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大模型应用迎爆发?业内称好的场景难找,成本仍太高,智能体成探索方向

作者:搜狐科技发布时间:2024-09-23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AI应用。”

在2024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打出了这句口号。无论是论坛,还是展会,AI已然成为焦点。

搜狐科技参加完这场大会的感受是,虽然目前大模型在各行业百花齐放,几乎到了无行业、不AI的地步,但基本还处于浅层次的应用阶段,不少场景的渗透率依然不高。

不过,AI正从数字世界加速向物理世界渗透,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在大模型催化下迎来新一波技术迭代。

展馆内外,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去年提出的“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的标语也颇为醒目,AI+云的融合也正在加速。

行业助手落地最广,“一切还刚刚开始”

自去年以来,大模型落地成为关注焦点。此次云栖大会,阿里则拉来上百家合作企业参会,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展馆汇聚了阿里投资的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零一万物、智谱AI等大模型。现场还有图片生成、3D生成、音视频生成、智能编码等多模态模型,带上耳机就能体验AI音乐的奇妙之旅,也可与通义上传照片后变成的虚拟人交流。

最大的场馆前沿应用馆号称汇集了“中国最好的100个AI应用”。搜狐科技探馆了解到,这些场景涵盖文本生成、图片生成、音视频生成等创作搭档,会议摘要、智能外呼、精准营销等办公效率工具,以及面向各类终端的拟人交互和面向行业的专业助手。

专业助手则是现场展示最多的应用,覆盖教育、社交、职场、交通、医疗、家居、消费等领域。精准学AI科学家张宁对搜狐科技表示,现在的AI技术已发展到可以代替真人进行学习辅导。

还有AI面试官现场帮你找工作,智联招聘、猎聘等企业都展示了有关产品。猎聘员工透露,其是通义模型Top10的付费用户,每年付费接近千万。

“相较传统人工面试,AI面试能支持千人同时在线,提高初面百分之七八十的效率。”该员工表示,猎聘AI面试官已落地上千家企业。

在社交文娱领域,小红书与阿里的AI合作则引起竞对关注。搜狐科技在探馆时注意到,有字节员工前来小红书展台“打探情报”。“字节在学小红书,它图文做的很好,包括UGC类的知识搜索。”该字节员工表示。

基于阿里开源模型和自研模型,小红书推出智能搜索、AI创作等功能。“视频是我们今年重点,大模型也能给视频做表征,根据生成的描述去做推荐和搜索。”小红书研发员工介绍。

这些参展企业基本都用了通义模型,根据自身需求和成本等,去选择闭源还是开源模型。不过,现在基本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业务场景,尚未涉及复杂的业务流程决策和执行。

从渗透率来看,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小红书前述员工提到,目前完全基于生成式AI去创作的用户比例还比较小,也仅有6%的查询是AI生成的结果,“下个双月的目标是做到20%”。

涂鸦智能研发人士认为,现在找到好的大模型场景还是有点难,办公提效工具或作为搜索引擎的替代,可能比较好做,但要做商业化、让客户买单比较难。

这是因为新技术会有一个接受认可的过程,同时大模型目前还无法应对很多复杂任务,因此大模型的价值也不乏质疑。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阿里CEO吴泳铭说,新技术应用早期产生怀疑很正常。

加速与物理世界融合,智能体成探索方向

今年的新风口也吹到云栖大会上,典型代表就是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显示AI正在加速与物理世界融合。

不过,相较大模型给数字世界带来的变化,其对物理世界的影响比较慢。比如,早在1925年就有人开始研发自动驾驶,但直到现在仍没有规模落地。

“随着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自动驾驶的上限会更高,并能提高下限。”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

小鹏是此次云栖大会为数不多的汽车展商,其展台对面则是率先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落地的特斯拉。

搜狐科技现场了解到,自今年3月特斯拉推出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FSD后,北美市场已有100万用户使用,国内用户现在买车就能以6.4万元的价格买断,但需等到明年初才能用。

这或许将给国内进度较慢的自动驾驶技术变革带来刺激。正如非常期盼的何小鹏所说,国内需要不一样的很好的技术来冲击市场。

要说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前沿应用馆的数十台人形机器人阵列。宇数科技的四足机器狗跳舞,银河通用轮式+可折叠机器人取货,逐际动力的小型机器人踩着高跷蹦跶……但还有很多机器人需要吊车吊着,动不起来。

技术博主张子豪还展示了一款基于通义Qwen2开发的迷你款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唱跳RAP、巡线避障等动作。

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张力对搜狐科技表示,大模型在场景理解、任务分解上的能力,对机器人有很大推动作用。“这需要强化学习,让机器人形成自主技能,但学术界还在摸索当中。”

“大模型的出现,真正给机器人注入灵魂。”张子豪向搜狐科技等媒体表示,大模型可以把任意指令翻译成机器人的动作,能够让机器人真正理解海量世界的知识。

可以说,大模型给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但谈规模落地为时尚早。

涂鸦智能前述研发人士认为,大模型相当于让硬件有了大脑,推动交互变革,但怎么跟硬件结合,让消费者买单,现在有点难。

在他看来,AI和汽车、机器人的结合更有前景。“这些硬件价格贵,端侧芯片好,对成本敏感性较低,而很多小型设备利润率低,跑不动大模型。”这意味着,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融合所产生的价值可能会存在差异。

搜狐科技还注意到,不少厂商正在探索智能体的应用。小红书员工透露,目前已在开发智能体,通过规定的路径让大模型思考,该功能预计不久将上线。

大模型还将使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具备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是高阶的智能体,还需要较长时间,但让智能体做简单的决策,可能一两年内就能实现。”前述研发人士表示。

智能体已成为新的探索方向之一。OpenAI的o1模型使用的强化学习+思维链技术中就有智能体的影子,该公司最近也正在组建多智能体研发团队。

打造云+AI融合新基建,成本还要再降

去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提出了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核心是AI与云的结合。今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AI+云的融合正在加速。

云计算可以为AI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而AI的需求和应用则会推动云计算的创新和突破。这带来了计算体系从CPU到GPU的加速转移,并催生AI算力的新需求。

小鹏和阿里云的合作就是例证。过去两年,双方共建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的AI算力规模提升超4倍,而随着大模型的应用,算力需求还将持续扩大。

张力认为,要让机器人形成自主能力,要打造类人的世界模型,需要大量数据让机器人学习,从而实现通用性、泛化性。显然,这同样意味着对AI算力需求的提升。

虽然目前AI应用尚未爆发,但这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不同于传统IT时代,AI时代对基础设施的性能、效率要求更高,对云厂商也提出新要求。

在计算馆,阿里云占据最核心的C位,展示了全新云计算架构,从操作系统和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AI平台,到基础大模型和模型服务平台,背后都有AI的驱动。

实际上,过去两年,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云计算巨头都在持续加码AI驱动的基础设施。

据Canalys,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大部分都投向AI相关领域,成为推动云计算市场新一轮增长的关键。

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升级,大模型也在持续发展,模态更丰富、能力更强大。

虽然此前不少人认为大模型技术增长曲线正在放缓,但o1模型似乎扭转了这一趋势。无论是OpenAI CEO奥特曼,还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等,均认为大模型将加速发展。

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此前对搜狐科技表示,OpenAI这样开创性的实验会激励很多团队去探索新的scaling law,强化学习+思维链的应用也会让国内紧跟。

这意味着,新的模型竞赛或即将开启。吴泳铭认为,未来先进模型门槛达到数十亿百亿美金级别。

作为国内最早推出模型即服务的厂商,阿里云还想借助云把AI应用做大做深,其最新举措是再次降价。阿里云CTO周靖人对此表示,这不是价格战,而是现在的模型价格还太贵。

不少阿里模型的客户也有同感。有终端厂商员工对搜狐科技提到,从调用来说,肯定越低越好,现在一些比较创新的场景,费用还是很高,如生成图像或视频。

还有调用通义模型API的企业员工表示,目前大模型调用成本,文本基本可接受,但在长视频的理解方面成本还比较高。“只要有需求,成本就有办法再往下降。”

一方面是好的场景难找,一方面成本依然太高,大模型还有很多关要过。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