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耳边开箱 | 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参考级书架箱!KEF Reference 1 Meta自购分享

作者:耳边小公举发布时间:2024-09-23



本期耳边开箱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自购器材分享内容!在前面两期自购分享视频里,我已经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CD-T35 CD播放机(详见:耳边开箱 | 十万的山灵CD-T35能否担起“末代机皇”之名?)和HEGEL H390功放(详见:耳边开箱 | HEGEL H390功放自用分享&云试听),这一期终于要和各位分享我们的书架箱——KEF Reference 1 Meta了。其实这对箱子大家也不陌生了,在过往的云试听视频里它已经多次作为主角演示过不同类型的音乐。


关于Reference 1 Meta各方面的详细表现,请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


开场白

0分26秒-4分30秒

声音表现(含云试听)

4分31秒-7分45秒

搭配分享(含云试听)

7分46秒-12分45秒

器材评价

12分46秒-13分53秒


自从我们前几个月购入这款音箱以来,线上线下都有不少烧友很好奇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价位相对“小众”的一款书架箱。毕竟它的定价已经到了“强手如云”的7万档,对标的是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旗舰书架箱。主流大牌的选择有劲浪迪亚宝、宝华韦健805 D4、丹拿信心20这些型号,想要更有个性的还有势霸的小名琴、魔域A1等等,好的箱子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其实,要论历史底蕴、技术实力,KEF并不逊色于这些品牌,但依然会有很多烧友觉得它给人的印象不够“HiFi”。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家东西做得太好看了,从入门价位的LSX II到售价大几万的LS60 Wireless,都融合了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和大胆的用色,让人过目难忘。我身边很多朋友在给自己的办公室、客厅选购音响器材的时候,都会把KEF的无线音箱系列和宝华韦健的Formation系列还有B&O的家用蓝牙音箱等高颜值型号作为首要考虑对象。但有一说一,我觉得即便不考虑颜值和做工,单论声音而言,KEF的无线系列在同价位也是非常优秀的。

不过,比起这些面向消费领域的有源音箱,其实无源音箱才更能代表KEF这半个多世纪的技术积淀。比如它们家最有名的同轴共点单元,就引领了整个音响行业的风潮。所谓的同轴共点单元,指的就是音箱的中低音单元围绕着高音单元工作,两个单元只占用一个单元的面积,且互不干扰。我们可以看到Reference 1 Meta上方是5寸铝制锥盆中音单元包裹着1寸铝制球形高音单元,下方则是一个6.5寸的铝制锥盆低音单元。


关于同轴单元的优点,过往很多音响媒体其实都有过详细的介绍。在经过半年的使用之后,我个人觉得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近价位和体积的音箱里拥有首屈一指的空间感表现。而除了硬素质之外,我觉得KEF家的音箱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相当强的调音一致性和风格倾向性。它们家从万元级的LS50 Meta到几十万价位的Blade刀锋,第一耳朵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带着明显染色的温润中频,以及澎湃有力的低频表现。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Reference系列诞生于1973年,是大多数人所能接触到的KEF的旗舰系列——毕竟Blade刀锋、MUON舞昂这些型号大多数人也买不起了~~Reference 1 Meta是KEF目前定位最高的书架箱,KEF的MAT超材料吸音技术、同轴共点单元等当家技术都被应用在它的身上,论单元配置、技术积淀或做工设计,它都不会逊色于同价位其他大牌的书架箱。

在入手Reference 1 Meta之前,我已经将市面上有名的旗舰书架箱听了个七七八八。我听得越多,比较得越细,反而越来越能欣赏它的独特个性。这款音箱之所以在众多旗舰书架箱里相对小众,其实是因为大部分烧友没有找到合适的搭配,没把它推好。所以,在今天的这期视频里,我不想照本宣科地和大家去聊这款器材的官方介绍,而是作为一位用户来分享我自己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感受以及搭配的经验。


声音风格(含云试听)

在H390那期视频里我就和大家解释过,我们当初选择Reference 1 Meta,是因为工作室的主系统被我们调校成了高解析少音染的风格,会暴露出一些流行乐在录音制作上的短板,因此我们需要另外组一套系统主听流行人声。Reference 1 Meta之所以能在一众参考级音箱里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声音加入了恰到好处的染色,残响丰富,人声温暖富有感情,并且对录音中的瑕疵有着相当不错的包容度,非常适合用来聆听流行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没有为了韵味而牺牲素质,在驱动到位的前提下,它的三频能量感和声场表现在众多旗舰书架箱里也是稳居前列的。


我在刚把Reference 1 Meta买回来的那段时间,用它试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曲目,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它对于蔡琴、姚璎格这种醇厚女声的演绎相当饱满温润,富有感染力。在这期云试听里,我用我们工作室的主力音箱Sopra N2和Reference 1 Meta分别录制了蔡琴的《月光小夜曲》,和大家分享。

云试听曲目:

蔡琴《月光小夜曲》

云试听系统:

【避震】

Audio Bastion

【电源】

线圣 NIAGARA 1200

(电源线:线世界 白金电7)

【音源+解码】

山灵 CD-T35

(电源线:晶彩 Future Dream 22)

【功放】

HEGEL H390

(电源线:线圣 飓风)

(信号线:晶彩 Reference 2)

【音箱】

KEF Reference 1 Meta / FOCAL Sopra N2

(喇叭线:线圣 Red Wood)


我过往在很多不同价位和风格音箱和耳机系统上都听过这首歌,但很难有一套组合让我觉得蔡琴的声音有如此丰富的变化和深邃的情感,这首歌可以说是充分展现出了Reference 1 Meta的声音特色。

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的一点是,虽然这款音箱的体积和常规书架箱差不多,但因为同轴共点单元的应用为整个箱体节省了不少空间,所以它成为了这个体积下少有的三单元三分频配置的书架箱。它的三频能量感充沛,低频气势磅礴,空间感也比较开阔,对于音乐的还原是极其完整圆融的。不少来我们工作室听过这对箱子的烧友都表示,如果闭上眼睛聆听,会觉得Reference 1 Meta的声音规模非常接近落地音箱,信息量和解析力都相当过硬,只不过很多人会因为它的独特音染而忽略它的素质表现。我认为,这种融合了鲜明个性和雄厚实力的音色,就是Reference 1 Meta的魅力所在。


搭配分享(含云试听)

说实话,正是因为Reference 1 Meta有较高的单元配置和素质上限,所以它的驱动门槛也相当高,要想玩好并不容易。推好的Reference 1 Meta三频的能量分布是比较均衡的,人声饱满前凸,且有着恰到好处的线条感,声场的纵深非常优秀,低频的能量也相当充沛。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前端同时具备强大的推力和良好的控制力。推力小了,声场会打不开;控制力稍弱,中低频就会过于肥厚。

而在风格适配性上,由于Reference 1 Meta本身已经是个暖厚声底的箱子,所以在选择音源和功放的时候,我建议找音色中正,解析力高的类型,最好能同时拥有开阔的声场表现,这样才能发挥Reference 1的特点和实力。

线材方面,我觉得像音乐丝带、线世界这类声底干净,声音有一定线条感的品牌,都能提升Reference 1 Meta的通透度和均衡度,让声音更耐听。如果想选更小众更有个性的品牌,也可以考虑JPS的Kaptovator这类凝聚力比较好的线材。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功放驱动力对于Reference 1 Meta声音表现的影响,我选择了3台不同价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功放来搭配它进行云试听对比。第一台是五千价位声音中正,性价比相当高的拓品TOPPING LA90 Discrete,第二台是我们目前用来搭配Reference 1 Meta,在同价位以控制力闻名的HEGEL H390功放;第三台是H390的大哥,十万价位的H600,它是HEGEL目前的旗舰合并式功放。


云试听曲目:

德沃夏克《第9号交响曲:自新世界》

云试听系统:

【避震】

Audio Bastion

【电源】

线圣 NIAGARA 1200

(电源线:线世界 白金电7)

【音源+解码】

山灵 CD-T35

(电源线:晶彩 Future Dream 22)

【功放】

TOPPING LA90 Discrete / HEGEL H390 / HEGEL H600

(电源线:JPS Kaptovator)

(信号线:音乐丝带 弗雷2)

【音箱】

KEF Reference 1 Meta

(喇叭线:线圣 Red Wood)

听完这段对比,相信大家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Reference 1 Meta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前端推力不够,它的低频会比较疲软,而随着功放的逐步升级,它的能量感和空间感也被逐步释放,在搭配H600的时候,它的低频质感、中频密度和整体的动态表现都几乎无可挑剔。所以,尽管这款音箱不容易玩好,但只要你准确把握它的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搭配,那么它的实力足以驾驭任何主流的音乐类型。它不仅在人声的演绎上别具韵味,而且对于钢琴、大提琴等器乐的中频音色和低频共鸣都能还原得非常真实。


器材评价

从我当初选择Reference 1 Meta,到给它挑选功放,寻找适合的周边搭配,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中间曾有过无数次的失望和惊喜。不过,在这个过程里,我也更加对之前音响界前辈说过的一句话深有体会:对器材,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和耐心。一套音响系统,一款HiFi器材,影响其声音表现的要素实在太多,仅凭一两次的短暂试听就对它的实力下定论,实在过于草率。

Reference系列之所以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得到发烧友们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实力过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有着难以被替代的独特风格,挖掘它潜力和寻找搭配的过程是乐趣无穷的。而这也是我想要和屏幕前的各位分享的一点心得体会,玩HiFi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还有耐心和探索精神,扎扎实实玩好一款器材的过程,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获。

关于Reference 1 Meta,这一期就讲到这了。在之后的视频里,小公举还会不定期地和大家分享我们工作室目前的音响设备,各位可以拭目以待!如果你们等不及我们出视频,也可以直接到武汉的“耳边之家”工作室来试听我们的音响系统,只要联系我们预约时间就可以啦~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