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海淀区全力打造 AI 全景赋能第一城,首批应用场景重磅发布

作者:极客公园发布时间:2024-09-27

加速 AI 应用落地,海淀发布「招贤榜」。

作者 | 拉风的极客

编辑 | 郑玄

9 月 26 日,在 2024 年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发布活动暨 2024 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上,海淀区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同期举行的 2024 年百度云智大会上,多家海淀区 AI 企业也在会议期间带来了新产品和主题演讲,分享了 AI 行业的前沿进展。

海淀区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高地,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政策创新和资源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政策背景的完善和行业支持的增强,使得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巩固其领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企业、明星企业在区域内发展壮大,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在海淀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发布的首批开放场景榜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应用契机,也进一步明确了海淀区在推动 AI 技术应用落地方面的决心和目标。

01

政策「组合拳」

打造 AI 全景赋能第一城

海淀区的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早,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海淀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的生态环境。

进入 2024 年,随着人工智能行业从「卷基础模型能力」全面转向推动行业落地,海淀区也推出更多相关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

9 月 26 日上午,海淀区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据了解,榜单共开放十个场景,面向具身智能、医药健康、教育教学、文旅消费等海淀区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公开征集揭榜方。

榜单中的场景设计旨在通过公开征集和揭榜的方式,推动行业用户前瞻布局未来业务方向,促进人工智能企业深入挖掘用户真实需求,最终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比如在具身智能领域,重点支持具身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帮助提升智能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例如在制造业和物流行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医药健康领域,推动 AI 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如利用 AI 技术进行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在教育教学领域,专注于提升教育行业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辅导和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还有文旅消费领域,开放了四个场景,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据悉,此次榜单发布,是海淀区落实《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打造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的重要举措。

《行动计划》将场景应用创新作为重要抓手,致力于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为「主阵地」,以十大应用示范工程为「主平台」,以全栈国产技术创新迭代为「主引擎」,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力争到 2026 年,产出 100 个标杆行业模型产品,涌现 100 个示范引领典型案例,赋能民生、科研、产业等领域应用,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新局面。

「我们希望通过发榜、揭榜的方式,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场景需求,广泛征集解决方案,促进供需高效对接,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我们也诚邀各界创新伙伴,共创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远边界的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一处处长李楠表示。

02

海淀区的

人工智能高分「成绩单」

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强大产业基础和科研能力。

海淀区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汇聚了 37 所高校,12 个新型研发机构,52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6 个国家科研机构。其中,有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14 家,新型研发机构 3 家,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有 21 所。海淀区的科研机构不仅数量众多,还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实力,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一方面,这些机构为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如清华孵化的智谱 AI 已经成为国内产业链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海淀区有着高密度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据统计,海淀区汇聚了 1.23 万名人工智能的学者和产业者,101 位 AI 2000 全球顶尖学者。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高密度的科研力量和人才集群,帮助海淀区吸引了 1300 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其中 20 家被认定为独角兽企业,90 多家大模型相关单位在此落户。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表现活跃,为海淀区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注入了活力。

比如成立于 2020 年的百图生科,是全球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领域的领航者,致力于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推动生命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公司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和百度前副总裁刘维共同创立,发展迅速,已在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和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百图生科开发的千亿参数跨模态生物语言大模型 xTrimo 平台,是世界首个和最大的生命科学基础模型。通过自主构建的万亿级别蛋白质和基因组数据集,该模型在多样的生命科学任务上建立了低数据依赖度的预测能力,取得了超过 Google Alphafold 等行业标杆的领先成绩。

百图生科自 2021 年 9 月起与海淀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北京服贸会上,百图生科与海淀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地区的研发和应用基础。海淀区的政策支持为百图生科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使其在资源获取、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得以顺利推进。

还有更早成立的华胜天成,此前一直专注于云计算解决方案和基于行业的数字化服务。作为一家行业领军企业,华胜天成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已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在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和深厚的行业积累。

华胜天成自成立以来一直落户于海淀区,并在 2015 年迁入海淀区软件园二期的华胜天成科研大厦。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展,华胜天成在海淀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发生态,推动了 AI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海淀区为华胜天成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补贴和资源对接,这使其能够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保持领先地位。华胜天成在海淀区获得的资源支持,不仅提升了其技术能力,还促进了与政府、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的深度合作。

海淀区在大模型技术、算力资源、科研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内拥有一批如百度、华胜天成、百图生科等在 AI 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 AI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了 AI 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03

云智大会发布新技术,

加速海淀 AI 应用落地

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同期,区内另一家重要人工智能企业——百度,召开了 2024 年百度云智大会。

期间,百度智能云宣布了针对算力、模型和 AI 应用的全面升级,推动了 AI 基础设施的进步,为海淀区的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此次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介绍了大模型的产业落地进展,指出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超过 7 亿次。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百度在 AI 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国内成千上万家人工智能或传统产业的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支持。

针对日益提高的智能算力和大模型性能需求,云智大会期间,百度智能发布了百舸 AI 异构计算平台 4.0 和千帆大模型平台 3.0,进一步将百度智能云为国内客户提供的算力管理能力和模型应用能力推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其中,百舸 AI 平台 4.0 针对万卡和十万卡集群全面升级算力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和高效的计算环境。千帆大模型平台 3.0 则全面优化企业 AI 应用开发,升级后的千帆平台不仅支持调用近百个国内外大模型,还增强了企业级应用的开发能力,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AI 应用。

这些技术的升级,将有助于全国各类政府机构、企业用户、个人开发者,在算力和模型开发方面实现更高效的运营,推动 AI 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

04

结语

2024 年是业内公认的大模型应用元年,大模型应用逐渐进入「深水区」。大模型应用不是技术与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发挥出乘数效应,与各行业核心业务流程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目前,大模型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正逐渐「由浅入深」从边缘业务场景向核心场景挺进,但深度赋能行业核心业务的「杀手锏」级大规模应用尚未出现,核心原因是当前阶段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的专业性和门槛仍较高,需要对领域知识有深度理解,需要高质量及广覆盖度的行业数据,部分场景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简单微调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型。

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阻碍来源于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而打破双方的鸿沟,不能只靠有场景的传统行业或者有技术的科技公司「自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不断推出的政策引导,就是打破场景、技术双方壁垒的第三方「外力」。

通过引导组织行业用户和技术厂商开展联合研发,打造深度适配核心业务逻辑的行业大模型产品,推动快速形成「需求-技术-产品-应用」的产业闭环。通过联合研发,处于龙头地位的行业用户「大甲方」开放出核心业务场景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组织业务专家梳理业务知识逻辑,提出定义明确的大模型应用需求,帮助技术厂商快速定义产品,定制化开展模型调优、知识库搭建、智能体开发,加快形成产品级解决方案。

最终实现三方共赢。打造出行业标杆的落地应用,不仅为行业龙头的甲方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产业价值,乙方技术公司也在行业应用落地过程里不断验证自身的技术方向。而推动这一进程的海淀,也将在一轮轮合作中建设形成高效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 AI 全景赋能第一城,成为中国 AI 技术创新的产业高地。

*头图来源:AI 策源地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直播预告

Meta 首款 AR 智能眼镜、号称能开启下一个 AR 时代的 Orion,终于来了。

基于 uLED+ 微型投影技术,实现的开创性的光学显示方案,媲美 Vision Pro 的空间定位能力,强大的计算能力,终于让世界看到了 AR 眼镜「下一个十年」的雏形。

但这不妨碍我们展开想象,从 Orion 出发,与中国 AR 品牌雷鸟创新一起,展望 AR 眼镜的未来:Meta 终于出招,中国 AR 厂商准备好了吗?消费级 AR 的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走?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