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这场报告会 三位院士讲述“科学发现与坚持”

作者:封面新闻发布时间:2024-10-21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从质子、中子到中微子,从LAMOST、天眼到阿尔法磁谱仪,每一次物理的新发现、大科学装置的研制,都伴随着科学家们的求真探索、追求进步与不懈坚持。

10月18日-19日,四川省天文学会年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天文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专业师生约200余人,分享了中国自主创新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LAMOST研制历程、双星演化形成的稀有天体的发现,以及阿尔法磁谱仪研制与升空背后的故事。

不满足跟着国外走

天文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每一次望远镜口径的增大,都会带来新的重大发现,推动原创物理理论和技术革命,而光学红外波段是现代天文学必不可少的波段。在《中国天文光学的创新历程》报告中,崔向群院士回顾了中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物,介绍了从研制中国第一个Lyot双折射滤光器、II型光电等高仪,到中国独创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再到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相结合的主动光学技术、六角形主动变形镜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

由我国自主创新的,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的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简称LAMOST),成就了我国天文光学的里程碑,为深入研究银河系、恒星物理和搜索类星体等特殊天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天文光学是我国有创新传统的领域,我们的领军人从不仅仅满足跟着国外走。”崔向群分享说。

双星如何演化

宇宙中发光的天体绝大部分是恒星,恒星也是宇宙中化学元素主要来源。双星由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转的两颗恒星组成,大约一半的恒星属于双星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

韩占文院士作了特邀报告《双星理论与观测》。他从双星演化在天体物理中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双星在宇宙早期再电离中的贡献、双星星族合成在星系演化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于Ia型超新星、毫秒脉冲星、X射线双星、双黑洞等天体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双星物质交流稳定性判据以及在特殊恒星中的应用。他还提到,他领导的团队在一颗热亚矮星和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周围发现了共有包层。最后,他进一步展望了基于LAMOST开展双星演化形成的稀有天体的发现、建立三维双星演化模型等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如果我们不去做 永远不知道真相

高洁院士给现场听众分享了阿尔法磁谱仪和科学家们关于暗物质探索的故事。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以暗物质、反物质、奇异粒子组为研究对象,他花了20多个亿造就了阿尔法磁谱仪,在茫茫太空“巡游”,寻找暗物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

随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备受争议、坎坷不断的阿尔法磁谱仪被送入国际空间站。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反物质探寻之旅,该项目负责人丁肇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坚持和努力。面对质疑之声,丁肇中的回答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不去进行检测,那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是什么。”

如今,在地下2400米深处、位于四川西昌的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甘孜海拔4410米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都在寻找宇宙中的高能粒子,共同加入到揭开宇宙形成之谜的行列。

本次学术年会设置了天文与天体物理分会场和天文技术与方法分会场。南京大学天文与科学学院丁明德教授分享了“羲和号”卫星科学成果和2.5米太阳望远镜进展;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研究员介绍了光电所自适应光学研究进展等。

来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38场学术报告。

照片由四川省天文学会提供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