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诊断率达93.3%,国内首份气管镜机器人临床研究数据揭晓

作者:大河财立方发布时间:2024-09-25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 通讯员 张晓华】9月25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河南省人民医院获悉,国内首份关于气管镜机器人在肺结节取样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数据已经出炉。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总体诊断率高达93.3%,且未记录到气胸或明显出血病例,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气管镜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研究名为“形状传感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在周围肺结节取样中的应用”中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由上海市胸科医院牵头,全国3家中心共同参与。在近两年的研究期间,共有90名患者纳入研究,接受了形状传感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系统的肺结节取样诊断,并接受了长期随访,以观察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入组患者中超过60%的肺结节位于肺外周1/3处,这些位置是传统技术难以触及的。然而,借助气管镜机器人,所有病例均成功到达病灶并获取了活检样本。

经6个月随访,总体诊断率为87.8%,恶性诊断灵敏度为87.7%。即使在≤ 2厘米肺结节大小的亚组中,诊断率也达85.7%。在安全性方面,仅有1例无需置管的气胸发生,未有任何需要干预的出血发生。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入组的30例患者中,6个月随访的总体诊断率为93.3%。未记录到气胸或明显出血病例。

这一研究成果已在近期的《支气管和介入肺病学杂志》上发表,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群成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张晓菊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据悉,这是支气管镜机器人控制系统在中国的首个临床研究数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介绍,早期肺癌一般始于肺结节,但一些结节,尤其是靠近肺外周的结节,常规的气管镜可能无法做出正确决断。形状传感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系统是一种用于肺部微创诊疗的机器人平台,主要用于肺结节活检。它利用精密的机械臂,控制直径3.5毫米的超细导管,“丝滑”进入到人体更深的肺部气道。医生仅需操作控制台上的轨迹球和滚轮,即可轻松控制导管运动,实现精确导航与活检,对肺癌早诊早治有重大意义。

新的研究成果将助力气管镜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经气道诊疗水平。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