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专访丨拥有这三种能力的孩子,才会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作者:成都商报教育发布发布时间:2023-11-08

原标题:专访丨拥有这三种能力的孩子,才会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记者丨李宇欣

全文共1744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人才需求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该如何构建教育新生态?

10月22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思想力:拔尖人才与想象未来”教育主题沙龙上,一场关于教育的“头脑风暴”在这里发生,与会的教育人士共同探讨“教育对科幻、科创和科学的续接”,思考如何创新推动教育发展、助力人才培养,从而实现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主办,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成都市科幻协会承办,成都传媒集团·红星教育、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八光分文化、诺贝尔奖获得者青少年科学营共同举办。

活动现场,就如何用科技赋能优质教育、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张森在专题讲座中,给出了答案。

目前,人工智能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何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赋能?也是部分教育人士内心的疑虑。

在22日的沙龙上,张森做了主题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的分享,演讲之初就从专业角度解释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智能会听、说、看,会学习、行动和思考。

张森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像人?但张森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距离人类智能水平还有巨大差距。比如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缺乏综合决策能力;有智商没情商,理解与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会计算不会“算计”,可谓有智无心、更无谋;有专才无通才,如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不会下象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张森还谈到,未来社会将更健康、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更广阔。同时伴随“智能教育”的出现,教师的职责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森表示,教师需要与技术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人类的优势,以适应教育变革,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理解其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

“智能教育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是利用智能科学辅助教育,例如学生课堂上的微表情识别用于分析课堂效果,大数据分析试题答案用于分析学生的学情等。第二是智能学科的教育,比如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创新创意等。”

教育变革升级的同时,人才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以人工智能为例,张森现场介绍,在2019年至2021年间,人社部发布4批56个技能人员新职业,其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有27个,“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其安全性也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例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门禁、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高铁站的人脸识别、犯罪嫌疑人的抓捕等),但也存在信息泄漏的风险”。

张森

而新职业在产生的同时,部分岗位还有着被替代的可能。

张森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部分行业未来都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只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只处于初级阶段,远没有达到代替人的程度,只是协助人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上述新岗位可能需要人掌握新技能,但坦白说,这些新技能对于人的要求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认真去做一般都能做得很好。”

此外,随着需求的改变,科技变革也对人才培养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老师的角度,张森谈到,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同学们一定得拥有三种能力——对智能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失败的淡然处之,因为有失败才有成功;还有大家容易忽略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此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张森观察到,更多少年儿童以此为契机走进、翻开科幻作品,“从长远来看,科幻启发想象、科创激发好奇、科学创造成果,活动对孩子们探索世界、规划人生航向都有极大的影响。”

排版丨周怡心

多地宣布:开学行课时间有变!成都学校:暂未接到通知

卖房回农村,成都夫妻把乡村院子变成幼儿园

网红“大战”新东方:越是无知者,越是有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

老师暑假里发个朋友圈,得罪谁了?

开了若干次家庭会议后,我和女儿决定放弃普高

好多学校都在招“编外”教师,开学遇到“编外”老师,和其他班会有啥区别吗?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