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少、反转多、内容猎奇、暗语不断……最近,直播鉴宝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型“电子榨菜”。
一位博主短短半年内涨粉超过2000万,并在国庆节之后频频登上热搜。虽然有人认为这是短视频平台的又一次造星之作,但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大家确实对这类内容充满了兴趣。
网络视频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人们究竟想从此类直播中看什么?
一
1998年,国内最早的鉴宝节目《拍卖与收藏》诞生,后来更名为《艺术品投资》。这个节目开创了中国鉴宝类节目的先河。200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为《鉴宝》的栏目,邀请多位知名文物专家为观众鉴定各类文物艺术品,这一节目的走红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鉴宝活动热潮。
《华豫之门》《华山论鉴》《天下收藏》……一档又一档节目接连面世。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刚化身破壁人,手持护宝锤徐徐登场“落锤”。据统计,该节目播出6年间共砸了315件“宝贝”。尽管节目的初衷是普及文物知识,传播历史文化,但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
2014年,《天下收藏》停播,鉴宝节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鉴宝携带着更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重新在公众面前“复活”。
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学点东西。快餐式的文化需求将直播鉴宝推上快车道,直播鉴宝的走红并非偶然,高效迅速的鉴定流程不仅能够提升鉴定效率,还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于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鉴宝直播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持宝人,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带着从地摊淘的、在家里找的、挖地基刨的、亲友送的各种藏品找主播品鉴。面对千奇百怪、横贯古今、风格迥异的“宝贝”,主播与其背后的“智囊团”需要迅速做出判断,还得徐徐道出藏品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鉴定方法等。这些信息不仅满足了人们想要尽快了解藏品真伪和价值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众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满足好奇。在直播间,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孩童,只要有“宝贝”都可以连线上麦。这里充斥着比博物馆里更具想象力的“宝货”,上一秒被“祖传的汉白玉晾衣架”“官窑青花阿拉丁神灯”逗得捧腹大笑,下一秒价值数千万的银元、传说中的珍稀邮票就可能水灵灵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更夸张的是,有位主播在某次直播中,竟出现了疑似盗墓团伙出镜连麦,隐藏在观众中的“便衣民警”迅速出动的桥段。虽说这些“精彩故事”真真假假不好分辨,但的确勾起又满足着人们的猎奇欲望。
找点乐子。主播们惯会“整活儿”,不仅有脱口秀般的妙语连珠,其神态、动作也会根据不同的“宝物”,作出相应的“夸张”反应,如眉头一皱、眼睛一斜,节目效果十足。屏幕内外,主播、藏家、观众三方互动心态微妙。主播企图不断制造笑点和话题,将晦涩难懂的古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以增强用户黏性;藏家在瞬间发财和收藏梦幻灭之间反复横跳;观众则围观抽丝剥茧般的鉴定过程,享受真真假假的情绪刺激。直播鉴宝以其反差幽默和戏剧冲突,成为最新的“电子榨菜”,为人们解闷下饭。
二
主播们聊得起劲,观众们看得乐呵,直播鉴宝看上去并没什么可置喙的地方。但不能忽视的是,鉴宝存在特殊性,不仅需要极专业的知识,而且涉及历史文化,如果不够严谨就可能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鱼龙混杂。鉴宝是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单凭肉眼辨真假往往并不可靠,何况还是透过镜头、屏幕来观察。一些鉴宝博主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这就导致在鉴定过程中,他们给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准确。比如在一场直播中,面对持宝人拿出的一本民国书籍,主播凭纸张观感判断可能为真,但实际上封面中就包含多个微软字体。这类现象广为传播不仅会影响观众对文物藏品的正确认识,也会降低整个行业的社会信任度。
娱乐至上。比起文物鉴定应有的严谨认真,直播鉴宝更重视娱乐性,主播团队为了制造“节目效果”,就会编排各种剧本、桥段,安排各种角色进行“演出”,各类或“家传”或“灵异”或“玄奇”的物件和故事也会轮番上演,由此带来封建迷信等观念的传播,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此外,面对动辄价值几百几千万的藏品,长见识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容易被影响,直播间成为“炫富场”。
监管挑战。高流量高人气背后追求的是高利润高收益,鉴宝主播们可不都是专门开展“公益鉴宝”的热心肠,即使打着“公益鉴宝”的旗号,往往也是为了售卖文创产品等。而且,有的主播还可能以此进行诈骗活动,诱导观众购买假冒伪劣的古董或珠宝,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的是,在直播鉴宝过程中,可能存在非法文物交易的风险,一些人可能利用直播平台展示珍贵文物,并试图私下进行非法交易。
三
事实上,与其说人们喜欢鉴宝直播,不如说人们对历史文化知识感兴趣。
综观这几年博物馆的火热、非遗的热闹、国潮文创的层出不穷、掘宝盗墓IP的长盛不衰,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文物、对于历史、对于传统充满了解的渴望。
所以,如何以“有趣”的方式讲好中华文物、中华文明的故事,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
更广泛地普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文物遗迹陈列在广阔大地的各个角落,一些流落在民间的文物,或因持宝人不了解其价值,或因条件受限,常常得不到妥善保管。而鉴宝类的节目、网络直播等,可以广泛普及文物知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文物的价值、关注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不管是影视节目还是网络直播,“鉴宝赛道”越宽广越好。
更准确地讲述。这几年,有关文物古迹类的精品节目有不少,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述展示国宝的“前世今生”和那段精彩的历史,都取得了“破圈”传播的良好效果。相比较来说,直播鉴宝在专业化、严谨性上比较欠缺,在娱乐化、趣味性上更显优势,如何在保证其有趣的基础上提升准确性和深度,是直播鉴宝能否走远走稳的关键。
更严格地把关。可通过对网络鉴宝主播和鉴定师进行严格的资质认证、明确网络鉴宝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网络鉴宝内容的把关等方式,让直播鉴宝更加“有度”——文物历史要讲准、文创经营要合规,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要严厉打击非法文物交易,让直播间成为监督平台,而不是违法宣传、交易的桥梁。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值班编辑丨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