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赵杨博
OpenAI“宫斗剧”在短短4天内多次翻转,最终落下帷幕。
作为OpenAI的创始人、CEO,山姆·奥特曼被自己的合伙人,首席科学家伊利亚等其他董事会成员扫地出门,与此同时董事长布洛克曼在被撤掉董事会职位后也选择自行离职,两人携手加入微软,但最终成功重返OpenAI,并且推动董事会改组,过渡董事会的3名成员,仅1名为老面孔——亚当·德安吉洛——一度被人为是操纵驱逐奥特曼的“幕后黑手”。
针对OpenAI的宫斗,行行AI董事长李明顺认为,外界所谓的“加速与对齐”之争只是表象,“对于技术路线和AI安全方面的争议,我对外界猜测持保留态度。在当前的发展浪潮中,我认为OpenAI遇到了一些内外瓶颈。”
在李明顺看来,OpenAI在与Meta等强大对手的直接对标中,可能面临性能升级的挑战,其财务状况也乐观,主要依赖微软投资。此外,李明顺也强调,OpenAI独特的分权架构,以及AI行业对未来发展方向未达成共识,都是这场内斗的潜在诱导因素。
在这场管理层之争之后,李明顺认为OpenAI的前景会变得不太乐观,“有微软的背书,OpenAI有望继续存在下去,但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已经变得极为困难。”,他还表示,“在下一阶段,双方的分歧可能不会复现CEO被赶走的宫斗剧,但分歧会在许多小事上逐渐显现,进而出现战略摇摆的情况。”
“微软可以全面运用OpenAI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更接近于一个微软的研发部门,因为微软独享其其所有机密信息。”比起OpenAI看上去不太乐观的未来,李明顺更看好微软的发展之路,“这次事件实际上让微软整体战略变得更为清晰,考虑到微软的巨大年收入,通过AI赋能其各种工具,它们有望在未来额外获取数百亿至千亿美元的收入。”
以下为直播对话实录,在不改变愿意的情况下有删减:
01
增长与和财务压力引发内斗
刘兴亮:OpenAI管理层宫斗,可以说是近期科技行业爆炸性消息,很多人把它与“乔布斯1985年被赶出苹果”相提并论,它的导火索是什么,到大结局了吗?
李明顺: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矛盾通常源于内部瓶颈。管理学中的“增长可以解决一切”理念,在解决这些内部管理矛盾方面变得关键。对于技术路线和AI安全方面的争议,我对外界猜测持保留态度。在当前的发展浪潮中,我认为OpenAI遇到了一些内外瓶颈。
首先是性能瓶颈,对模型性能的追求可能受到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制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每一点性能提升都可能变得更为困难。竞争压力之下,特别是在与Meta等强大对手的直接对标中,OpenAI可能面临性能升级的挑战。OpenAI超高用户活跃数量与其知名度不相称,这也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OpenAI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目前主要依赖微软的投资。尽管估值已达到900亿美元,但财务压力可能是管理层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融资计划的神秘性和财务状况的不透明性更增加了外界对公司的质疑。
刘兴亮: 很多人都把它比成宫斗,我们一般都说宫斗的时候一般都是公司成熟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开始,比如当年王志东是通过新浪新闻看到自己不再是新浪CEO的这个新闻,包括后来的乔布斯、惠普的CEO,英特尔的CEO都是在公司发展到成熟阶段。
李明顺:与传统公司不同,OpenAI采用了独特的管理架构,被构建成一个公益性组织,股东通过子公司分红。尽管获得了微软数十亿美元的支持,但OpenAI仍面临财务压力,且微软支付的资金分阶段进行。
与此同时,OpenAI内部掌控权相对分散,首席科学家伊利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重要发言权,而CEO奥特曼负责公司战略和融资,这种分权结构可能在公司早期阶段常见,但也带来了潜在的矛盾。
除了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OpenAI的内斗还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不能由一家公司或个人决定,而是一个开源、多元的过程。目前,业界对AI模型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中存在多种观点,包括技术框架的演变和AI是否能够达到人类情感和道德标准的问题。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因此,对AI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刘兴亮:当年OpenAI创立的初衷就是要实现AI安全问题的对齐,当奥特曼被赶走以后大家开玩笑说连六个人的董事会都对不齐,还怎样能够对齐人工智能?
李明顺: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对齐。包括今天的马斯克在内,他作为OpenAI的创始股东和一众创始人并没有对齐。对齐本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与奥特曼的理念有相似之处,所以他强调在发展中适度兼顾,造福人类。
创始人中存在保守和激进的观点之争是正常的,OpenAI的创始人对应了商业和AI科学两种身份。
伊利亚可能属于技术派,他的导师杰弗里·辛顿在AI行业是绝对的大佬,涉及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发明。奥特曼是YC(Y Combinator)总裁,见证了商业模式和商业成就。由于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特殊的治理架构,创始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歧市政处的,但要明确的是,科技进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商业公司推动的,微软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说,伊利亚自述后悔参与罢免奥特曼的行动,并联名邀请其回来的动作并不难理解的原因——没有商业支持,这家公司根本无法生存,在没有生存可能性的情况下,如何成为人类AI的驱动者呢?
02
微软摘桃子
刘兴亮:你觉得微软在这件事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李明顺:我认为有微软的背书,OpenAI有望继续存在下去,但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已经变得极为困难。
微软投资OpenAI后,借助其技术快速向市场推出相关产品,包括近期即将对中国大陆用户开放Copilot服务。目前,微软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终端用户,遍还a云服[数学公式]务、浏览器服务等业务,以及各种设备产品,其用户活跃度至少是ChatGPT这个产品的数十倍。
在投资OpenAI之后,双方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微软可以全面运用OpenAI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更接近于一个微软的研发部门,因为微软独享其其所有机密信息。
在大模型生态系统中,强应用和多模型的组合是最重要的,微软作为全球最强大的AI应用平台,拥有足够的资金和用户基础,这种硬实力在资本市场也得到正反馈——目前微软市值接近2.8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值。
刘兴亮:一度有消息称投资人要起诉董事会,这种手段有用吗,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李明顺:在美国,打官司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背后的策略和价值尺度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近的例子是最近的赵长鹏,他在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被罚没43亿美元。这表明在美国,打官司不仅仅是一场法律斗争,更是一种谈判筹码。
每年美国法律产业贡献的GDP大约在5000亿到6000亿美元之间,可以说打官司在美国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公司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需要付出巨额的费用,而这些费用可能远远超过法律本身的支出。因此,在进行大规模谈判之前,公司通常会通过法律手段提前威胁对方,以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山姆·奥特曼的回归是对公司员工和权益的一种保障,避免了公司可能面临的巨大损失,但随着更多公司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像苹果这样的巨头,AI市场未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可能对OpenAI构成潜在竞争压力,未来,OpenAI要成为一个万亿美元公司,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会逐渐增大。
刘兴亮:山姆·奥特曼回归之前,和布洛克曼短暂加入微软,当时微软市值一度涨超千亿,现在如果回归,对微软会不会有负面影响的可能?
李明顺:这次事件实际上让微软整体战略变得更为清晰,尤其是在AI平台方面。
到目前为止,微软推出了一系列面向C端用户的AI平台战略,包括为用户提供免费使用的AI助手,免费将成为他们加速成功的一步。考虑到微软的巨大年收入,通过AI赋能其各种工具,它们有望在未来额外获取数百亿至千亿美元的收入,这将支持其创新空间进一步扩大,这或许是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目前,微软与苹果市值相差只有约1000亿美元,可以预测一下,微软在不久的将来或将重新夺回全球市值榜首。
刘兴亮:从您的观察来看,谁希望奥特曼回归,谁不想看到这个结局,为什么?
李明顺:对于绝大多数平台公司,如Meta,可能不希望像ChatGPT这样给予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在新浪潮中继续称霸,尤其是那些拥有LLaMA-2技术的公司。简单来说,希望它出问题的可能是它的竞争者。
然而,对于一些基于OpenAI的API开发应用的开发者来说,最希望这家公司回归到稳定发展状态,否则未来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开发平台的优先级切换到像微软这样的平台甚至其他新的平台,就需要把前面已经走过的路,重复再走一遍。他们之前走过的路可能会需要重新思考。
03
破镜难圆的OpenAI
刘兴亮:假设山姆·奥特曼出局,从团队稳定性、融资能力等不同角度来看,会给OpenAI带来什么冲击,现在确认回归,对这家AI小巨头来说,有什么意义?
李明顺:破镜很难重圆,这种矛盾,即便在短期内复原,也会留下缝隙。
奥特曼是OpenAI的IP和旗帜,不容丢失,而伊利亚则是公司产品和技术的绝对架构师,所以也不能没有。
两个角色需协同,尽管两个人在推特上看似和解,但双方的心理隔阂不会像推特一样发表后即消失,双方的矛盾尽管在短期内被“缝合”,但缝合后痕迹仍存。
在下一阶段,双方的分歧可能不会复现CEO被赶走的宫斗剧,但分歧会在许多小事上逐渐显现,进而出现战略摇摆的情况,这家公司也有可能由当初锐气十足的少年,变为更具城府的中老年气象。
与此同时,AI技术已经达到一个高峰,虽然现在在各方面都表现不俗,但要想攀升更高,难度极大。所以在融资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它们不太可能再遇到像微软这样慷慨投资的大公司了,至少融到像微软那样数百亿美元的公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刘兴亮:据说GPTs相关的应用已经有3000多款,为什么“一夜之间”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哪些领域可能会大放异彩,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商业模式?
李明顺:在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中,大多数应用可能会变得非常细分,覆盖互联网上各种场景,如新闻阅读、娱乐(例如交友)、专业领域(如法律咨询、医疗、导购)甚至政治和艺术领域。
GPTs商店,各种各样的插件,来源:ChatGPT
未来产品设计趋势将朝着内外兼修的方向发展,即产品内部由算法全面掌控,以实现更自然、便捷的自然语言交互。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涵盖各行业,而对GPTs的期望也因此更加高涨。
需要注意的是,大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与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相辅相成,其在理解语义和自然语言沟通方面表现出色,但在精准控制方面仍需依赖于NLP等技术的支持。
未来应用可能会广泛使用多模型,与多个模型进行交叉应用。这些模型在逻辑判断、文字处理、图像和视频处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为产品应用提供更完善的生态系统。GPTs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为多模型交叉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刘兴亮:伊利亚作为OpenAI背后的技术灵魂,对人工智能和伦理安全存在高度的担忧,那么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通用人工只能,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李明顺:大家普遍关心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在未来是为人类服务还是替代人类工作?
此前,谷歌研究员因为声称AI具有人格而被辞退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他提到AI已经具备情感、拥有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引发一系列关于AI的探讨。在业界,有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已具备部分人类智能。这种观点在一些学界科学家中也存在,尽管未得到广泛支持。
AI是否能够取代人类目前看来可能还相对较远,但它确实已经能够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未来,AI将助力了解AI的人更加优秀,但对于不了解AI的人,可能会失去工作机会。
刘兴亮:对于潜在风险,我们有哪些手段去应对,大家都在提AI对齐,引导人工智能符合预期,但另一面大家又都在谈AI将具备自主意识,这种情况下对齐有用吗?
李明顺:人类的价值观存在不一致,尤其在美国和中国企业之间,讨论AI的价值观是否对齐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
AI的对齐可能是主观的,可能仅仅对人类的一些基本善恶观念而言是对齐的,而对齐的标准可能因个人而异。基本的善恶观可能存在一些一致性,但对更广泛的对齐,每个人的标准可能不同。因此,谈论对齐更接近于学术界的探讨,类似于人类如何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04
逆“裁员”潮的AI人才
大佬下场找人 AI界BOSS直聘
刘兴亮:目前国内的AI人才供给现状如何?
李明顺:日前,猎聘董事长戴科斌在工信部举办的AI应用工作组会议发表了“人才招聘”主题分享,强调了高薪聘用A模型专业人才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称即便提供年薪200万,也难以找到适合的人才,这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在大规模AI模型和算法领域,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高级技术职位上,还延伸到管理层。
目前,几乎每家公司都在面临AI技术的升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新兴的创业公司,都迫切需要拥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而环顾整个科技行业,当前绝大多数领域都在做人力优化,唯一例外是AI领域。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AI人才将持续是一个稀缺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通过AI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刘兴亮:AI时代已经来了,我们普通人需要如何应对,才能不被淘汰?
李明顺: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中,每个人都不能忽视AI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你要么站在浪尖,要么被浪花击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至少需要与这场浪潮有所接触,因为这不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它可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与这个全新的物种——人工智能进行协作。我们需要首先接受它,学习它,掌握各种相关工具,这对我们的下一代同样适用——他们从今天开始学习时就应该运用人工智能来获取新知识和掌握相关工具。
我常与身边的朋友交流,未来三百六十行[数学公式]都将需要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普通人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了解与其行业相关的AI应用场景。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可以利用图文工具将产品推向市场;在餐饮服务行业,可以利用AI解决客服、语言障碍和流程管理等问题。
最后,我想强调,迎接这个时代的最好武器就是行动,加入到人工智能应用和学习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IT之家 2024-12-27
三言科技 2024-12-2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4-12-27
36氪 2024-12-27
腾讯科技 2024-12-27
三言科技 2024-12-2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24-12-27
三言科技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
IT之家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