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并不算短。早期的人工智能商业化的案例主要集中于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用一个俗套一点的说法就是“为传统行业赋能”。比如把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设计、发明和广告、软促销、营销和销售。大的互联网公司基于所谓的“数据智能”(Data Intelligence),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分析用户行文,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收集有关习惯、购物偏好、购买行为、价格标签偏好、颜色选择、风格偏好、在线趋势和其他个人信息的统计数据,企业可以更好的针对其目标人群制定他们的服务策略,所谓的“大数据杀熟”也是这么来的的。
而现在的生成式AI或者说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所带来的改变此起源于2017年的一篇文章“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被称为“Transformer”的神经网络架构,它开辟了新的人工智能行业,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和其他一些领域。可以说它是现在所有大模型和各类商业化AIGC产品的基础,包括OpenAI的GPT-3 /GPT-4系列模型,谷歌的Bert、PaLM等等。
对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所了解的知友应该都听到过各种类型的“xx as-a-service”(xx即服务)
“xx as-a-servive”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这些模式的前提是为终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无需在本地托管,从而省去复杂的部署和额外的开销。比如大多数基于云的业务模型可分为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或 SaaS(软件即服务)。这些服务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向用户收取订阅费用,或即时付费等。
AIaaS
人工智能即服务 (AlaaS) 可以帮助组织整合人工智能功能,而无需相关专业知识。通常,AIaaS 服务构建在基于云服务的提供商之上。基于这些基础设施构建的人工智能服务、框架和工作流程提供给最终客户用于各种用例(例如库存管理服务、文本生成等)。
AIaaS本身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术语,它可以细化为更具体的模式。1 提供API服务。通过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企业可以把自己的模型提供给用户或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这涵盖一系列服务,包括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 (NLP)。每个人都有能力从非结构化信息中产生商业价值。2 机器人和数字协助。这是当前大模型应用最常见的模式,即开发各类聊天机器人、AIGC产品。仅从AIGC的角度看,就包括文生文(chatbot)、文生图(MidJourney)、图生图等等。这样的项目今年如雨后春笋一般,每天都会出现新的应用。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总结过一些常用的。
整理不易有需要资料的同学
评论区扣:已三连,求分享
UP看到后就会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