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清代帝王也对捕鱼情有独钟

作者:松兰书社发布时间:2024-10-14


清朝的帝王不仅骑射能力出众,在木兰围场中有出色的表现,而且还擅长渔猎。为了不失这一看家本领,帝王时常会进行水围。


水围即水上围猎,地点多设在京中的东淀和西淀,其中西淀就是我们熟识的白洋淀。时间上多定在每年的二三月间进行。


《吴伟渔乐图》轴(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帝王们对渔猎活动的喜爱,也同样刻在了他们的DNA里,就算不是专门的水围活动,而是寻常的巡游途中,一有机会也不忘就地捕鱼。如康熙帝在一次东巡的途中就写下了一首名为《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的诗,诗中就生动传神地把康熙帝渔猎的情况描写了出来。


《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

松花江水深千尺,捩柁移舟网亲掷。

溜洄水急浪花翻,一手提网任所适。

须臾收处激颓波,两岸奔趋人络绎。

小鱼沈网大鱼跃,紫鬣银鳞万千百。

更有巨尾压船头,载以牛车输欲折。

水寒冰结味益佳,远笑江南夸鲂鲫。

遍令颁赐扈从臣,幕下然薪递烹炙。

天下才俊散四方,网罗咸使登岩廊。

尔等触物思比托,捕鱼勿谓情之常。


关于捕鱼的工具,清时期多用渔网和鱼叉,其中鱼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五齿鱼叉箭,其箭镞是用铁做成的,中间的插尖上带有双倒刺,两侧的插尖上则是单倒刺。除了五齿外,还有三齿的,这类鱼叉箭主要针对大型鱼,在渔猎中多有突出的表现。


铁镞五齿鱼叉箭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



渔猎之后,所得之鱼会就地烹煮享用,带上同行的群臣一同享用“胜利”的果实。日暮十分,在夕阳的映衬下,一群人围在篝火旁,或蒸或烤,一派热闹欢快的场景。


皇宫日常的饮食中,吃鱼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在众多品类的鱼当中,有一种叫鲟鳇鱼(又称鱏鳇鱼)的品类最珍贵,鲟鳇鱼是鲟鱼和鳇鱼的合称,产自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等水域。据说康熙皇帝对它更是情有独钟,曾多次亲临其原产地,只为亲自见一眼,可最终也未能如愿。


《周臣渔乐图卷》(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乾隆帝算是替他完成了这一心愿,还亲自作诗一首来描述鱏鳇鱼的样貌,在他的《咏鱏鳇鱼》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闟戟,头似戴兜鍪。一雀安能齧,半豚底用投。伯牙鼓琴处,出听集澄流。”字里行间,鲟鳇鱼仿佛是一位眼睛不大,身体修长,鼻子挺立如戟柄,头戴甲胄的凶猛武士。


历史上虽然关于渔猎的趣事有很多,但在帝王的心中,它并非简单的休闲娱乐活动,而是同骑射一样,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意义,因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多生活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骑射和渔猎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因此,他们也想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来警醒后人不可忘本,更不能丢掉他们赖以生存的真本领。


参考文献:

1.《紫禁城》2024年5月刊《捕鱼勿谓情之常——康熙皇帝的「鱼情结」》,王文欣

2.《紫禁城》1990年4月刊《清代康熙乾隆的水围》,刘桂林

3.《北方文物》1992年7月《清代满族渔猎风俗述略》,杨英杰

备注:本文内容以官方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