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任鑫:用了ChatGPT后,一家文案公司凭什么能值100亿?

作者:混沌学园发布时间:2023-06-19

原标题:任鑫:用了ChatGPT后,一家文案公司凭什么能值100亿?

每一位奋斗在文字战线的打工人,无论是营销文案、文学创作还是产品推介,都饱受创作和码字之苦,是否有一种神器可以让大家脱离苦海,在极短的时间里生成高质量的满意作品?

在翻阅朋友圈别人的美丽照片时,你是否也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希望自己帅气俊美的照片获得大众点赞,期望更美好的自己展现在大众眼中。

在任鑫看来,AI浪潮带来了诸多有效工具,Jasper可以帮助你高效、保质地完成文字生产,Lensa可以帮助你产生满意头像,赢得大众好评。

这些广受好评的产品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于创业者而言又有何种现实的借鉴意义?我们如何在AI浪潮之下快速挣得第一桶金,实现产品到资金的快速变现?

任鑫,混沌创新领教、前京东O2O副总裁、人工智能Get的CEO。作为少数真正懂技术,而且亲手做过人工智能项目的产品专家,他对AI的理解独到且深刻。

本次更新的课程内容是《研究了100个ChatGPT的真实案例,这或是我们一生遭遇的最大机会!》系列的第四篇,任鑫从“Jasper:三人草根团队如何打造ChatGPT生态工具?”“Lensa:聚焦细分场景,小产品如何获得关注快速变现?”两个经典案例入手,为大家讲解以上问题。

以上仅为任鑫AI系列课正式内容的 1 / 50,了解详情: AI·新商业机会洞察22讲

Jasper:三人草根团队如何打造ChatGPT生态工具?

Jasper是什么?简而言之,Jasper是帮助大家完成写作的,而且是专门写营销小作文的,它叫做The Future of Content Creation(内容创作的未来)。

很多人都会遇到撰写营销文案卡壳的情况,这时候Jasper就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为什么这家公司特别值得关注?这家公司的三位创始人都是草根,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它的可借鉴性、可学习性更强一点。三位创始人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成绩,也没有立下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他们就是确立了三个小目标:第一是一起开家公司,第二是每月至少赚6000美金养家糊口,第三是友谊和承诺比前面两个小目标更重要。这家公司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每一步看起来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但是最后居然做成了一个15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2015年,三位创始人成立了一个名为Payfunnels公司,就是个营销皮包公司,专门接单子转包给其他公司。2017年,他们成立了Proof,算是一家营销科技公司。2018年,他们进入了Y Combinator,即美国最有名的孵化器,融了220万美金,开始做Proof Experience,一家个性化营销科技公司。2020年裁员,然后转型做了一个AI工具叫Conversion.ai。2022年,他们以15亿美金的估值融资1.25亿美金。

转折点来自于2020年年底,因为他们身在YC,大家都知道Sam Altman是OpenAI的CEO,但是他上一份工作其实是YC的CEO,这两家公司的关系特别好,所以他们在YC很早地就拿到了OpenAI的API,即GPT3内测的API权限,他们可以用OpenAI的GPT3能力。这个时候三位创始人决定转型做AI。

因为创业初期的营销皮包公司根本没有营销能力,三位创始人就到处忽悠人,宣传可以帮助客户做Facebook营销,然后抽成50%作为介绍费。中期成立了一家营销科技公司,是为了接单子,然后线上教课,教大家怎么做营销公司。他们在课程中做了一个小发明,当登录他们网站时会弹出一个窗,说投资人刚刚在5分钟之前购买了这门课,加了这个弹窗之后,整个网站的转化率提高了48%。之后三位创始人将其转化为科技公司,靠弹窗进入了Y Combinator并开始融资。融资之后开始做个性化营销平台,把钱都烧完了又做Conversion.ai,这个时候才好转起来。所以这三位的创业史其实是起起伏伏的,最后主要还是因为抓到了OpenAI这一波红利。

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这家公司,是因为两点:第一是因为看神话,第二是因为看笑话。什么叫看神话?就是如此草根的一个团队,居然18个月估值15亿美金,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年收入超过1亿美金的几家最快公司之一。什么是看笑话?大家都觉得这家企业真正强的部分就是靠后面的GPT,ChatGPT出来之后这家企业就会瞬间玩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ChatGPT各自到底有什么优劣点?Jasper在ChatGPT出来之后是否还活得下去。

首先比较一下价格。如果客户每个月要写30万个单词,Jasper的要价在200多美金左右,而GPT3.5 Tuber的API大概不到1美金,它的毛利率在90%甚至于95%以上,价格上确实有重大的差距。

其次,ChatGPT出现后对Jasper产生了巨大影响。ChatGPT出现之后,Jasper的整体流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因为ChatGPT也具有同等功能。另一方面,之前人们搜索营销文案优化、AI营销文案这类词汇,搜到的基本都是Jasper, YouTube讨论话题的工具也是Jasper,但当ChatGPT出来之后,铺天盖地看到的都是关于ChatGPT的讨论,没有人讨论Jasper了,这部分自然流量也会下降一些。通过第三方数据显示,Jasper每个月的流量都在持续下降。

有人会问,它有没有壁垒,是否是因为壁垒没有做好才导致遭受重大冲击?实际上Jasper有做壁垒,但本质上它的内核就是GPT3,所以它做的壁垒也不是高科技壁垒。

第一个壁垒就是为用户挑选最合适的基础模型。OpenAI也有不同的模型,有些适合上下文理解,有些不给任何提示就可以出东西,有些适合对话聊天,平台会根据场景选出不同的模型,市场上也的模型也会采用,并且自身也在开发新的模型,这种说法靠不靠谱另说,但是Jasper不依赖于OpenAI。

第二个壁垒就是为用户融入合适的实时信息。之前的实时信息是欺负ChatGPT之前没有办法上网,但现在ChatGPT已经可以实时搜索,可以上网了,所以这点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但是它们提出了另外一个特别的,叫做有选择性的信息源,比如世界上有多个网站,哪些值得相信?哪些值得参考用来做营销?ChatGPT会进行全选,但 Jasper会根据行业特点,帮客户挑好选择性的信息源,这个是Jasper的竞争优势。

第三个壁垒是结合用户自身品牌和偏好。如果客户的品牌是高级的,当然不需要减价产品,Jasper就会留意客户的调性、偏好,从而长期地维护长线关系。但是ChatGPT做不到,大家都知道它的记性不好。当客户把品牌信息沉淀在Jasper上面,Jasper越来越懂客户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来越离不开它,因为转换成本很高,所以长线记忆可能是它的一个小小壁垒。

最后一个壁垒就是提供更友好、更多元的用户界面,在特定的场景下,Jasper可以提供比对话更有效的交互界面。比如帮客户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对话是很不方便的,最好有一个文本框,Jasper会在浏览器给客户提供一些插件,随时随地用它的能力帮助客户工作。

哪一点做得比较好?是大家刚刚听起来最不靠谱的那个点——交互。大家往往觉得科技才是壁垒,但客户用下来觉得交互真的很重要。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是希望跟机器人聊出一篇文章,还是希望它提供一个窗口,然后像一个编辑器一样不停地写?我觉得Jasper交互界面其实比ChatGPT更友好,而且在交互界面旁边有全局信息,你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需要的腔调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可以提前输在左边,这些东西Jasper在跟你交互的时候,是不会忘记的,但这种交互是GPT所不具备的。

除了文档级别可以让Jasper完整地理解你之外,它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它完整地理解你,叫做Brand Voice。比如你所用的品牌很高级,不希望出现“砍一刀”这种词汇,这个时候怎么告诉它你的品牌很高级?我的想象是需要写给它,但是Jasper只需要告诉它你的品牌官网,通过扫描官网得出你的品牌调性和喜好,然后反馈给你看猜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保存数据,猜的不对就再次改写,这就是特别智能的一个想法。

在写作的时候,Jasper给你一个框,你在这个框里面不断地给它命令,它就帮你写东西了。比如我告诉Jasper要“Give me outline of this post(给我这篇文章的提纲)”,然后它就帮我写了一篇大纲,我让它把第一段展开一下,它就会把第一段展开。整体来讲,就是你可以通过命令让它看到一篇文章正在生长的过程,这是它提供的第一层交互界面。

讲到这里你会觉得,Word不也是这样吗,它无非就是加了一个ChatGPT的Word。Jasper除了一个空白框以外,还给了一个东西叫做Template,即模板,模板就是你营销的不同场景,比如你要写小红书文案,或者要写个抖音的稿子,或者要写个亚马逊的产品描述页,这几个是完全不同的任务,你的输入不同,底层的Prompt做的输出也不同,Jasper把它全部模板化了。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去考虑场景,Jasper就帮你全部弄好了,非常方便。

甚至你要回复一条客户评论,比如大众点评上有人给了你一条差评,你就直接把客户评论的信息丢给Jasper,它就会帮你生成客户评论。这些模板一方面规范了我们的输入,另外一方面它根据每一个场景或者相应的训练,把这个场景下最适合的语言进行表述,背后融入了它对于这个场景的专业理解。包括亚马逊的产品详情页,它会按照模板让客户填入ABCD这些信息,填入之后它就生成产品详情页,并且是根据亚马逊的风格生成两个版本让客户挑,这样客户就非常省事,这就是它的另一层竞争力。

我们讲的是模板,其实模板背后是套路,套路背后是经验。有人会觉得这个用ChatGPT也能做出来,就是费事一些。我们再往下深入讲解。

了解详情: AI·新商业机会洞察22讲

模板的模板是什么呢?是工作流。举个例子,如果要写一篇公众号,要先让它帮你想标题,让它帮你想大纲,然后根据大纲拆成1234段,再把每段转成一篇文章拷出来,但是这个过程好麻烦,Jasper可以把这个麻烦的过程节省下来。比如你要写一篇公众号,它就会问你标题是什么,目标对象是什么,文章的语气语调是什么,然后帮你不停地产生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开篇。如果你觉得不好可以改,通过改语气、改关键词、改对目标对象的描述,让它再重新生成,第一段就生成好了。之后它会帮你生成大纲,你觉得哪里好、哪里不好,就再让它改,大纲就生成好了。然后它会问你,第一段要有哪些关键词,用什么语气,第一段就生产好了,如此类推,一篇文章就生成了。相当于它把很复杂的手工进行Copy成了一个工作流,你只要不断地点Next Regenerate(重新生成),就把整个工作流串联起来了。

Jasper不是简单地把GPT进行包装给你,而是理解你要什么,并在背后把做好这件事情的专业性封装在里面,甚至把工作流也封装在里面,这个时候多收你20倍的钱就听起来比较合理了。这种工作流不仅官方会分享,用户也可以自己创建,叫做Recipe,官方创建的叫Work flow。

Jasper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第一个有趣的地方,是随处都有它们的教学。用户刚进去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个小视频,里面不仅可以教你写什么,还要教会用户怎么用好这个东西,这是第一个有趣的地方。

第二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们到处在收钱。增加一个剽窃的检查器需要收钱,加一个品牌声音需要收钱,到处都有收费点。我觉得这点非常符合我们前面讲的,变现一定要趁早,上来就要交钱。

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第一个启发叫做用好火枪。

你会发现三位创始人之前做生意、做产品都是起伏不定的,真正达到好的状态时候,就是因为他们提前用了GPT3的接口,然后大家都觉得他们像神一样,他们把GPT3封装的Conversion.ai给用户使用的时候,用户给他们的反馈是,这是在拨号上网以来看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用户全都惊了。但这份震惊,其实不是惊叹于Jasper有多好,而是惊叹于Jasper用了一把多好的枪。火枪就是供给侧、科技侧10倍速的变化,这才是厉害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就只能去寻找市场是否有需求侧10倍速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两个变化,那所有的努力就是在内卷。只有当我们用上了供给侧的10倍速变化,或者用上了需求侧的10倍速变化的时候,才能说我们真的跟上了时代浪潮。

第二个启发是选对市场。

最好的市场就是用户要这个,而AI的能力又刚好能做到,自身的优势又在这方面。Jasper自身的能力就搞营销,然后通过教课积累了大量营销人的邮件,因为美国人是收邮件的,就有无数的营销人听他们讲课,然后Jasper手上也有大家的联系方式,随时可以联系到,换到中国就相当于手上拥有10万个营销人的私域流量,这个时候做营销就很方便。

用户有没有营销的任务?当然有,要写文案。那AI能否做好这件事情?完全可以,这一波GPT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写东西,这是属于他们自身的优势,又属于用户要做的事情,又属于AI刚好能做的事情。第二个点就是营销文案,这属于AI能做好的事情,第一是有套路而且不严谨,如果用AI减少了公司的一个运营岗位,运营岗一个月5000块钱,你最多给我3000,但如果我帮你优化的是营销,你就不仅仅会算节约了营销人多少的时间,而且更会考虑到它能提高多少营销效果,如果投1000万在营销上面,我能够帮你节省20%的钱,这就是200万,如果我可以帮你把营销效果提升20%,这也是200万。所以你不光会考虑它在劳动力替代方面的作用,还会考虑能够帮你省多少钱。

这个时候,Jasper要200美金一个月,哪怕有另一个人工智能只要20美金,但效果比Jasper差10%,你也不会选择新的人工智能。它打到的这个市场离钱特别的近,所以选对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脑子里有一个点子就直接开始做,要挑一挑,哪个市场是离钱近、有套路、不严谨的,哪个市场是用户想要的、AI能做的和我能赢的,把这个市场给挑出来。

了解详情: AI·新商业机会洞察22讲

第三个启发是Jasper非常灵活,见风使舵。

比如他们做Proof的时候,是因为给自己做的插件小工具好用,然后才开始做的,而不是上来就直接宣传给大家。他们先做了一个Webinar,相当于在线课,跟大家讲有这么一个工具,可以教大家怎么用,然后大家都很兴奋。但是之后他们会说这个小工具还没有做好,大家如果想要使用请当场交1000美金,这个插件的使用费是1000美金一年,现在交钱,未来产品发布的时候就会发给你,大家虽然将它们一顿臭骂,但是当天晚上就有80个人交钱了,他们在一晚上收到了8万美金,这是他们赚钱最快的一次,所以之后他们才决定做这件事情。相对来讲,他们是验证了市场,并且用钱验证市场之后才进行转向的。第二次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见风使舵,没有看清市场,所以把钱都烧完了。

Jasper的创始人反思说,他们想改进或者增加的功能其实都没有得到用户反馈,所以最后只能裁员,直到碰到GPT3,然后做了Conversion.ai,又重新回到了早期的创业状态。新的产品都是发到用户邮箱里进行试用反馈后,再决定动手干的。到Jasper诞生后公司更偏向于长内容营销,是因为他们发现用户在用他们的工具生成长内容,甚至社区里还有用户专门分享如何把一句话变长,他们就完全跟着社区的偏好,如果大家都要写长文章,那他们就往这种方向发展,这是完全跟着社区用户的偏好和用法在走。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蛮好的思路,不一定要方方面面想清楚,也可以去看,但是看的时候不是看市场要什么就给什么,因为市场要什么的显著用户需求一定是一片红海,红海不是创业者的天地,这个时候创业者就会死得很惨。自以为是的设计就是自己的妄念,不会拿到商业结果,最好就是听一小部分人的,听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声音,比如自己做了个测试就收到8万块钱,这就说明用户的需求很强烈,但是市场外的人不知道,这种通过自己小规模、低成本的测试就可以拿到的真实市场反馈,才是我们需要去跟的需求。

最后一个启发就是功不唐捐。因为他们早期做营销公司的时候,是以一种非常不适合做营销公司的方法在推进,他什么行业都碰,导致没有一个垂直的积累。但是他们事后做Jasper的时候发现,这个积累非常有用,虽然没有垂直积累,但是每行每业都懂一点,这个时候对于做全行业的营销文案工具来说,每一份经验都没有被浪费。然后他们又去做课程,就非常懂营销方法论,可能有人做营销比他们好,但不一定会把营销方法论抽象得那么好。做AI最重要的,就是用抽象的方法论将AI落地,所以这一方面的经验他们又可以用上了。

讲课需要做社群,做社群的这一部分能力又被用到了Jasper上面,然后再让Jasper上面的内容很强,Jasper会教你怎么做SEO(搜索引擎优化),教你做课,教你卖东西,大家可以一起玩起来。你会发现,好像每一步都踩错,但是每一步踩错跌的那个坑,得到的那个教训,居然在后面变成了一个宝藏,都可以用在Jasper上面,从而成为Jasper的一个独特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想想,这一次AI浪潮之中,我们能不能赶紧用好这个火枪,选最适合的市场,快速地做一些实验,听到市场真实的声音,然后把以前积累的教训和经验变成今天的竞争优势,这些是Jasper可以给我们的启发。

Lensa:聚焦细分场景,小产品如何获得关注快速变现

第二个小案例,叫做Lensa。Lensa主要用于P小图片,大家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国外版的美图秀秀。

2022年11月,Lensa上线了一个功能叫Magic Avatar,这个功能是你上传给它一些自己的照片,它就可以把这些照片变得花里胡哨,变成各种艺术风格的图片。大量的少男少女会把自己的照片传上去,让它生成图像,生成好看的图像,用户就会发朋友圈,换成自己的头像,上线之后的Magic Avatar就火了。它的会员价格为29.9美元一年,新用户可以7天免费试用,如果你是会员,做自己的头像价格就是3.99美元50张,5.99美元100张,7.99美元是200张,非会员使用这个功能则价格翻倍,因此大家一般都会买会员。

这种做头像的应用很多,但为什么Lensa值得关注?

第一点就是因为它很火,有一段时间在Twitter上面,大家议论的都是Lensa,甚至于在ChatGPT没有这么火的时候,社交媒体上对Lensa的讨论非常之多,其中不乏许多深度的讨论。不光在讨论度方面很火,Lensa的使用度也很火,它很快超过了TikTok,在很多国家的排行榜里排到首位,据说注册量到达了2000多万个,而在注册量的拉升背后,由于每一次使用都需要付费,它的最低收入预估也有3500万美元,较高的收入流程预计可超过2亿美元。它属于功能非常简单,增长非常快,社交媒体非常火爆,并且赚了非常多的钱的一种模式,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启发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精准需求和万能产品。大家仔细想一想,AI是可以设计一切图片的工具,功能范围很大,但是做漂亮头像这么小的一个事业也可以拥有大市场,也可以实现高额利润。所以一个功能级的庞大,不代表它面对的市场的广大,如果面对的功能级非常聚焦,反倒可以打造一个更大的市场。做AI不在于做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而是要有一个精准的需求,让它去打造一个广阔的市场。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不是产品功能是否丰富,功能是否强大,而是和自身有何种关系,要付出多少成本,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用户不觉得自身有一个叫做AI设计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他觉得换头像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要做精准需求,而不要做万能产品。

第二个就是情感需求和功能科技。很多理工思维的用户考虑产品的时候都率先考虑功能,但是Lensa这个产品明确主攻的是情感诉求。虽然表面上它就只是AI帮改图片,但实际上它改的不是图片,改的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的表达,这是一种心理诉求。我们在思考一个东西是否属于刚需的时候,往往认为吃饱穿暖才算刚需,但情感方面的很多东西也是刚需,比如更美好的自己,希望别人看到更美好的自己。网络上的头像不仅是照片,而是我的一种可能性。这个时候你的情感的Involvement(投入),跟工具是完全不一样的,等待图片改好的过程会充满好奇,是一种开盲盒的心情,会分泌多巴胺,所以它整个过程满足的其实是我们情感方面对自我可能性的一种表达诉求。

第三个就是社交传播可能比想象中更重要。在网络上发布好看的图片,第一说明我长得好看,底子好,第二说明我懂科技,会玩AI,比较潮。画得好看的,人们会忍不住把它发出来,这其实也是在帮Lensa做广告。

我们自己在做AI产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第一波营销对象并不是终端用户,而是KOL,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样子的东西去传播,所有的KOL都需要头像,所有的KOL都需要表现自己在玩一个新鲜的东西,我们能否在这方面做优化,帮助那些KOL生成能够帮助他们彰显形象的东西,让他们帮助产品传播,这个时候就可以省掉大量广告费用,让产品病毒式营销爆炸起来。

第四个是非常务实的一点,就是赶紧变现。我们之前做互联网创业,总是想着要做到1亿用户,所以早期时候都在做补贴、获客、拉新,期待流量变大。但是Lensa走的不是这条路,他们上来就开始变现,上来就赚钱,据说11月份单月收入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总收入超过了2亿,另一个说法是总收入7000万美元,利润3000多万,不管按哪一个说法,他们都飞快地进行了商业化变现。变现之后虽然归于沉寂,但是每天也有二十几万美金的收入额。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没有长期的竞争壁垒,赶紧变现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总体来讲,今天跟大家分享的Lensa的案例,它就是一个美图秀秀,然后用AI帮你做头像,为什么值得关注?因为增长得特别快,而且赚了很多钱。商业启发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不要求功能的完整,而是要用一个细分的聚焦功能打到一个广袤的垂直市场。第二个就是更多地考虑情感诉求,不要过分追求高科技优化。第三个就是更多地考虑产品会在什么情况下激发用户的社交传播,而不是仅靠广告。第四个就是赶紧变现,如果我们不能做出壁垒,那么第一天就要把变现的闭环走起来,这样才更有可能用收入来打通飞轮,让产品可以变现。这便是Lensa可以给我们的商业启发。

已更新19讲正式课、3场大咖系列直播加餐,具体在【混沌APP-我的-购买记录-系列课】进行听课

6月20日20点,AI·新商业机会洞察系列直播第4弹精彩继续,扫码预约直播。

直播主题:《AI赋能数字化营销:如何搞定高转化人货场?》

直播看点:

· AI赋能市场营销与运营全流程

· AI赋能内容生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

· AI打通人货场场景,实现高精度用户洞察

扫下方海报即可预约,欢迎分享给身边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