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ChatGPT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启示

作者:jowa发布时间:2023-04-16

原标题:ChatGPT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启示

在前文 ChatGPT是如何学习的?与人类学习有何相似之处?》 中,

我们看到:

ChatGPT的学习机制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

  • 先输入、后输出,有监督,需反馈

  • 输入的目的,不是“记住/搜索”,而是生成“模型”

ChatGPT 会“说人话”固然令人惊奇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

  • 它却 完全没有学过“语法”——也就是“说人话”的规则!

关于这一点为什么神奇,

咱们对比一下ChatGPT和AlphaGo就可以理解!

AlphaGo在训练前,

肯定是需要先让它知道“规则”的

比如:落子规则、吃子规则、输赢规则等

因为后面喂给AlphaGo的棋谱,

必须基于这些“规则”才能被机器所“理解”

但在给ChatGPT输入的语料库中,

却完全只是一大堆文本(比如小说等),

并没有任何的“语法”规则!

这正是神奇的地方:

ChatGPT是从具体的语料中(而非语法规则)

掌握了“说人话”的方法!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很“神奇”

但其实它和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完全相同的!

——没有任何一个婴幼儿学说话时

是通过“语法”学会的!

(这又是一个ChatGPT与人类学习的相似之处)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

语言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样例学习

所谓“样例学习

就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而非对规则的描述),

理解和掌握案例背后的规则!

根据上述原理,

无论是想学好汉语、还是英语

学生都一定需要大量的“语料输入”!

请注意:

如果有足够的语料输入的话

即使不学语法,也未必不可行(也许更可行?)

——据查,汉语的“语法学”是1898年才成为一个专门学问的

至于“主谓宾定状补”则要到1924年才被提出。

也就是说,

我们当今学的唐诗、宋词、汉乐府、明清小说,

那个时代的人根本就没有“语法”的概念,

但仍能 (也许是“更能”?)写出杰出的文学作品!

反之,

如果在没有足够语料输入的情况下,

只学习语法,

虽然分析时可能头头是道

但却很难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应用语言。

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

“语法”概念对于快速理解语言很有帮助

但真正建立起理解、尤其是体会到精微之处

仍然 离不开语言素材的大量积累

(此外,输入、反馈,对语言习得都很重要)

——这正是由于“语言学习是典型的样例学习”的缘故!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当代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权威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 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

看来,叶老先生也认同语文学习是一种“样例学习”!

作为“样例学习”,就是某个“例子”作为研究对象,目标是研究/理解这个例子中所包含的内在规律。

很多学科、很多知识都适合于采用“样例学习”。但相比于其它学科的“样例学习”来说,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就在于:

  • 对于某种语言规律,只有一个“样例”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基于相当数量的“语言样例/语料库”,而且对人类来说还要求“优质”的语言样例(以便于激发阅读兴趣、激发情感、便于记忆、便于开展思维等)

这也许就可以解释,

语文教学中长期盛行的对 单篇课文“精细解剖式”的教学,为何效益不高

我们也可以理解

当下提倡的 “大单元教学”,事实上是针对同一语言现象/规律,增加了“语言样例”的数量,这确实更符合样例学习的原理!

不过,

如果ChatGPT学习中所出现的 “涌现”现象

(在机器学习中,是指参数达到一定数量后,突然出现的能力)

对于 人类学习(至少是语言学习)中同样有效的话

(王珏老师认可这一点,比如人们常说的 “突然开窍”,可能与此有关)

那么,“大单元教学”仅仅是增加几篇文章,

可能仍然难以产生明显效果!

那么,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

恐怕还是要在于课外的大量阅读?

关于这一点,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还在山东当老师时,就已经做过充分的尝试和研究了。

以下内容摘自《 李希贵: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 》

————————————————

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

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

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 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 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 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

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 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在高密一中,有个学期的期末,我让刚刚上 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 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就让我们老师尴尬了:

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 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的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的阅读。

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提出、购买和推荐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而且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

……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 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 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 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

我想,李希贵校长的上述实验,

(其实和自古以来的文学学习传统完全一致)

应该能够说明:

  • 语文确实是一种“样例学习”,且 样例数量直接决定学习效果

当然,人不是计算机

人脑的学习并非依靠机械“计算”的

而是要靠多种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

因此,

如果在样例学习过程中

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是关键!

因此,除了 样例的数量外,

样例的质量显然至关重要——比如样例是否合适、是否足够优秀(所谓“经典”)、是否能吸引孩子持续投入

学生对样例进行“思维加工”的质量则是内在的关键!——比如老师对样例进行适当的分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研讨、表达、创作等输出活动,等等。

最后,同样作为“语言”

如果语文学习有此规律的话,

对英语的学习,是否也应如此呢?

————————————————————

本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 ppt:PPT技巧集

  •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