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的横空出世,掀起了惊涛骇浪。
它不仅会写代码、编小说,还能化身情感导师,教人社交,给人排忧解难,化解心理健康问题,且具有“自我学习能力”。
人们一边惊叹于 ChatGPT 的“无所不能”,另一边又隐隐担忧自己的工作将会被取代。
图片来自 今日头条
很多人都说 ChatGPT 有可能会取代律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
于是我托国外的朋友在 ChatGPT 体验了一把,向它咨询了法律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效果到底究竟如何?
CHATGPT真的能解决法律困惑吗?
图片来自 聊天界面
从ChatGPT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它就像是一个简单的问答机器,只是粗略列举了解决途径,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法律服务内容。
//
于是接着追问ChatGPT,基于以上事实,借款协议是否有效:
图片来自 聊天界面
CHATGPT的回答是有效。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实务中,CHATGPT的回答其实忽略了两个关键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
小明在2016年借款签订合同的时候,未满5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于是在民事行为能力上,进一步地提示了它:
图片来自 聊天界面
有趣的是,chatgpt在得到补充问题后,推翻了之前的说法,由此可见,想要ChatGPT的回答达到极高的准确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问题细节,才能让它输出的答案接近完美。
如果换成一个缺乏法律知识的人是很难适用的。
//
接下来我们来看chatgpt忽略的第二个细节,
在问题中,有提到借款协议的年化利率是50%,但其实这个利率是远远超过了民间借贷司法保护的上限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图片来自 聊天界面
这种不被法律所保护的年化率,CHATGPT在回答当中忽略了,丝毫未提及。
虽然CHATGPT强大的逻辑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数据库能够快速从大数据中找出一些普遍性意义的规律,但实务中选择固定、答案固定的问题太少了,具体案件是无法简单粗暴地去代入的。
司法并不是冰冷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工作,CHATGPT还无法理解人与人间的情感互动,也就无法应对复杂的法律推理和逻辑推演。
因此,CHATGPT未来可能更多替代的,是刷题出来的知识信息总结与提炼;也就是“解题思维”的律师。
但,无法替代律师洞察出案件的输赢关键,更无法替代律师作出决策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当事人而言,也是指明了我们应该更需要的是什么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