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人都不再把AI热潮简单视为炒作之物。几个月来,硅谷巨头和国内大厂纷纷围绕GPT大模型打造产品,AIGC在诸多产业中的落地应用也越发频繁。
回头来看,去年chatGPT的发布很可能就如比尔·盖茨所言,其革命意义不亚于PC或互联网诞生。而在科技业界,chatGPT(GPT-3.5)、GPT-4展现出AI在因果链条能力上的历史性飞跃已是行业共识。
回到大众层面,影视行业是AI最容易被看到的落地场景之一。光线传媒此前用生成式AI释出了一张《去你的岛》动画电影海报,Runway刚发布的Gen-2模型可用文字生成类似电影预告片的短片,这都让行业内外觉察到影视AI应用的广阔前景。
反映到资本市场,影视传媒股最近在A股市场涨势如虹。“妖股”上海电影自3月以来涨幅最高达220%(直至13日跌停),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奥飞娱乐等都在最近触及了20CM涨停,芒果超媒、慈文传媒、中国电影等也在人气股带动下纷纷大涨。
4月12日上午,影视板块多股涨超10%
而随着AIGC助力影视生产各环节的全面提速,一面是影视个股集体迎来价值重估,一面却是美术原画师、影视员工被裁的新闻屡见报端,AI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速洗牌整个影视产业。
上影、光线、华策等领涨
影视+AI大有可为?
影视+AI=?
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和期望,资本市场正在对此给予热烈反馈。当然,技术浪潮带来的产业愿景固然令人上头,影视公司能否将技术落地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尽管chatGPT展现出的技术突破是实打实的,但A股对AI的炒作显然是过于疯狂的。要知道,chatGPT的正宗标的大多数在美股,但美股也仅有微软、英伟达等核心票在涨。而A股沾了AI的任何版块都能疯涨,市场的疯狂远超理性。
说回影视股,上海电影的股价在一个月内暴涨2倍后跌停很能说明问题。上影此番暴涨有受益于AI红利,有拟收购上影元文化(《中国奇谭》IP运营方)的加持,但正如公告那句“公司AI业务尚处探索阶段,尚未对公司产生实际利润贡献”所揭示的,上影目前在AI应用上其实并没有太多进展。
上海电影股价踩下刹车
光线传媒则不同,公司在AI应用上的一系列新动作带动了其股价飞涨。前段时间,王长田内部信揭示了光线在AI应用方面的先发优势:“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的制作主要使用数字化和技术手段,AI对动画电影制作的帮助会更快更显著”。
从成品上看,光线最近释出的《去你的岛》AI海报令人们窥探到电影海报的未来模样,而后续AI还将深度参与《去你的岛》的制作。王长田认为,AI将辅助动画电影制作实现跨越级的降本增效,历时三年、启用1600人做《哪吒》的“大工程”今后将很难见到。
作为国产动画的龙头企业,光线正在进行AI应用上最先锋地探索:在国内,公司已经参与了百度「文心一言」的测试;在国外,海外动画制作团队正在探索ChatGPT在商业上的应用;而诸如AI动画表演、AI生成角色和场景资产等,也是光线目前正在着力攻克的技术课题。
“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月11日触及了涨停板,在今年这波技术热潮里,它几乎是最积极拥抱AI的影视公司之一。2月15日,华策影视成为了首个接入「文心一言」的影视公司,但目前我们还没看到公司研发AI产品的相关进展。
奥飞娱乐也是近来A股最受关注的影视股之一,4月以来其股价上涨近五成,近6个交易日收获了4个涨停板。奥飞参股的光年无限最近推出了首个儿童版chatGPT产品「智娃」,一向出色的AI对话机器人开发能力,令这家手握海量动漫IP的公司未来可期。
长视频这边,芒果超媒表现抢眼,4月3日涨至年内高点44元/股,五个多月里涨幅高达112.77%。芒果超媒一向注重新技术,芒果TV总编辑郑华平此前在视听大会上透露,这些年他们借由三届马栏山国际算法大赛,吸纳了大量人才主攻AIGC和虚实互动业务。
综上可看到,尽管资本市场对AI概念有过度炒作之嫌,但从影视公司发展角度看,AI是他们不得不打的一场战役,而谁最先推出相关爆款产品,也是决定今后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AI,降本增效一把利刃
AI还是降本增效的得力助手。
最近知名导演陆川在采访时表示,“用AI画电影海报,15秒出来的效果比专业海报公司做一个月的还要好。”他还以青年创作者短片《霞光路28号》举例,“如果他去找专业公司画概念图,这六张图可能接近10万。现在用AI,可能一个月几十块就搞定了。”
此外,他还谈到了AI对于他构思剧本带来的帮助。最近他在写一个关于中美两个家庭故事的剧本,但不太满意美国家庭的部分,于是求助了AI。没想到,ChatGPT不仅给了他一段详细建议,还推荐了可参考的电影和片段。陆川笑言,“我觉得自己公司的策划部都可以取消了。”
这件事让犀牛君很有感触,要知道,陆川这种从胶片时代走来的老派导演对电影是很原教旨主义的,如今他却能迅速习惯于与AI合作而进行创作,足见AI对影视创作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很相似的一件事来自于《流浪地球2》监制王红卫。最近他有关“《流浪地球3》就是我们跟AI比拼”的言论引发圈内热议,他在某峰会上谈到,“未来四年就是我们跟AI比拼,看是我们活人先把《流浪地球3》拍出来,还是不知道藏在哪的AI先把它做出来。”
再者,王红卫还谈到了最近很火的可一键生成短片的Gen-2模型,称其对网友来说是“科幻片”,对从业者来说就是“恐怖片”。所以说,在如今的一线影视创作者看来,AI已经无孔不入、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他们的创作中。
事实上,之所以资本市场普遍看好AI影视,也是因为AI对行业长期存在的制作周期长、制作费用高等问题都能做到“对症下药”。近日,某科技公司高管经粗略计算得出,“在不久的将来,我认为你可以看到电影制作的速度提高4倍,制作费用因此会降低,成本有望降低40%。”
具体而言,AIGC可在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环节等影视生产环节中提高产出效率、降低各项成本。比如在前期,编剧可用DeepMind的写作工具DramatronAI快速生产剧本,再由创作者进行二次加工,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
再比如,在后期环节,英国公司Flawless可为后期人员提供视觉配音、视觉翻译、人工智能重拍等帮助,能有效解决观众看外语片演员口型与配音不同步的用户痛点。该技术还可以在演员念错台词时进行补救,大大降低了影视作品的重拍率、配音成本等。
当然,如果以“工具思维”看待他们,AI产品确实能够在多方面帮助到影视从业者提升工作效率,但AI产品带来的职业危机、版权争议、伪造技术等也给影视产业带来了威胁。
比如,业内越来越多负责影视美术的原画师被公司加速裁员,如今很多年轻的美术生和绘画从业者都开始被迫“另谋生路”。另一边,AI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的原创性也饱受各方质疑,美国编剧工会就严格规定了“允许AI参与编剧,但人类编剧仍会被视为第一编剧”。
自chatGPT把AI带入到“拥有因果逻辑思考能力”的全新时代后,人类对AI的态度就逐渐形成了“天使”和“魔鬼”的一体两面,这场技术革命对影视产业的根本影响是什么,还有待时间告诉答案。
但我们所有影视人似乎都逐渐开始明白,唯有主动学习、了解和拥抱AI,我们才有可能避免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