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南京、惠州报道近年来,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卡脖子”短板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各省均出台了大量吸引人才、支持科技攻关、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等举措,着力提升地方科技创新实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建设新型研发平台或重点实验室,是各省推进科技创新的一大抓手。
各省在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包括共建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院省联合共建实验室等。这些新型研发载体聚焦重点领域、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全球招募研发人员、改善科研决策机制等,成为提升地方科创实力的重要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体制机制更灵活的新型科研载体,需要财政资金较长时间的稳定支持,资金实力较为丰厚的经济大省有一定优势。为了适应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财政资金运用也在进行创新尝试,比如允许用于人员经费、“拨投结合”支持科研项目等。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采访了江苏、广东等省份的一些重点研发平台,得以窥见部分新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的最新进展。
“拨投结合”支持早期科创项目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江苏产研院”)成立于2013年12月,致力于打通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侧重解决企业端和市场端的实际需求,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江苏产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为分管科技的副省长。江苏产研院定位为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同时还成立了一个有限公司——事业单位可承接财政性资金支持成果转化;有限公司可参与重大项目公司,可通过股东会的方式参与项目公司决策。
为了打通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江苏产研院很重要的实现路径是培育一批研究所,这些研究所有自主核心技术;另外还致力于将海外研发成果引入国内,或者直接引入海外优秀的研发型公司。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扬介绍,江苏产研院实行项目经理制,在培育研究所或实施重大项目时,面向全球聘请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目前已累计聘请430个项目经理。产研院会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对项目经理初始团队进行培育,包括调研产业具体需求、完善团队成员、完成研发载体建设方案或项目商业计划书、专家论证等。这430个项目经理团队中,有1/3还在服务中,有1/3已经成功落地的,还有1/3被淘汰掉。对于那些不适合落地的项目,比如技术没有先进性、政策受限等,会及时终止。
剑芯光电(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昆,就是江苏产研院重大项目公司的负责人,于2020年11月被聘为江苏产研院的项目经理。剑芯光电的创始团队为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主要产品为空间光调制器等,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的光电调制芯片、全息算法等,可应用于光通信、激光加工、医疗影像等领域。
李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剑芯光电的三方团队共出资3000万元左右,创始人团队出资300万元,江苏产研院和苏州工业园区提供研发经费各900万元,后来苏州工业园区又追加了900万元天使投资资金。目前,创始团队持股近80%。
“2021年开始和江苏产研院接触,并在产研院的支持下做了团队建立、市场拓展、终端用户访谈等工作,并于2022年1月决定和苏州工业园区一起成立这家公司。江苏产研院‘拨投结合’的方式对我们这类硬科技创业比较友好,前期给予研发资金支持,占股比较少,核心团队拥有公司控制权。”李昆表示。
“拨投”结合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是江苏产研院的一项重要举措。罗扬表示,经过筛选会遇到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但是非常早期的项目,有些资本会觉得风险太大而不愿意投,有些资本愿意介入但是创始团队可能丧失控制权。对于这类项目,江苏产研院经过充分尽调之后,前期由产研院和地方政府以科研经费的形式予以支持,这时类似科技计划项目,会按节点进行验收并拨付经费;如果后续取得市场化融资,项目市场价值得以实现,则将前期财政资金按市场价格转为股权;如果这类项目后续未获融资,则以科研报告结题,保留转股权。
“拨投结合”是财政资金投早投小支持科技企业成长的典型做法。据介绍,江苏产研院已累计投入92个项目,10项完成转股(其中2项公司估值超20亿元,2项超10亿元)。转股项目投入的4.34亿元财政资金,升值到11.78亿元,资金升值超过2.5倍,培育了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超12亿元,重点支持了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装备、合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成果所有权收益90%归团队
紫金山实验室坐落在南京江宁区,2018年由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启动,致力于在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紫金山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由江苏省分管副省长、南京市市长、东南大学校长担任理事会理事长。
经过六年左右时间的发展,紫金山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大体清晰,目前有三大任务研究中心,分别聚焦普适通信、未来网络、内生安全等重大任务,为实验室自身核心力量;还与合作伙伴共建有系列“开放实验室”,包括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等。
8月底,紫金山实验室对外发布,建成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技术、业界首个载具时敏网络控制系统、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四项科技成果。
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在于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包括建设“科研特区”,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团队组建权和项目经费调剂权,授予科研团队90%知识产权所有权等,以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紫金山实验室财务部部长梁晓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科研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专门支出,但是紫金山实验室是个非预算编报的事业单位,因此江苏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实验室建设。
紫金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齐望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研团队拥有成果所有权收益的90%,实验室拥有剩下的10%,这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有些科研团队会以技术专利入股,推动成立一些科技型企业,若这些企业后续孵化较好,实验室拥有的股权也会带来不错的收益。
“紫金山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反映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省市的支持下建立了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办法等创新机制,因此,在信息通信领域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仍然用战略任务科研攻关事业留住了很多高端人才。目前,紫金山实验室人员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已经带来了人才集聚效应。”齐望东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紫金山实验室这样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一些重大任务的研发时间较长,需要各级财政资金给予稳定支持。
梁晓峰表示,紫金山实验室成立以来,省、市、区级财政经常到实验室调研,关心解决实验室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更给予了充分又高效的经费保障。
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前后发布了超过30项重大创新成果,有些成果是国际领先的,也承接了国家很多重要的研发项目,塑造了江苏南京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比如,紫金山实验室建成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太赫兹无线通信实时传输速率创全球最高纪录,较现有5G系统提升10-20倍,标志着我国6G太赫兹通信研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沿途下蛋”惠及地方发展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简称“东江实验室”)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是2019年第三批授牌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能源领域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广东省能源重大需求,聚焦先进核能与核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储能等领域,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东江实验室很特别的一点在于,可以依托两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分别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这两个大体量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别于2018年底、2021年启动建设,投资概算约为16.7亿元、28.2亿元,预计分别将于2025年底、2027年建成。
东江实验室为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由惠州市市长担任。东江实验室实行“政府所有,院所管理”的模式,由惠州市政府委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设和管理;率先试行“员额制”,自主开展全员岗位聘任。
目前,东江实验室人员规模超过450人,主力人员有210人(包括100多人专职人员、100多人为“双聘”但在东江实验室工作时间每年超过9个月),科研人员比例在95%以上,引进了11个高水平团队。东江实验室建有11个重大科研平台,正在建设同位素研发装置和重离子微孔膜研发装置,在诸多领域取得系列国际国内领先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惠州财政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全力落实财政保障责任,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如,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HIAF和CiADS建设,省市两级就累计投入约18亿元支持两大科学装置的配套工程建设;累计投入约12亿元支持东江实验室启动期建设,液态金属靶研发平台、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开发平台等11个重大科研平台运行稳定。
东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几年地方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惠州还真金白银地支持实验室建设,确实让实验室相关人员非常感动。2023年完成启动建设期考核后,实验室进入运行期,省市政府依然会予以相对稳定的资金保障。此外,实验室还将积极争取各种纵向横向的资金来继续发展。
东江实验室研究员曾日华2024年5月从瑞典回国的,此前在欧洲散列中子源做相关研究。曾日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几年国家科研投入力度比较大,经费支持比较多,科研自主权比较大,对科研人员照顾得比较好。像近几年在加快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一些实验设施在国际上都是比较领先的。
目前,东江实验室的部分科研成果在加快落地,比如重离子微孔膜、超黑材料等。其中,像重离子微孔膜的研发经过了七八年,其批量化的市场应用仍在逐渐落地的过程中。
比如,广东科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东江实验室和地方国企共同发起成立,利用东江实验室的重离子微孔膜技术、电子加速器技术等在环境治理领域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广东科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信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是公司成立的第三年,研发人员占比60%,公司一方面在利用自有实验基地、承接小规模的示范创新项目等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工艺,另一方面也在承接一些环保领域的传统项目来养活团队。将实验室的原创技术,应用到具体工程项目上是需要时间的。找到市场需求点,对实验室技术进行定向开发,进而实现市场推广,可能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
“在全力保障基础研究投入的过程中,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沿途下蛋’:以国内首台第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为核心、以重离子放疗技术为主要特色,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离子医学中心;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在惠州开展同位素放药成果转化工作,让百姓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健康福祉。”惠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北如表示。
东江实验室研究员张雪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东江实验室而言,依托两个大科学装置的优势条件,要开展一些长周期、体量大、高附加值的科研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个重要的点在于,东江实验室要对地方做出贡献,也就是科研成果要“沿途下蛋”,推动一些能较快产生效益的应用研究平台落地,比如核孔膜终端、同位素量产示范终端等,能较快地回馈地方政府的投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