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以诗性语言凝视科技现实,关山月美术馆展出艺术科技“新未来”

作者: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24-10-19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人工智能作为近年大热的社会议题,已被当代艺术纳入创作视野。人类艺术史从不鲜见这样的例子:艺术创作者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对未来社会趋势做出有洞见的预知或映射。2024年10月18日,关山月美术馆将集合国内11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多媒体作品,推出《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展览。展期将持续到11月20日。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雷电所、深圳市数字创意与多媒体行业协会协办,并得到了深圳三二数字内容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租租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展览结合深圳作为人工智能高科技产业的地域特点,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为切入点,以AIGC、影音现场演出、交互艺术等多维度的创新方式,呈现出一个与深圳这座先锋城市紧密结合的展览空间。这里不仅展示技术对艺术形式的影响,更通过艺术的语言,探讨技术对人类精神与社会现实的深层次变革。

展览开幕当天,关山月美术馆结合展览推出美术馆之夜演出活动。开幕演出邀请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之一“UFO媒体实验室”,结合关山月美术馆展厅空间及现场,制作全新的新媒体光影装置,呈现一场由新媒体光影表演、声音表演相结合的开幕式表演。艺术家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现场即兴创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感知的艺术现场体验,并通过艺术家与观众的感官联动,激活新的艺术理念及想象力。

“UFO媒体实验室”呈现开幕演出

当代艺术是否能够借助人工智能作为创作工具,审视或反思其工具性的得失?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原初表达,在这个时代是否仍能保有其独特的价值?艺术实践作为心灵的社会行动,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将如何重新界定诗意与存在的边界?艺术,将如何回应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

在此次展览中,十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互动艺术、交互影像装置等艺术形式。他们通过对现实的诗性凝视,回应了技术的冷峻逻辑。通过艺术家的敏锐触角,窥见“后奇点”时代的诸多预言,探索人类、技术与机器之间复杂而多维的关系。展览不仅展示了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更通过艺术家个体经验的表达,揭示了艺术在不断扩展的现实中如何实现新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再造。

在此次展览中,无论是UFO媒体实验室对数字世界的思考;还是卢家祺《只有云知道》邀请观者/使用者思考以数据为中心世界观的局限性;或是田晓磊作品以断臂维纳斯雕像为主体构建的多元素的超现实景观,艺术家试图探讨科技在重构多元文化与符号的同时,往往伴随边界的模糊和规则的重塑。

而凤梨三明治用《瞧》来折射人际交流的荒诞和缺失;邝智轶《对话在我们花季》通过人工智能图像学习(AIGC技术),结合摄影、编程,对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数字金融、环球社会等问题进行探讨;谌汐雨晓&于玮萍《两小儿辩日》尝试赋予两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同的知识训练,由此观察它们产生何种相异的理解;曹澍的《妖糖》基于对人工智能控制的垂直农业的考察,用近未来的科幻文本去探讨蚁群算法、由AI计算的垂直农业,以及人类对于未来预测的想象。

由许靖、邹南、叶祺、严正皓这四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的四人小组创作的《达芬奇计划:新文艺复兴》使用AIGC作为素材,将文艺复兴和 Web3.0 编织进同一段叙事,从而探讨技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以及人类如何在技术时代真正地连接和生活;武子杨《鸽子传奇 – 〈阿加尔塔〉之后100年发生的一些故事》通过多重叙事探讨了“鸽子网络”在未来网络基础设施中的作用,以历史、AI考古、科技与黑色幽默的多重元素建构起科幻文本的想象;盖琦正《他者的想象》使用机器学习将来自3000多个不同文明、不同时期的棋子进行分析,最终创造出2万多个融合26种不同文化的棋子。艺术家以国际象棋为例子,去预判在全球化的当下,未来文化融合的可能性;蔡宇潇《落在夜空生成以前》是一件实验性的电子游戏,想象了一个被人工智能世界模型统治的未来。人工智能不仅提供了这些作品反思性的主题、也显示出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巨大助力和想象空间。

研讨会现场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以未来为视野,以艺术为载体,邀请每一位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在艺术与科技的交织中,思考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挑战与可能性。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