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湾区大咖说:产学共融促生态闭环,如何让“黑科技”照进现实?

作者:安永EY发布时间:2024-09-26

近年来,大湾区有越来越多“黑科技”正走出实验室,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这些创新智慧闪耀的背后,离不开“产学融创”提供的强大支持。企业家如何携手学界通力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并借助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拓展到更大的市场?

在安永大中华区(“安永”)早前举办的2024聚能大湾区论坛“突破:加速产学共融发展”小组讨论中,诸位嘉宾们就产学共融在当下时代的全新要求、如何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作模式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度探讨,助力大湾区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产学共融助成果转化,生态闭环是关键

产学融合的兴盛与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持续畅通科教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嘉宾认为,“产学融合”是“产学研合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升级。简单来说,以往的产学研合作基本以“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为主,双方之间缺少共同目标和技术的沉淀与迭代。如今,无论在商业模式、企业管理或是技术层面,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力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构建、芯片等新兴科技的爆发也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所需的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储备仅凭企业或高校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完成,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产业和高校紧密结合,联动双方优势突破瓶颈,实现更高效的创新。

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袁涛博士

此外,产学的深度共融仰赖于从识别市场需求、研发、试点与推广到产品落地、产业化推广,再到产业标准建立一整套生态闭环的有机运行。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经过不断迭代、长期融合与螺旋式上升将形成牢固的技术底蕴,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并将其转化为市场先机,实现双方共赢。

四大产学合作模式,市场需求为首要考量

现阶段,产学共融的常见模式按合作紧密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大致可分为四类:联合实验室、项目制合作、技术转移型合作,以及管理事务方面的合作。

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国俊教授

► 联合实验室:是产业和高校之间最紧密的合作模式,常见于大型科技企业之间。双方选定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后,由企业出资、高校配资,主要研究方向由企业主导。这种合作模式的诞生往往本身就基于市场需求,因此其成果往往更容易转化为企业所用。

► 项目制合作:是指企业将较大项目中的一部分工作承包给高校完成,通常该高校教授在此领域有相关研究成果,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咨询、数据分析、产品测试等相关服务。

► 技术转移型合作:高校已在某个领域做了大量研发工作,且本身有一定的商业化前景。这种情况下高校可将其IP授权给有意向的企业,从中获取一部分商业化收入。

► 管理事务合作:针对高校在培训、管理和降本增效领域的合作,企业能够帮助高校测试新的想法并给出相应方案。

嘉宾指出,选择合作模式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能否做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要根据产品价值、意向合作时长,以及企业能够承担的投入和风险综合而定。

市场动态变化,需灵活选择方向与伙伴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技术和客户需求,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合作伙伴与合作模式,才能更好地助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于商业目标?嘉宾们一致表示,科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选择合作伙伴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或资金等执行细节,更需要从整体评判双方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是否有利于长期发展。

寰科创新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陈大仁先生

此外,技术和资源互补性、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以及对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兼容性都是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考量因素。企业寻求产学共融方案时,往往已经面临着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此时高校知名度未必是首选项,只要对方有能力解决问题,且成本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双方能够优势互补并最大化实现成果转化,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大湾区医疗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博士

在大湾区情境下,科研方向和伙伴的选择还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综合考虑。以高校和科研资源丰富的香港为例,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正从多方面发力,全面支持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如:支持高校建立技术和知识转移中心,为产学合作计划提供资金援助等。去年10月,香港推出了“产学研1+”计划,为每个合资格项目提供1亿港元支持,从基础研发和商业化两大阶段支持产学共融。目前,第一批入选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新能源、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未来有望为大湾区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

左起:主持人安永企业财务服务有限公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李伟伦先生,嘉宾寰科创新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陈大仁先生,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国俊教授,大湾区医疗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博士,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袁涛博士

结语

过去五年中,大湾区在创新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助力无数学者和初创企业茁壮成长,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的长足发展。未来,企业有望借助大湾区内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在区域内部形成产业、研发和市场有机结合的生态圈,助力更多学术成果的商业化孵化。

推荐阅读:

湾区大咖说:产业带动,基建先行,如何激活科创新活力?

湾区大咖说:共促资金货币及数据流动,经济生态圈如何实现“1+1>2”?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