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清华陆奇&北大徐冰君&苏大程涛,最新Nature Catalysis!

作者:MS杨站长发布时间:2024-09-21


第一作者:Haocheng Xiong,Peiping Yu

通讯作者:陆奇,徐冰君,程涛

通讯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


陆奇,2016年2月正式加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教师队伍。现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碳中和、新能源化工相关的多相(电)催化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烷烃的高效转化等。曾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高影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徐冰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致力于运用和发展原位表征技术在分子层面上阐明反应机理,以此指导新能源和绿色化学领域中催化材料和过程的设计。


程涛,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 90余篇。部分文章发表在Science, Nat. Catal., Nat. Chem. 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Lett.、Science等。

论文速览

将CO电化学转化为含有C-N键的化学物质提供了一种存储可再生电力和减少CO2排放的有吸引力的途径,因为CO2可以有效地转化为CO。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电催化氧化耦合CO与NH3在商业Pt催化剂上合成尿素的新方法。

该方法展示了在大约70%的尿素选择性,并在广泛的电位窗口内保持50%以上,同时实现了高达100 mmol h-1 gcatalyst-1的电催化C-N键形成速率。

机理研究表明,Pt上的CO与NH3的氧化耦合首先导致氰酸盐的形成,随后通过Wöhler反应生成尿素。这种方法为尿素生产提供了一条实用的高电子效率途径,通过Pt催化的CO与NH3之间的反应实现。

图文导读


图1:尿素合成的催化剂筛选和产物确定。


图2:70 wt.%Pt/C上尿素合成的电催化性能。


图3:PCO和[NH3]的LSV测量和反应顺序。


图4:Pt表面在不同电位下的原位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以及12CO和13CO在0.9 V时的SEIRA光谱和0.1 M NaOCN的参考光谱。


图5:潜在的C-N偶联途径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总结展望

本文通过电催化氧化耦合CO与NH3在Pt催化剂上成功合成了尿素,展示了高选择性和高电催化C-N键形成速率。通过电化学、原位光谱和计算研究,提出了CO与NH3在Pt上的氧化耦合通过两个质子-电子转移(PCET)步骤形成(异)氰酸,随后通过中和反应形成氰酸盐,再与电解液中的NH4+反应生成尿素。

该途径为将CO2还原反应的主要产物CO转化为高价值尿素提供了一种高电子效率和低能耗的方法。从基础电催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开发的电氧化耦合路径突出了在CO和NH3存在下,Pt作为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的机遇。结合全面的动力学分析和先进的超快原位光谱技术,预期将为复杂的电氧化C-N键形成过程提供更完整的理解。

文献信息

标题:Urea synthesis via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CO with NH3 on Pt

期刊:Nature Catalysis

DOI:10.1038/s41929-024-01173-w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