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数字人直播带货也一时成为风口。但记者调查发现,该新兴行业目前鱼龙混杂。有软件商对数字人直播效果及能产生的盈利夸大其词,用户花高价买入后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还会被平台监测到“非实时直播内容”或低质量内容封禁,售后无门;有不法分子盗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数字人制作;也有人以数字人直播为噱头,招募联合运营商声称可以分佣,实则冒充平台认可的有分佣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新京报)
真人主播做不起走,却寄希望于“数字人”直播翻盘,这本身就很迷。当所有人都在“另辟蹊径”,所谓的捷径,自然也就“此路不通”了。如果说,“数字人”诞生之初,还勉强算个玩意儿,自带新奇性,具备引人围观的价值。那么时至今日,在其迅速“产品化”“标品化”乃至泛滥化的大背景下,再指望用它来出奇制胜,就着实有些想当然了。相较于最初的新鲜感、科技感,如今很多低劣数字人带给受众的,更多不过是厌倦、嫌弃罢了。
直播带货的底层驱动逻辑,就是个人的“引力”,无论是说学逗唱、装疯卖傻,又或是卖惨晒苦,总归是活生生的人、有区分度的“IP”。主播们的带货直播间,之所以让很多人着迷,就在于“贵在真实”,并不一定就是信息的真实,而是那份“卖力表演”的真实。观众们,往往会感觉到,自己有在被讨好。他们会被主播们夸张的表情、撩人的话语,以及“狗血的剧本”所感染,继而在情绪驱动下下单,这并非单纯的购物行为,而是夹杂了太多复杂的况味。
相较于全身是戏的带货主播,如今的数字人,根本就是另一个东西。市面上很多数字人,属于“一眼就能看出的僵硬、没有表情的假人。”其虽然标榜“24小时自动直播”“一位全天候工作的数字助手”,可是很多颠来倒去就那么几句台词,要么是对直播间“家人们”的套路式问候,要么是对所售产品的机械介绍。冰冷、无趣,毫无交互性可言,自然是惹人生厌。从现实反馈的案例看,很多“数字人主播间”基本都无人问津。
用数字人带货的多血亏,卖“数字人产品”的却大赚,这样的荒诞桥段,如今高频上演。如果说数字人因其迎合了人们对AI浪潮、技术赋能的庸俗化想象而打开了销路,那么其真实市场表现的惨淡,则把自己打回了原形。在整活、疯卷的直播带货江湖,居然想着用数字人偷懒、取巧,真的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