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简单的轨道计算1——交会发射轨道参数计算

作者:InorganicSoyuz发布时间:2024-10-18

在KSP中,交会和对接是绕不开的一门课。每一个成熟的KSP玩家应该都可以熟练地完成交会和对接的任务。比如,发射一艘飞船,对接Kerbin低轨上的空间站。这种任务通常都不会很难,尤其是在赤道平面上的空间站。我们只需要向东发射,然后调整轨道交会,再对接即可。

但是,在RSS+RO的环境下,一切都变了。这里,几乎每一次发射都会带有一定的轨道倾角(圭亚那发射场除外)。因此,圆轨道的自由度,从原版的3,到RSS/RO下的5。因此,在RO的难度下,计算就变得非常关键了——我们总不能在发射后,对着消耗上千Δv的法向/反法向机动傻眼吧。

另外,玩过RSS/RO/RP-1的都知道,电力是非常宝贵的东西。NearEarthCore的电力消耗非常快(尤其是在RP-1早期,所以我个人一般都会直接用DeepSpaceCore的休眠大法延长卫星寿命),因此我们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既然要求快,我们就要求在第二艘飞船发射后,以最快的速度交会。因此,第一艘飞船的发射参数非常重要。通常来讲,LEO的停泊轨道都可以当作正圆轨道计算。

为了要求时间较短,我们可以抛开地域限制,直接允许朝向任意方向发射。

T_L。求轨道倾角i,轨道高度h,以及中间时间t。

显然,时间可以放在最后求解——几乎所有的轨道参数求解都是这样。而轨道高度h很明显是轨道倾角i的函数。而且,在球面下,这里的i大概率会被一大坨三角函数复合在一起,难以分离。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是用轨道倾角i来表示轨道高度h。

对于球面三角形ABC,要求同时满足:

%5Ccos(%5Cfrac%7B%5Cpi%7D%7B2%7D-%5Cfrac%7B%5Cgamma%7D%7B2%7D)%3D%5Csin(%5Cfrac%7B%5Cpi%7D%7B2%7D-%5Cfrac%7B%5Ctheta%7D%7B2%7D)%5Ccos%20i_0            ①

%5Csin(%5Cfrac%7B%5Cpi%7D%7B2%7D-%5Cfrac%7B%5Cgamma%7D%7B2%7D)%3D%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                                   ②

i是我们需要寻找的参数。

而且,这里出现了θ。

%5Cgamma的求解方式:

%5Cgamma%3D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

同时,利用正余弦平方和为1,联立①②:

1-%5Cfrac%7B%5Csin%5E2%20i_0%7D%7B%5Csin%5E2%20i%7D%3D%5Csin%5E2%5Cfrac%7B%5Ctheta%7D%7B2%7D%5Ccos%5E2i_0

把不是θ的东西全都堆到一边,得到:

%CE%B8%3D2%5Carcsin%5Csqrt%7B%5Csec%5E2i_0-%5Cfrac%7B%5Ctan%5E2i_0%7D%7B%5Csin%5E2i%7D%7D ③

%5Ctheta%3D%5Comega_et,其中%5Comega_E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利用运动的等时性,可以发现这两个时间有以下关系:

t%3DT%2B%5Cfrac%7B%5Cgamma%7D%7B%5Comega_0%7D%2BT_L%3D%5Cfrac%7B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7D%7B%5Comega_0%7D%2BT_L%3D%5Cfrac%7B%5Ctheta%7D%7B%5Comega_e%7D

%5Comega_0是飞船的公转角速度。k是停泊的圈数。后两个参数可以自行调节,因此作为整体。

%5Comega_0和θ同时出现在了同一个等式里,而且和前面的是独立的。接下来要做什么已经很明显了。

%5Comega_0的都堆到一边,得到:

%5Comega_0%3D%5Cfrac%7B2%5Comega_e(%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k%5Cpi)%7D%7B2%5Carcsin(%5Csqrt%7B%5Csec%5E2i_0-%5Cfrac%7B%5Ctan%5E2i_0%7D%7B%5Csin%5E2i%7D%7D)-%5Comega_eT_L%7D%3D%5Csqrt%7B%5Cfrac%7BGM%7D%7Br%5E3%7D%7D

r%3DR_e%2BhR_e是地球半径,取6371km即可。

%5Comega_0来求解时间t,因此保留。

而h就是:

h%3D(%5Cfrac%7BGM%7D%7B10%5E%7B9%7D%5Comega_0%5E2%7D)%5E%5Cfrac%7B1%7D%7B3%7D-6371%20(km)

为了方便,这里直接将h的单位化成km

而t就很好求解了:

t%3D%5Cfrac%7B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5Comega_0T_L%7D%7B3600%5Comega_0%7D

同样的,时间的单位也被换成了常用单位h

i_0%3D45.92%C2%B0),T_L取517s,k=3,将所有参数代入,并放入函数绘图软件,即可直接读取参数。

得到:在轨道倾角i=51.8°时,轨道高度h=196.53km,停泊时长t=4h28min。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追求这么高频的发射,以至于很少达到只相隔一个小时的水平。

相反,更多的时候,都是需要等待1天以上。

这个时候,地球的扁率摄动就会开始发力。

比如CSS的轨道,其升交线的进动速率是-0.25°/h左右。

对比之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能会导致发射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仔细考虑轨道进动带来的影响。

对于升交线进动,有这样的关系:

%5Cdot%7B%5COmega%7D%3D-%5Cfrac%7B3%7D%7B2%7DJ_2%5Comega_0(%5Cfrac%7BR_E%7D%7Bp%7D)%5E2%5Ccos%20i

由于这里用的是圆轨道,因此半通径与半长轴相当,都是轨道半径r,而轨道角速度也不会随时间改变(由于时间较短,忽略地球扁率对倾角和离心率的影响)。

因此展开得到:

%5Cdot%7B%5COmega%7D%3D-%5Cfrac%7B3%7D%7B2%7DJ_2%5Csqrt%7BGM%7D%5Cfrac%7BR_E%5E2%7D%7Br%5E%5Cfrac%7B7%7D%7B2%7D%7D%5Ccos%20i

由于摄动几乎不会改变轨道形状,①②③式都不变。但④式的最右侧会有所变化:

t%3D%5Cfrac%7B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7D%7B%5Comega_0%7D%2BT_L%3D%5Cfrac%7B%5Ctheta%2B%5Cdot%7B%5COmega%7Dt%7D%7B%5Comega_e%7D

先对t进行分离,然后再次代入,同时把③代入进来:

t%3D%5Cfrac%7B%5Ctheta%7D%7B%5Comega_e-%5Cdot%7B%5COmega%7D%7D%3D%5Cfrac%7B2%5Carcsin%5Csqrt%7B%5Csec%5E2i_0-%5Cfrac%7B%5Ctan%5E2i_0%7D%7B%5Csin%5E2i%7D%7D%7D%7B%5Comega_e%2B%5Cfrac%7B3%7D%7B2%7DJ_2%5Csqrt%7BGM%7D%5Cfrac%7BR_E%5E2%7D%7Br%5E%5Cfrac%7B7%7D%7B2%7D%7D%5Ccos%20i%7D%3D%5Cfrac%7B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7D%7B%5Comega_0%7D%2BT_L

关注最后一个等号两边:

%5Cfrac%7B2%5Carcsin%5Csqrt%7B%5Csec%5E2i_0-%5Cfrac%7B%5Ctan%5E2i_0%7D%7B%5Csin%5E2i%7D%7D%7D%7B%5Comega_e%2B%5Cfrac%7B3%7D%7B2%7DJ_2%5Csqrt%7BGM%7DR_E%5E2r%5E%7B-%5Cfrac%7B7%7D%7B2%7D%7D%5Ccos%20i%7D%3D%5Cfrac%7B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7D%7B%5Csqrt%7BGM%7D%7Br%5E%7B-%5Cfrac%7B3%7D%7B2%7D%7D%7D%7D%2BT_L

u%3Dr%5E%7B-%5Cfrac%7B1%7D%7B2%7D%7D,那么:

(%5Comega_e%2B%5Cfrac%7B3%7D%7B2%7DJ_2%5Csqrt%7BGM%7DR_E%5E2u%5E7%5Ccos%20i)(2%5Carccos(%5Cfrac%7B%5Csin%20i_0%7D%7B%5Csin%20i%7D)%2B2k%5Cpi%2BT_L%5Csqrt%7BGM%7Du%5E3)-2%5Carcsin%5Csqrt%7B%5Csec%5E2i_0-%5Cfrac%7B%5Ctan%5E2i_0%7D%7B%5Csin%5E2i%7D%7D%5Csqrt%7BGM%7Du%5E3%3D0

这个方程高达10次,而且无法通过换元降次。不过好在,这是一个缺项的整式方程。

通过给定目标轨道倾角,可以反解u,进而得到r。

不过,这个方程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4个解,但只有一个是满足要求的(剩下的3个解对应的轨道都在地下)

实际上还有一种暴力的方法,就是让i=90°,这样升交线的进动为0,也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但是通常情况下,严格的极地轨道是用不到的。

把上面的计算结果代入这里面:

最新的轨道高度“竟然”只有79.2km,甚至在大气层内。不过换算成轨道半径,差别就不大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升交线的进动减少了发射场再次经过轨道平面的时间。

这一点的误差,可能会导致发射任务完全失败(对于某些要求精确计算的任务来说)。

虽然更复杂,但是为了精确地计算,这点复杂度完全值得。

地址分享在评论区置顶位置,有需求直接用即可。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