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姿正腔媛 | 朋友圈也“预制”了?该如何看待这个“圈”

作者:新华日报发布时间:2024-09-27

继“精装的朋友圈VS毛坯的人生”火了以后,“预制朋友圈”成为新的热点,并在十一长假前夕,再度引起热议。有博主极限拍照6小时,喊出“拍预制朋友圈,享预制人生”口号时,也有人不解,“现在朋友圈也预制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何为“预制朋友圈”?其实可以理解为提前预设朋友圈素材、并选择不同时间发送的行为。比如,出去旅游拍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不会一次性发完,而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分批次发朋友圈。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行为让朋友圈不仅仅是记录当下,更成为年轻人灵活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这些“美好的瞬间”在时间线上被拉长,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获得更高效的“印象管理”,也可以让自己在多次分享中获得更多社交认可。

“预制朋友圈”背后,反映的是普遍的社会心理。如今,朋友圈正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精心挑选照片,搭配文字,试图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展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记录日常点滴,分享生活际遇,同时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与前段时间热议的“精装朋友圈”一样, “预制朋友圈”本质上也是一种对朋友圈的装修和美化,反映出的都是人们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和描摹。在这个意义上,对于这种社交平台的新型呈现方式,我们不妨选择多些包容和理解,不必那么较真。

不过,“预制”无妨,“预演”却不可取。在编排美好生活的背后,有的人把朋友圈当成“精致生活”与“美好人设”的“大秀场”,好看可口的美食、说走就走的旅行、盈盈一握的“A4腰”、限量珍藏的大牌包……时刻出片、时常在线的“美好生活”,过分包装自己,过于追求精致和雕琢,让朋友圈成为炫耀甚至是攀比的工具。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从时间的维度上看,“预制朋友圈”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虚假性,“诈骗出片”很可能让人沉迷于自导自演的虚幻世界,过度追求社交媒体上点赞和评论带来的满足感。许多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外部评价可能导致自我价值的缺失。当社交网络成为评判生活好坏的标尺,个体的内心却可能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焦虑。

朋友圈只是网络空间里的一个圈,“破圈”而出才能走向真正的生活。就此而言, 我们可以追求朋友圈里的精致,但不应忘记生活本来的粗粝;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尽展美好,但也不应该忽略,生活的美好,往往不在于它的完美。正如有人所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就像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面对目之所见的风景、耳之所闻的声音,以及与亲朋相聚的温情,我们何不少些忙于拍照P图、定时发送的模式,珍惜并享受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点滴。所谓“朋友圈可以‘预制’,生活必须即兴”,在这个虚实交错的时代,拥抱不完美,或许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作者 | 魏晓敏

校对| 杨 丽

审核 | 陈立民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