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钢的性能革命:合金元素的加入与效果

作者:沃乘实业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4-09-28

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是指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或赋予其特殊性能,在冶炼过程中有意加入的元素。常用的合金元素包括铬(Cr)、镍(Ni)、钼(Mo)、钨(W)、钒(V)、钛(Ti)、铌(Nb)、锆(Zr)、钴(Co)、硅(Si)、锰(Mn)、铝(Al)、铜(Cu)、硼(B)及稀土(Re)等。此外,磷(P)、硫(S)、氮(N)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起到合金元素的作用。

(1) 铬(Cr)

铬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并具备二次硬化作用,增强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致脆化。当含量超过12%时,赋予钢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能力,同时提升热强性。铬是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关键合金元素。

铬还能提升碳素钢轧制状态下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当铬含量超过15%时,这一趋势反转,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而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有所提高。含铬钢的部件经研磨后,易于获得高质量的表面加工效果。

在调质结构钢中,铬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淬透性,使钢在淬火回火后展现出色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铬能形成含铬碳化物,增强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铬元素还使得含铬弹簧钢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易脱碳,提升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并赋予其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在电热合金中,铬则能增强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 镍(Ni)

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体效果为提升强度,而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对于低碳钢,适量镍能在轧制、正火或退火状态下提高强度而不显著降低韧性。镍含量每增加1%,强度约提升29.4MPa。镍还能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比抗拉强度快,增强对疲劳的抵抗力和降低对缺口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低温脆性转变温度,适用于低温用钢。

镍含量高的铁镍合金,其线胀系数随镍含量变化显著,可用于设计生产具有特定线胀系数的精密合金和双金属材料。此外,镍赋予钢耐酸碱、抗大气及盐腐蚀的能力,是不锈耐酸钢的重要元素之一。

(3) 钼(Mo)

钼在钢中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剩磁和矫顽力,以及在特定介质中的抗蚀性。在调质钢中,钼使大断面零件淬深、淬透,提升抗回火性或回火稳定性,便于在较高温度下回火,消除残余应力,提高塑性。

在渗碳钢中,钼减少碳化物在晶界形成连续网状的倾向,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强表面耐磨性。在锻模钢中,钼保持钢的硬度稳定,增强对变形、开裂和磨损的抵抗力。在不锈耐酸钢中,钼提升对多种有机酸和氧化性介质的抗蚀性,特别是有效防止氯离子引起的点腐蚀。

(4) 钨(W)

钨在钢中部分形成碳化物,部分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作用与钼相似但效果略逊。钨主要用于工具钢,如高速钢和热锻模具钢,增加回火稳定性、红硬性、热强性和耐磨性。在优质弹簧钢中,钨形成难熔碳化物,延缓碳化物聚集,保持高温强度。

(5) 钒(V)

钒与碳、氮、氧形成稳定化合物,主要以碳化物形态存在于钢中,细化组织和晶粒,降低过热敏感性,提升强度和韧性。在高温溶于固溶体时增加淬透性,反之降低。钒还提升淬火钢的回火稳定性和二次硬化效应。在普通低合金钢中,钒细化晶粒,改善焊接性能;在合金结构钢中常与锰、铬等元素联合使用。

(6) 钛(Ti)

钛与氮、氧、碳亲和力强,是良好的脱氧去气剂和固定元素。碳化钛稳定不易分解,阻止晶粒长大。在不锈钢中,钛固定碳以消除晶界贫铬,防止晶间腐蚀。钛提高普通低合金钢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力学性能。在高铬不锈钢中,钛提升抗蚀性和韧性,阻止晶粒长大,改善焊接性能。

(7) 铌(Nb)

铌与钽作用相近,部分溶于固溶体起强化作用,提高淬透性。以碳化物形态存在时细化晶粒,降低淬透性。铌增加回火稳定性,有二次硬化作用,提升强度而不影响塑性或韧性。在奥氏体钢中防止晶间腐蚀,提升热强钢的高温性能。

(8) 锆(Zr)

锆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作用与铌、钛、钒相似。少量锆脱气、净化、细化晶粒,有利于低温性能,改善冲压性能,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钢和镍基高温合金。

(9) 钴(Co)

钴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含钴高速钢高温硬度高,与钼共加入马氏体时效钢中获得超高强度。钴降低钢的淬透性,单独加入会降低综合力学性能,但能强化铁素体,提升硬度和强度。钴在耐热钢和磁性材料中也是重要元素。

(10) 硅(Si)

硅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量超过3%时显著降低塑性和韧性。硅提升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是弹簧钢的重要元素。硅降低钢的密度、热导率和电导率,促进铁素体晶粒粗化,减小磁阻,用于生产电工用钢。硅还能提升钢的抗氧化性,但过多会降低焊接性能。

(11) 锰(Mn)
锰是一种卓越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生产中。通过消除或减轻硫引起的热脆性,锰显著改善了钢的热加工性能。锰与铁形成固溶体,不仅增强了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还作为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替代部分铁原子。此外,锰通过降低钢的临界转变温度,细化珠光体结构,间接提升钢的强度。其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仅次于镍,并显著提升钢的淬透性。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合金钢,其锰含量精确控制在2%以下,以优化材料性能。

(12) 铝(Al)
铝在钢铁生产中主要担任脱氧和细化晶粒的角色,同时促进渗氮钢中坚硬耐蚀渗氮层的形成。铝能抑制低碳钢的时效现象,增强钢在低温下的韧性。高铝含量钢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酸及H₂S气体的腐蚀能力,同时改善钢的电、磁性能。铝的固溶强化作用显著,提升渗碳钢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及芯部力学性能。在耐热合金中,铝与镍形成化合物,提高材料的热强性。然而,铝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钢产生反常组织或促进石墨化,需在生产中严格控制。

(13) 铜(Cu)
铜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升普通低合金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尤其与磷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适量铜的加入还能增强钢的强度和屈服比,且不影响焊接性能。特定钢轨钢中含铜0.20%~0.50%,其耐蚀寿命显著优于普通碳素钢轨。高铜含量钢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后,可获得时效强化效果。然而,高铜含量对热变形加工不利,可能引发铜脆现象。

(14) 硼(B)
硼在钢中主要用于增强淬透性,从而节省镍、铬、钼等贵重金属的使用。其最佳含量范围通常设定在0.001%~0.005%之间。硼可部分替代镍、铬或钼,但需注意硼可能略微增加回火脆性,不宜完全替代钼。在中碳碳素钢中添加硼,可显著提升大厚度钢材的调质后性能。硼在弹簧钢中的应用亦有利,但需避免在高硅弹簧钢中使用,因其作用波动较大。

(15) 稀土(Re)
稀土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原子序数57-71)及钪、钇,共17种。这些元素性质相近,常以混合稀土形式使用,成本较低。稀土元素显著提升锻轧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尤其在铸钢中效果更为显著。它们还能增强耐热钢、电热合金和高温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及抗氧化性、耐蚀性。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入适量稀土,可优化脱氧去硫效果,提高冲击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

(16) 氮(N)
氮在铁中有一定溶解度,能进行固溶强化并略微提高钢的淬透性。氮化物在晶界析出,显著提升晶界高温强度和钢的蠕变强度。氮与其他元素化合时具有沉淀硬化作用。钢表面渗氮后,不仅硬度和耐磨性增强,抗蚀性也显著改善。但低碳钢中残留氮可能引发时效脆性。

(17) 硫(S)
适量提高硫和锰的含量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使硫成为易切削钢中的有益元素。然而,硫在钢中偏析严重,恶化材料质量,降低高温塑性,是有害元素之一。它以低熔点的FeS形式存在,易导致热脆现象。因此,需严格控制硫含量,通常不超过0.020%~0.050%。加入足够的锰可形成高熔点MnS,防止硫引起的脆性。

(18) 磷(P)
磷在钢中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和冷作硬化作用,能提高低合金结构钢的强度和耐大气腐蚀性能,但会降低冷冲压性能。磷与硫、锰联合使用可改善切削性能。然而,磷的偏析严重,显著增加回火脆性,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易导致冷脆现象,并对焊接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磷是有害元素,需严格控制其含量,一般不超过0.030%~0.040%。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