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告诉买肥鹅,俺不是孬种!——骁勇精锐阴沟翻船,无名之辈末日绝唱

作者:芬里尔战史研究发布时间:2024-10-23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里尔战史研究 关注获取!


(全文约一万九千字+七十余张配图)

引子:克拉夫钦科将军指挥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在1945年3月的巴拉顿湖战场上可谓是表现出色的MVP,所谓“趁他虚要他命”,在最激烈的3月20-23日巴拉顿湖东北角方向,这个集团军把一众刚刚参加完“春醒”行动还没回过神的党卫军装甲师——包括SS第1“警卫旗队”、SS第9“霍亨施陶芬”和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以及老牌国防军精锐第1装甲师在内的骄兵悍将打得落花流水,并一口气胜利突进维也纳,在这里他们又再次大败SS第2“帝国”装甲师残部。期间,集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和战果,自身损失却非常轻微——四天与一众德军“党国精锐”的高强度苦战,集团军只有约50辆左右战车被彻底击毁,其余均可修复。


近坦6集在巴拉顿湖的反击打得德军一众党国精锐丢盔弃甲。实话说,克拉夫钦科的集团军实力是一众坦集里最弱的(至少坦克数量上是这样),而德军在巴拉顿湖又堆积了大量战车。但苏军攻势开始后,德国人还是莫名其妙被打得溃不成军。


或许苏联坦克手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胜利女神将一直伴随他们到战争结束;毕竟党卫军精锐都被履带碾进了匈牙利的烂泥地里,其他残兵败将还能成什么气候?随着时间进入到1945年4月下旬,眼见对手日暮西山,己方胜利在望,这种情绪更是广泛蔓延开来。然而见识过巴拉顿湖“大风大浪”的集团军,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在战争结束前,近坦6集在两条不知名的小流域之间,面对籍籍无名的孱弱对手——第25装甲师战斗群之时“阴沟翻船”。然而历史的尘埃遮蔽了过往,这一段历史很久以来都不曾被人得知;多年之后,借助公布的苏军部队档案,我们才得以还原这一段无名之辈的传奇往事……

近坦5军21旅的T-34/85开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夏花般的谢幕:维也纳东北的战斗


我们的另一位主角——德国国防军第25装甲师从来也不能称之为一支精锐部队。打从挪威组建起,可能也未曾想过会被委以重任,甚至有朝一日会与苏联机械化部队的究极形态——坦克集团军过招的机会。不过这一切就从1943年开始发生变化。在东线一支支勇冠三军的装甲师杀得昏天黑地之时,这位老兄也终于如赶鸭子上架般部署到了东线。可谓是好事捞不到,坏事躲不掉。公正地说,德军高层可不是没有给过第25装甲师机会,甚至在1943年底一口气给了该师90多辆精良的长身管IV号坦克,并寄予厚望地命令该师前往东线热点战区基辅-法斯托夫方向;但这位昏招连出的仁兄上场后,打得简直是令人无语到极点,不但未能收复失地,自己还搞得损失惨重。

第25装甲师糟糕的表现和低劣的战技令德军高层勃然大怒,随后该师迎来了凄惨的命运。或许认为该部缺乏作为一支独立战斗单位足够的凝聚力,它被上级指挥官拆得七零八落,大量单位被抽调给其他友军。经历了1944年初的大溃败后,第25装甲师又在重组时被降格为“战斗群”。随后它参加了华沙方向的秋季战斗,并凭借技术装备优势击败了渡河支援华沙的苏军和“贝林格”集团军步兵。然而好景不长,在1945年1月的维斯瓦河战役中该师一面对苏军坦克集团立刻原形毕露,很快又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冬季战役再度惨败的第25装甲师在1945年1月-3月又经历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战斗,部队建制也是战斗群级别,达不到标准野战师程度。值得慰藉的是,期间装备IV号/70歼击车的第9装甲团II营归建,为装甲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另外,新任第9装甲团指挥官的扎恩(Zahn)中校也是一名经验丰富且战技高超的悍将。此前在他的指挥下,装备“犀牛”歼击车的第88装甲歼击营表现非常出色。装备11辆豹式坦克的第9装甲团I营则是由先前隶属第104装甲旅的第2104装甲营改编而来。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杂牌”感,但第2104装甲营却是经历过1944年夏秋华沙北侧纳雷夫河一线血战的正经单位。此前我们曾介绍过该营在10月14日与苏军近卫重坦克79团的交火,详见下文:

“斯大林”来势汹汹,看装甲旅如何应对?

第104装甲旅第2104装甲营与第9装甲团的不解之缘,简单概括说,就是第9装甲团II营变成了第2104装甲营,而第2104装甲营又变成了后来的第9装甲团I营。实际的情况远比这复杂,非一两句解释得清。


不过第25装甲师依然没有摆脱凄苦的命运,尤其该部实力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善。一份报告指出,1945年4月3日,该师尽管一再补充,但依然只有36辆IV号系列战车、15辆豹式系列战车和22辆突击炮。同一天,第25装甲师被调往风雨飘摇的维也纳方向,迎击自巴拉顿湖行动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4月8日,第25装甲师在维也纳东北方向迎击苏军。

与优势敌军进行的连番激战再一次让第25装甲师付出不小的代价;按照以往的惯例,该师或许会再一次迎来灰飞烟灭的命运。然而造化就是如此弄人,或许第25装甲师也意识不到,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4月下旬,它们将与著名的苏军王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在维也纳东北方向的察亚河-迪耶河之间进行一次高强度装甲对抗。在这场战斗中,第25装甲师在友军部分单位的支援下,面对实力远强于自己、装备大量包括SU-100和JSU-122重型战车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维持住了战线的完整并予以对手巨大杀伤,特别是给其装备SU-100的自行火炮团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可以说这场战斗是第25装甲师在覆灭的前夕,迎来自己夏花般最后的高光时刻。

近卫坦克第5军的T-34/85,1945年春季。



苏军视角的察亚河-迪耶河进攻行动,1945年4月19-22日。我们在下图标注了其与第25装甲师和增援的第6装甲师一部重点交战区域,并将在后续一一予以介绍。


河域之间


战略态势:1945年4月18日,波澜壮阔的东线史诗即将落下帷幕。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经历了巴拉顿湖和维也纳的大溃败后,终于勉强建立了连贯防御。然而下一场危机又在酝酿,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东北方向,刚刚攻克该城的苏军王牌部队、由克拉夫钦科将军指挥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逼近了德国第8集团军第43军的防区。苏军坦克集群计划击溃当面德军部队,将战线由察亚河(Zaya)一线推进到迪耶河(又名塔亚河,Thaya)一线。近卫第7集团军的步兵将协同坦克部队战斗。苏军预定重点突击地段是第43军下属第25装甲师的防区。4月18日,苏军步兵师强渡察亚河并攻陷河畔重镇梅斯特巴赫(Mistelbach),建立了桥头堡。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又将刮来。


1945年4月18日维也纳东北方向德军第43军与苏军近坦6集和近卫第7集团军对峙态势。


第25装甲师与近坦6集战斗地段位于维也纳东北方向、两条相距约24公里且均为东北-西南方向流淌的河流之间。位于南侧的是察亚河,也是双方交战伊始的战线所在处,沿河北岸分布有两个重镇,一个名为梅斯特巴赫,它也是近坦6集的桥头堡和集结地;另一个名为维尔弗斯多尔夫(Wilfersdorf)。北侧最重要的据点则是迪耶河畔拉亚镇(Laa)。

两河流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并不特别适合大兵团展开,大面积的森林和城镇将地形分割得四分五裂,坦克集群的运动几乎必须依托公路或林间路进行。而梅斯特巴赫作为一个桥头堡虽然本身面积不小,但通往北侧也就是苏军进攻方向的交通线却非常少,只有两条公路,一条西北方向,通往迪耶河畔拉亚镇;一条正北,通往林区直达小海德尔斯多尔夫。最糟糕的是两条公路均汇聚于梅斯特巴赫北出口,这导致该处交通线荷载进一步加大。

集团军左路攻击集群近坦5军的预定推进路线自梅斯特巴赫公路向西北,沿途依次经过谢本希尔顿(Siebenhirten)、霍尔厄斯多尔夫(Horersdorf)、弗拉丁斯多尔夫(Frattingsdorf)、鲁斯多尔夫(Loosdorf)、艾尔恩斯多尔夫(Ernsdorf)和施塔茨(Staatz)等居民点。右路集群近卫机械化第9军则向北进入林区,预定路线为梅斯特巴赫-281.0高地-林区-小海德尔斯多尔夫(Klein Hadersdorf)-阿梅斯(Amies)-弗林(Follim)和旧鲁勃尔斯多尔夫(Alt-Ruppersdorf)。上述这些沿交通线分布的村镇和制高点将成为双方重点争夺的交战地带。

第25装甲师建立了约8公里的正面战线,西起梅斯特巴赫西北郊的225高地一带,东至维尔弗斯多尔夫。由于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将主力集结在梅斯特巴赫,可以看出,第25装甲师的防御压力主要来自右翼方向。第9装甲团的部分豹式占据了霍尔厄斯多尔夫一带的高地。根据该团的通讯单位上士马丁·霍尼格回忆,通往梅斯特巴赫的公路视野和射界都非常良好。正如前文我们提到,苏军坦克集团如果推进,只能依靠这条公路。


南线老将: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


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是苏联坦克兵悍将克拉夫钦科指挥的精锐单位,也是自去年10月就在匈牙利和维也纳方向战斗的老将。然而相比其他几个坦克集团军,克拉夫钦科部建制其实较小,它是一个两军制的集团军,而且没有独立坦克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装备SU-76的自行火炮旅。在1945年4月,集团军下辖近卫坦克第5军、近卫机械化第9军、近卫自行火炮51旅和364团,以及近卫重坦克49团。除此之外,一个装备SU-100的自行火炮208旅也被暂划入集团军建制。


混编美械和苏械是近坦6集的特色之一。



(更多内容同名公主号,搜索同名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芬里尔战史研究 获取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