上哪哭!

        如果小伙伴只看我上面的描述,可能会以为这将是一个郎才女貌的完美爱情故事,但请注意,我只说这场联姻,季康子很满意,阳生很满意,但我从来没说季姬很满意。当然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是一个背景板而已,但就是这个无足轻重的背景板却很快给齐鲁好好的上了一课。

        季姬也有她的青春,她其实一直喜欢着她的远房族兄季鲂侯。但她根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资格,于是只能被强逼着嫁给了阳生,她挣扎过,但没有用,祈愿诅咒都没用,她只能认命。但也许上天也看不下去了,忽然一天阳生接到齐大夫田乞的密报,要赶回齐国做一件极为危险之事,可能很久不能回来,也可能永远不能回来。心中窃喜的季姬面带忧愁的“依依不舍”的送走了阳生,然后立刻投入到爱人季鲂侯的怀中。

        就这样,季姬过上了甜蜜的日子,她多希望阳生永远不要回来,让她可以与恋人长相厮守。但可惜上天只赐给她短暂的甜蜜,很快一个喜讯或者说是噩耗传来了。她的夫君阳生,在残酷的权利斗争中,一枝独秀力压群公子,成为齐国之主;而且她的夫君富贵不忘糟糠之妻,刚一即位就立刻派出豪华的车队,要风风光光的将她娶回齐国,让她成为令天下无数女子艳羡的大齐君夫人。

        那令世人眼热的大齐君夫人之位,季姬并不稀罕,她只想要她的情哥哥,但可惜,该来的终究会来。很快她就要在兄长的催促下穿上鲜艳的嫁衣登上豪华的大车,而他的情哥哥却无能为力。但她不愿意,她想再挣扎一下,用自己最后的武器——名节去挣扎一下,去最后争取一下自己的幸福。然后她就做了一件惊世之事,她竟然直接自曝了婚后出轨的丑闻,她希望这样让阳生放弃她,毕竟齐国之主怎能再娶一个不贞之女。【山录||《史记·齐太公世家》——初,阳生亡在鲁,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及归即位,使迎之。季姬与季鲂侯通,言其情,鲁弗敢与,故齐伐鲁,竟迎季姬。】【山录||《左传·哀公八年》——齐悼公之来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之。季鲂侯通焉,女言其情,弗敢与也。】

        果然季康子被镇住了,他赶紧命人封锁消息,但季姬言道,若硬将其嫁到齐国,她必告知阳生,并说你已知情。季康子大惧,只能想办法找借口搪塞婉拒齐国的迎亲队伍以掩盖此事。这次季康子巨额的投资分红没拿到不说,还要想尽办法去消解大国齐的愤怒,真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2、因美女而起的齐鲁一战

        但诸侯之怒岂是这么容易消解的,齐悼公闻讯大怒,根本不听季康子的掰惑,立刻传檄吴国一同伐鲁。【山录||《左传·哀公八年》——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

        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齐悼公二年,吴夫差九年,元始前487年),齐吴分别伐鲁。夏五月齐国连占鲁国讙、阐两地。季康子无奈,只能以国家危亡对季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国家社稷都搬出来了,季姬一个弱女子还能怎样。最终同意放弃爱情,远赴异国和自己不爱的人厮守一生。幸得季康子信息封锁得早,季姬出轨之事并未传到齐国,此时还有回旋余地。

        而齐悼公也真是一个痴情种子,一听说美人将至,立刻命令齐军班师回朝;当年秋,齐悼公派人接回季姬。这一次季姬没有再哭闹,平静的登上了齐国的豪车,永远离开了家乡,只留下了那无悔的花季传说。而这场齐鲁大战也就以这样近乎儿戏的方式结束了。【山录||《左传·哀公八年》——齐侯怒。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讙及阐。……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嬖。】

        然后吴国就被坑了。本来大家说好了一起干鲁国,结果你齐国弄到美人就直接跑了,而吴国什么好处没捞到不说,还差一点露怯。原来刚开始鲁国被齐吴两国搞的左支右绌,但等齐国离开后,鲁国立刻就能抽身全力应对吴国了。

        鲁国先是搞出特种作战,抽出精锐三百人,准备夜潜吴王大营进行斩首行动。夫差大惧,一晚上连换了三次营地,才敢安睡。【山录||《左传·哀公八年》——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

        然后鲁国准备坚壁清野跟吴国耗,最后鲁大夫感觉这样损失太大,于是决定和吴国议和。而吴国这次被齐国摆了一道,早已有点力有不逮,只是战果不佳,直接撤有点儿下不来台。因此一听议和马上同意,本来想在谈判中沾点便宜,装装门面,就提出让鲁国派个人质意思意思。结果鲁国吃准了夫差此时已经外强中干,就是硬磨。终于夫差放弃了幻想,随便签了一个盟约,找个台阶就撤兵了。【山录||《左传·哀公八年》——吴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景伯负载,造于莱门。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吴人盟而还。】

        而季姬绝对是一个祸水级尤物,其入齐不出几月,就让齐悼公彻底迷醉在其似水柔情中了。然后齐悼公竟于当年冬十二月直接归还了花费无数人命从鲁国抢来的讙、阐二地,合着这么大的一场战役,就打了一个寂寞。【山录||《左传·哀公八年》——冬十二月,齐人归讙、阐,季姬嬖故也。】当然此战还是有一个能影响未来天下走势的结果——吴王夫差结结实实的恨上了齐国,这为之后的吴齐大战埋好了炸雷。【山录||《左传·哀公九年》——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

3、玩火自焚的齐悼公——鄎之战

        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齐悼公四年,吴夫差十一年,元始前485年),三月戊戌齐悼公忽然被鲍氏刺杀身亡,为什么会这么突然呢,后世认为这完全是由于齐悼公的荒唐执政造成的。简单的说就是只会依仗小聪明瞎胡乱搞,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玩火自焚了。

        ①先是齐悼公二年联合吴国伐鲁,但伐了一半,搞到美女季姬后,就扔下夫差撤兵了。直接让吴国在那硬抗。这一战直接得罪了鲁吴两家,结果第二年冬,两个前一刻还打生打死的仇敌就握手言和,相约一致伐齐了。【山录||《左传·哀公九年》——冬,吴子使来儆师伐齐。】

        ②然后是此次联吴伐鲁撤军后,齐悼公竟然对主帅鲍牧来了个兔死狗烹的骚操作,而搞死鲍牧的过程堪称妙绝。这么有小聪明的君主却只有这点格局实在令人费解【山录||《左传·哀公八年》——公谓鲍子:“或谮子,子姑居于潞以察之。若有之,则分室以行;若无之,则反子之所。”出门,使以三分之一行。半道,使以二乘。及潞,麇之以入,遂杀之。】

        ——第一步,齐悼公对鲍牧说,听人说你想谋反啊。鲍牧感觉很冤,连忙否认。然后齐悼公假装为难的说,毕竟是你和田乞推举我上位的,我是站在你这边的,但就怕不能服众啊。这样吧,你带上一半的家财势力去外边潞地躲一躲,我派人调查。若是没有这事你再带着钱财势力回来;若有事,君臣一场,我也不为难你,你就直接带着这一半家财势力离开就行了,足够你下半辈子富贵权势了。鲍牧想了想,看着齐悼公真诚的目光就同意了。

        ——第二步,齐悼公见鲍牧同意了,于是就在鲍牧启程出门的那一刻,忽然得寸进尺的要求到,你这家财势力太多了,我看你带三分之一就够了。鲍牧之前根本没有做翻脸的准备,一看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就就范了,反正也不差那六分之一。

        ——第三步,齐悼公等鲍牧走到半路时,再切香肠,说还是太多了,只带走两车就可以了。此时鲍牧已经知道上当了,但可惜已成案板上的鱼肉,毫无还手之力。为求保命,只能顺从,以换取齐悼公的高抬贵手。

        ——第四步,此时鲍牧只求活命,但可惜齐悼公早已在潞地准备好了刀斧手,等到鲍牧到后,立刻图穷匕见,一齐杀出斩杀鲍牧及侍从,一举消灭了鲍牧的势力。

        ③就这样,齐悼公小聪明不断的将内外都得罪了,鲍牧虽死,但余党尚存,本来仅凭余党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吴国和鲁国联手伐齐,却给了鲍氏复仇的机会。

        齐悼公四年春,吴国与鲁国联合伐齐南境,战于鄎,很快吴鲁联军便占据上风。齐悼公不得不从中央抽取力量前去鄎地援助,结果造成中央守备力量空虚,然后鲍氏就趁着千载难逢的机会派刺客潜入,于三月戊戌一举击杀了齐悼公。

        吴鲁联军一看还有意外收获,就打算趁着齐国政治真空期再接再厉。然后吴王夫差就满心喜悦的哭了三天三夜。先回忆自己曾与齐悼公联手抗鲁的峥嵘岁月,再哀悼齐悼公英雄一世却被奸佞所害,最后指天为誓要杀入齐都临淄为齐悼公报仇。并且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义薄云天,竟然跑到军营大门外哭,那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山录||《左传·哀公十年》——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

        哭过三天后吴王夫差立刻誓师要带领吴国正义之师前往临淄为齐悼公讨要说法。但是此时齐国援军已经赶往了鄎地,在正面对抗中,吴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获胜,于是夫差就来了一招声东击西。就是自己还是在正面与齐军对峙,但暗中却是派徐承带领水军绕路偷袭,打算来个出奇制胜。

        但值此生死存亡之际,齐国各势力也一起放下了成见和利益之争,立刻团结起来。先是共同拥立齐悼公的儿子继位,是为齐简公。继位十分顺利,齐悼公的兄弟们没有一个生事夺权的,毕竟真要是因为内部争位互相残杀而被外人破都了,那谁都跑不了。

        而阴谋家田乞也破天荒的大度起来,亲自带人邀请当初因托孤之事而被群臣联合围攻的国高二族,并直接将权利转交给国高。而国高也没有多抱怨什么,拿到权利后,立刻开始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侦得吴军水师动向,国高立刻派出齐国水师前往拒敌,而生死存亡之间齐国水师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不负重托,一举击败以水战闻名的吴国水师。夫差闻讯大惊,眼看正面战场也已不利,只得退兵,以待再战,而其他联军一看吴国撤了,也就都散了。【山录||《左传·哀公十年》——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4、曲阜保卫战

        齐国保卫战以齐国的大胜而结束,果然高、国二上卿能力不是盖的,此战之后二上卿再次重返权利的中心,遂决定再接再厉打到鲁国境内,以报鄎地之仇,顺便巩固一下自己的政治威望。【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

        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齐简公元年,吴夫差十二年,元始前484年),高国率齐军伐鲁,此时鲁国麻爪了。齐国怀怒而来,如何拒敌。鲁国执政卿季孙氏,连忙找孔子门徒寻求帮助。于是孔子门徒冉有出手,凭借口才和武力为鲁国绝地求生。

        此时鲁国的情况很不好,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主弱枝强,通过“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5期的论语,我们知道此时鲁国的军政大权旁落到了三桓手中。【山注|| 关于鲁国三桓的渊源,可参见我以前水的专栏CV15086699鲁君掌握的军队甚至还没有三桓各自的家甲多。而三桓又都不愿意为了公事多出力,也不愿联合出兵。没有办法,只能让子有帮忙游说。

        子有见季孙氏,言道,三桓中,一家守国都,另外两家由您带领到边境御敌。季孙氏说另外两家不会同意,都担心守家之人会趁另两家主力在外的时候发难夺权。【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

        子有再言,如果两家不愿去边境,那就在国内找一靠近三家的地点御敌,这样守家之人偷家,另两家也可以及时赶回去。于是季孙氏派人前去商量,但另外两家还是不愿意。【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

        子有说,那就由季孙氏作表率,自己率家甲背靠鲁都城墙作战,此时是季孙氏执掌鲁政,季孙氏自然有责任守护鲁都,并且此战齐军兵车还没有三桓各自的家甲多,有什么好怕的?【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

        季孙氏被说服了,但是如果另外两家坐山观虎斗,一旦自家损失巨大,必会被另两家针对。而冉有却是胸有成竹,保证自己可以说服另两家也出兵。于是季孙氏承诺,只要另两家出兵,自己就会倾全族之力御敌于都城外。

        冉有应诺,但离开之后,并没有直接找另两家商议,而是高调的在外面党氏之沟处与季孙氏族人谈论军事,而一旦叔孙氏、孟孙氏族人路过,就立刻闭口不语。两家发现后,感觉神神秘秘的不正常,担心有什么阴谋,于是就前去探听口风。

        先是叔孙武叔直接问冉有怎么回事,而冉有却故作高深的说道:“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然后就继续闭口不言。叔孙武叔大怒,但此时摸不清跟脚,也没有轻举妄动,于是在孟懿子的劝和下,顺坡下驴。然后孟懿子打完圆场后责问学弟是什么意思,孟懿子曾拜师于孔子,与冉有有同窗之谊,而冉有也看火候差不多了,于是慨然道:“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即小人只会考虑了才干才说话,衡量了力量才出力。言罢,扭头就走〖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

        而孟懿子与叔孙武叔则不断咀嚼此语,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叔孙武叔叹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言罢二人立刻返回各自家族,开始动员备战。果然此次季孙氏作表率,外加冉有的激将,另外两家也不好再推辞,于是同意出部分兵力助战。之后季孙氏出全力为左军,由冉有统率;另外两家出兵组成右军,由孟孙氏派孟懿子之子孟武伯统率〖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孺子洩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

        而冉有成为左师统帅后,立刻招小师弟樊迟为车右安保,季孙氏见樊迟年纪太小,就想让冉有换个车右,不过樊迟乃是孔子得意弟子,岂是等闲之辈?有夫子背书,季孙氏也就未再阻止。之后冉有和樊迟率季孙氏七千披甲精卒出征,此战季孙氏已是精锐尽出,以致守城的兵士都换成了老弱之人〖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

        于是冉有率左师,孟武伯率右师,陈兵都城外,以待敌军。后齐鲁大战开始,双方战于郊野,但在战场上有一条小沟,鲁军冲到沟边停下,欲等齐军过沟时在沟边阻敌。而冉有认为,看似过沟方吃亏,但其实,夫战勇气也,如果此时临沟等待,必会挫伤锐气,涣散军心。一旦齐军过沟杀来,气弱的鲁军必败。小师弟樊迟也提醒道,军队拒绝过沟,是因为你是外人,季孙氏兵卒并不服你。冉有会意,于是连申军令后,立刻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跨过小沟,杀入齐阵〖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

        左师一见主帅无畏冲阵,为冉有之勇折服,也自然是有样学样,嗷嗷叫的冲过小沟,前与齐军血战。但是孟武伯率领的右军却有些犹豫,而孟武伯临战也有点怂了,竟有些不知所措,果不其然,错过战机后,齐军越过小沟直接冲阵孟武伯右军,很快右军溃败,而孟武伯则极为光棍的扔下所有士兵直接逃回了家。但好在左军在子有的带领下,士气如虹,皆悍不畏死的冲击齐阵,之后竟然一举击败齐军。战后清点战果,子有率领的左军斩齐军甲首八十〖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

        孟武伯到家后得知此战竟然胜利了,自己这个狼狈逃脱的右军统帅,面子上就有些挂不住。于是立刻找补道:不是我的锅,我是打算与大军共存亡的,但是我这个司机颜羽太机敏了,直接给我拉回家了,嗯都怨我的车右邴洩,不像我在战场上这么沉着冷静,邴洩被吓得一个劲在那里喊“逃跑”,这才让颜羽误以为我准备逃,哎我的脸都被邴洩这胆小鬼丢尽了!〖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洩。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洩曰:‘驱之。’”〗

        本来此战双方算是一比一平,但子有率领的左军给齐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齐统帅一看,再打的话,可能未战就会逊三分,于是趁夜带兵撤退。子有请战追击,但季孙氏不愿自己的家甲为了公事再有损伤,就拒绝了子有的请战,眼睁睁的看着齐军撤退。

        就这样,子有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武力成功击退了齐军,于危难之间拯救了鲁国。战后复盘,冉有此战功不可没,其本为车左,只负责远程射击,但打到最后,弓箭射完后,竟直接操起长矛,和车右师弟樊迟一同奋勇杀敌,此举极大鼓舞了士气,从而为之后鲁国残军凿穿敌阵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孔夫子知道子有的表现后,沉默良久,然后静静说道:“义也!”【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5、田乞的神之一手——艾陵大败

        此时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孔子与冉有等人绝对想不到,这一次的小胜却反而给了齐国奸臣田氏信心和机会,于是齐国命运的齿轮再次开始转动。让我们先将视线转回到刚刚战败的齐国身上。昔齐悼公阳生的父亲将爱子托孤给高、国二上卿,但田乞却暗中用计,怂恿群公子党羽围杀新君和高、国二卿,然后田乞成功摘桃,拥立阳生为齐侯。

        但高国两家可是当年跟着太公姜子牙入过关的存在,一直都是齐国的上卿。岂是那么好相与的。当年春秋首霸齐桓的仲父管仲在听说周天子想用上卿之礼接待自己时,赶紧拒绝。齐有高国二上卿在,纵是齐桓的仲父也不敢僭越丝毫。【山录||《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虽然托孤之事上,高、国犯了众怒,吃了大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吴鲁联军伐齐时,田乞这个野心家会甘心让权。因为君权空悬,一旦高、国在内部掣肘,齐国迟迟推选不出话事人,吴鲁联军可真有可能攻入临淄。

        但当吴鲁联军撤退,齐国转危为安后,田乞的野心就又活泛起来了。此时高、国重新掌权,而且率领齐国军民转危为安,个人威望立刻达到了顶点。此时想扳倒二卿可是难比登天。但此次高、国伐鲁铩羽而归,声望遭到重大打击,却给田乞提了个醒,如果能让高、国惨败一次,不就有机可乘了!最好越惨越好!而且此时不同往日,上次是悼公遇刺,权利真空,一个处理不好,群公子争位,带领各自党羽互相残杀,那全都玩完。而这一次政局已稳,即使齐国大败,也仍有力量保证齐国安全,最多丢些土地利益,与大局无碍。

        但鲁国肯定是没这实力,那还有谁呢?很快答案就来了,吴国!此时,鲍氏余党已因为刺杀齐悼公而遭到彻底打击,而在剿灭的过程中,却有了意外收获——吴国的和齐派大佬伍子胥竟然在几年前出使齐国的时候将儿子托付给了鲍氏。这可是个劲爆消息,正好越国和田氏都厌恶伍子胥,于是在两方的运作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吴王夫差的耳朵中了。

        夫差大怒,以前以为在伐齐问题上,伍子胥只是政见不同,但如今才知道,原来竟是里通齐国的高级内奸。于是夫差赐给伍子胥属镂剑令其自裁,伍子胥死前大怒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伍子胥死后,田、越弹冠相庆,立刻走动关系,游说伐齐。果然,很快吴王夫差便被说动起兵伐齐。越王勾践大喜,为坚夫差伐齐之心,亲率甲士携带大量物资,前去勤军。所献军资之盈,竟让吴军每个士卒都能分到财物。夫差大喜,对越彻底心安,遂放心的安排越王回国守家,然后就带着大军向齐国进发了。【山录||《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

        田乞知道吴国出兵伐齐的消息后大喜,立刻请求国高二卿率大军迎战吴军,国高不疑有他,立刻再次动员大军前往御敌。而田乞也表现的极为积极,不仅踊跃派出自己的家甲,还让自己的亲弟弟田书亲自率队参战,一幅大齐忠臣的模样。只不过没人知道,大齐忠臣田乞曾给弟弟田书说过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尔死,我必得志!”

        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齐简公元年,吴夫差十二年,元始前484年)五月甲戌,齐吴在艾陵展开决战。而由于此战之中,齐国一方的田氏部曲就是求败的,因此结果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齐军大败,齐军统帅国书被俘!而田氏部曲在提前授意下悍不畏死的冲进吴国军阵,之后连同田乞之弟田书一道全灭。

        至此,齐国国内的高、国二族势力遭到重创,齐国的上卿柱石至此而断。但由于田氏一族在战场上尽数捐躯的高光表现,田氏自然而然的就开始重新走到台前。而大战之后夫差也知道齐国实力还在,也就见好就收,班师回朝。再之后,田氏逐渐重返权利核心,直到在简公四年忽然发难,于徐州一举弑杀齐简公,彻底掌控齐国政局。【山录||《史记·齐太公世家》——庚辰,田常执简公于俆州。公曰:“余蚤从御鞅言,不及此。”甲午,田常弑简公于俆州。田常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

        此时齐国政局已基本全部落入到了田氏手中,后又经过几次拉扯,最终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性事件田氏代齐就这样完成了。至此,姜太公开国,荣耀数百年的煌煌姜齐缓缓落下了帷幕。只余下这段关于山东第一美女的凄美爱情悲歌继续被人们不断传唱……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