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李菂: 尽可能帮助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冒头”

作者: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24-09-28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科学也要祛魅,不能神化,有时候它是一个碰撞、迭代、灵光一现的过程。”9月28日,在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现场,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在接受深圳商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青年科学家创造更为平等的机会、连接更为丰富的资源,更好地进行基础研究。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长河中,天文望远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20年正式运行至今,已进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阶段。李菂自2008加入FAST项目,2018至2024年担任FAST首席科学家。

李菂告诉记者,FAST作为一个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大科学装置,运行至今已有400多个项目,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精确测量星际磁场及推动快速射电暴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今年7月初,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授予了李菂,获奖理由之一,正是他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进入高统计性时代及精确测量星际磁场。

据李菂介绍,观测天文学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构建越来越大的望远镜,20世纪中后期,阿雷西博望远镜横空出世,巅峰半个世纪之久,直到“中国天眼”出现。“现在这条线基本走到头了”。另一条线则是拓展宇宙电磁场的可探测频段,比如意大利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因开启X-射线天文学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

去年初,李菂提出两个新概念——“时间前沿”“宇宙触角”。在他看来,天文观测能控制的只有时间,科学家要用最短的探测时间、最快的采样速度,完整采集包含快速射电暴的宇宙相场的信号,逼近量子宇宙的物理本质。“我们基于大型智能计算设计了采样单元特别密集,观测视场特别广阔的新型射频宇宙探测器。这样虽然灵敏度比较差,但是宇宙场信息的获取特别完整。”

“宇宙触角”作为一种没有镜面的望远镜,或将是中国天文学“挑战”宇宙时间前沿的“法宝”,李菂解释道,历史上的天文望眼镜,核心的功能是对信号的放大,把平行光用几何面聚焦到一个点上。然而,聚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信息损失的过程,可以探测到宇宙的弱信号,但只对一个方向起作用。而“宇宙触角”选择去掉了望远镜的“镜”,在光到达的地方铺足够多的感应单元,用计算还原宇宙现场。

去年,李菂申请了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在新基石资金和之江实验室具备前瞻性的大力支持下,“宇宙触角”正在杭州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李菂看来,天文学属于古老又现代的科学,其着眼于未来。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往往和工业发展紧密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基础科学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还有诸如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等组织和项目支持,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希望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帮助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让他们有‘冒头’的机会。”李菂说。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