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设备管理没头绪?做到这“四大关键”事半功倍!

作者:保卫大狮兄发布时间:2024-09-13

各位企业主们都知道,工厂设备要是出问题,生产就得停摆,成本就得上升,质量也没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这样才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基于此,我们团队将所有的经验总结成了这本《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解决方案》,本文就透过这本白皮书,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设备管理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关键。《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解决方案》白皮书现可免费获取:https://s.fanruan.com/jsmdt

一、设备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管理

在许多企业中,“生产量是最重要的”、“销售额是最重要”、“重 ERP,轻现场管理” 等管理理念是常态。企业以利益为中心的思想本身并无不妥,但设备作为创造企业经济价值、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资产,与企业利润是相互捆绑的。

然而,部分领导却忽视了这一点,对设备管理不够重视。设备利用率高、停机时间短、维修次数少,才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品质合格的产品。如果领导不重视设备管理,就可能导致设备维护不当,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管理方式很陈旧

尽管多数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国际一流设备,但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却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在设备管理方面,仍采用落后的方法,如纸质单据巡检、现场随意打钩、人工开单据、丢单等现象在多数企业中仍然存在。设备本身的 “国际一流” 与管理模式的 “落后” 形成了鲜明反差,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生产力的提高,还会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设备超负荷运转

为了赶工期,多数企业的生产线与生产设备常常 24 小时无间断运转,设备超负荷甚至带病运转。然而,平时的设备点检、保养如果不到位,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设备故障率会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履历的缺失,无法及时查看设备历史的维修、保养记录,不能精确分析设备的故障原因。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还可能导致生产延误,影响企业的交货期和信誉。

(四)维修记录无沉淀

目前,大多数设备维修仍然依赖经验,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且极少对设备故障原因进行技术性的总结。这使得企业无法建立有效的设备检修手册与维修体系,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往往只能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导致维修效率低下,维修质量不稳定。

此外,由于维修记录无沉淀,企业也难以对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无法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从而无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加了设备再次出现故障的风险。

(五)操作与维护脱节

设备管理中,操作人员的日常维护保养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维护人员分工过于明确,缺少全员管理的理念,使得设备的管理维护仍处于被动管理、事后管理阶段。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操作人员为了赶工时,超负荷运转设备,出现过载加工、疲劳使用设备的现象,同时认为自己只有操作设备的义务,没有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另一方面,维护人员对设备的日常保养流于形式,只是清扫设备卫生和填写纸质表格,对设备的管理也只是停留在事后管理、事后维修上。

这种操作与维护脱节的现象,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加速了设备的磨损和老化,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做好设备管理的几大关键

(一)健全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是设备一生最基本的记录文件,记录了一台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设备说明书、图纸图册、技术标准、台账、档案以及原始记录等。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它获取设备的管理资料;另一方面,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设备档案。健全设备档案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设备的历史和现状,为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提供重要依据。

(二)日常坚持维护

1.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

有资料统计显示,70% 以上的设备故障是因保养不当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因此,企业需重视保养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在标准投入生产使用后,要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

2.消除误区,全员参与

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

3.提高人员素质

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提高维修效率。

4.合理安排检修

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振动、腐蚀等使得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包括修前检查(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备件准备、方案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

5.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

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

6.维修质量检查

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和生产技术人员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包括结构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和精度检查(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

(三)备件精细管理

备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 ABC 管理法管理设备备件。

  • 价值高、制造周期长的划归 A 类;

  • 价值中等、使用频率中等、不重要的划归 B 类,如小型轴承、线圈、液压缸等;

  • 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圈等可划入 C 类。

对备件管理人员来说,首先,要对备件库存情况了如指掌;其次,备件到库后,要组织有经验的测量和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精细的备件管理可以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减少库存积压,降低企业成本。

(四)设备管理的关键指标

设备管理有非常多的指标,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下表是 8 个较为重要的、可用于衡量企业设备管理情况的有效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指标监控设备状态。

TEEP 将设备的系统管理缺陷,包括上下游影响、市场和订单影响、设备产能不平衡、计划安排调度的不合理等不足都反映出来。这个指标一般都很低,不好看,但十分真实。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