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年内一直火热。
那它到底,对国内来说,能干什么呢?
应该是敦促工业软件国产化!
具体的逻辑,我们来盘一盘。
最基础上说,从目标到实现,中间有拆解任务和分步实施这两步。
当前的一般工具,第一步是甲方(需求方)提出,第二步
由甲、乙(服务方,工具使用者)双方沟通,后两步由乙方在工具的逻辑框架里,操作工具完成。
为什么会出现乙方,是因为很多时候专业工具的使用是有门槛的,甲方没必要全学习。
在ai的多模态理解能力提升之后,工作流程可以发生改变。
第一步照样由需求方输入给ai,后面三步则由ai独立完成,直接输出结果。
双方再根据结果来不停调整,即重复迭代前两步,实现目标,达成需求。
同时,因为ai是专属的,相当于即时服务,理论上可以提高效率。
这么看,可以粗暴地认为,ai并没有替代掉工具,只是将工具的使用链条变短了,从而替代掉了原先使用工具的人,即乙方。
比如,ps照样存在,只是更神秘了,但是美工却要有下岗的威胁,如果ai足够便宜高效的话。
那么,更进一步,ai在理解多模态输入时,需要有原始的需求与意义标签作为训练数据;在它输出预期结果时,也需要结果执行的数据和意义标签作为训练数据。
这,不就涉及到了ai要共享工业软件的数据接口和基本运行逻辑吗!
那么,这种工具为什么不会是国内先出现了?
很多人说是因为优质中文语料贵。
会不会,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率低,目前打不通最后一步逻辑链呢?
对比一下2015年的状态(如下图),感觉这种事情的破局之路,还是在基础工业软件国产化上。
其它的方向,比如降本增效,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