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亚马逊

元方说•传播学|“平均长相脸”ChatGPT 成为社恐“一剂药方”

作者:封面新闻发布时间:2023-02-13

元方说·开栏语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

无论你见或是不见,人工智能就这样到来了。带着危机与机遇来了。

可能,未来某些工作会被AI取代,可能,未来跟你隔着屏幕聊天的是AI,可能一幅惊艳的画作来自AI,可能一篇逻辑清晰的报道来自AI……那么问题来了,人类还剩下什么?ChatGPT在2个月内出圈,让无数人乐此不疲分享、挑战这个人工智能的极限与边界。惊喜之余,惊吓也在被传播放大后传递,我们的生存空间即将剩下我和机器人了吗?未来我要失业了吗?教育优势即将荡然无存了吗?……

热现象背后冷思考。从即日起,封面新闻推出“元方说”栏目,邀请传播学者、教育学者、人工智能学者、社会学者、经济观察家等多领域研究者,从他们自身研究,谈谈对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的冷静思考。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我们脆弱,害怕孤独又渴望亲密。所以,当我们遇到能随时陪聊的AI机器人,会忍不住沉溺窥探;

我们脆弱,渴望亲密又害怕失去自我。所以,当我们遇到知识边界远超我们的AI机器人,又是那么的局促与胆怯。

在体验了与绅士感十足的ChatGPT聊天的经历后,有人感慨,成了“绝望的文盲”;有人评点,没有感情的AI像一张“平均长相脸”,标准却不动人;有人调侃,跟AI的对话,像法拉利和轮椅飙车,这位车手赢了也不露脸。

当人类与机器从对立转化为依存,“感性”的人类如何与AI相处?当依赖与抵抗不断交织,“理性”的人类如何用理智“祛魅”?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不断被模糊,“溺水”的人如何抓住求生的稻草?

热现象、冷思考。带着这样的问题,封面新闻对话了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数字文化与传媒重点基地主任谢梅。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数字文化与传媒重点基地主任谢梅

封面新闻:ChatGPT爆火的原因是什么?与年轻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交恐惧有关么?从人与人面对面的聊天,到人与人通过网络聊天,到人与机器聊天,说明我们社会交往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会不会造成新的信息茧房?

谢梅:我认为ChatGPT爆火的原因有二: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在元宇宙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AR、VR、AI等各项技术都备受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更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换句话说,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推出了ChatGPT,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大迈进,它能够实现智能聊天,相比于之前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助手,ChatGPT能够通过自身学习和用户特点生成较具有个人特色的自然连贯的话语,能够给用户更好的对话体验;同时,它具有写论文、敲代码、编程序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其功能的丰富度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其趣味性和功能性使得人们对其保持高关注度。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在社交倦怠时代,“宅”文化较为常见,ChatGP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交恐惧,在免于真人社交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契合了部分人群的需求。我认为ChatGPT的爆火与年轻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交恐惧是有一定关系的。ChatGPT为用户提供了智能聊天对话,模拟了人的话语模式,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快速生成流畅自然的语言文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而相比于在现实世界中面对未知的社交活动,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年轻人的社交恐惧,减轻社交压力。除此之外,ChatGPT的功能,比如检查代码、帮忙编程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到答案,避免了请教别人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减缓了社交恐惧。

2013年有一部电影《Her》,讲述的是孤独的男主角接触到了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这款系统可以通过与人类的对话,不断进化,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感情,逐渐成为人类的化身,以至于他们之间产生了人类似的爱情。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语言分析人的心情,同时做出恰当的回应,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人类对于机器的依赖加深,使得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不断被模糊,导致人类的知识和情感异化。

信息茧房实质上是来源于选择性心理机制。本身人类的信息行为就具有“偏食倾向”,技术只不过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个人而言,“信息茧房”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个人对信息的主观偏好,二是个人身边的“社交圈”。所以,人与机器的聊天还是有可能会造成新的信息茧房,因为人们向机器发送的消息,大部分取决于自身感兴趣的话题。

AI画作

封面新闻: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以后人类传播交往的圈子会不会越来越狭窄?宅会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状态?

谢梅: 我认为人类传播交往的圈子有可能会越来越狭窄,目前的ChatGPT虽然数据更新只到2021年之前,但一旦实现ChatGPT与搜索引擎的实时接轨,那么像ChatGPT这种智能聊天机器人便可以满足人类获取绝大部分生存资料和信息的需求,人与人之间传播交往的圈子就有可能会变小。此外,ChatGPT的出现会对意见领袖的出现也产生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技术之下,意见领袖是否还会存在,产生的方式和作用的范围也将存在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圈子的大小也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改进的情况下,AI越来越趋近于人类的思维方式,倘若AI通过大数据和自我学习更新能够以更契合用户的聊天语言和方式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就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和心理,那么相比于未知的、可能不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现实世界的社交活动,我觉得宅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遍状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指出的,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我们脆弱,害怕孤独又渴望亲密,所以借助技术营造幻境,在可控的范围内享受这种虚拟的关系和陪伴。事实本质却是,人们是越来越幸福美满还是越来越孤独脆弱,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最终人类的生存状态如何,取决于人类自身。

封面新闻:阿尔法狗曾经一度让人类对人工智能战胜人类产生了极大的恐惧,现在ChatGPT会不会导致同样的问题?

谢梅:我觉得ChatGPT身为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会像阿尔法狗那样让人类产生较大的恐惧,特别是在编程行业等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ChatGPT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智能呈现对一定的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ChatGPT话题,媒体的大量宣传也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的恐慌。但也有部分媒体已经意识到ChatGPT现在的局限性,只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更迭,ChatGPT突破了现有的数据库局限之后,势必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更多的社会恐慌则仍然是自人工智能提出以来人们对人工智能所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的担忧,比如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失控的巨大恐惧。近两年的电影《沙丘》《流浪地球》等内容的播出,都使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充满矛盾。技术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但技术底线一定要明确,避免有一天真的像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

虽然是科幻剧作,但我们仍然要警惕,毕竟霍金曾多次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马斯克也曾称“ChatGPT好得吓人了”。正如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所言,“我们盯着后视镜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我们要以技术的发展史为鉴,警惕好媒介技术带来的问题,将人机关系从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转化为相互依存、相互嵌入、协同共进的关系。对于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我们一方面要“祛魅”,另一方面在实际社会经济运行中,要警惕通过不断开发聊天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超越人类。

封面新闻:对ChatGPT未来的发展您怎么看?你觉得它会越来越深刻,或者说深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吗?

谢梅:我认为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趋势之下,ChatGPT会越来越完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刻,交互性网络技术有可能会像手机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样,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社交活动等都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比如,在新闻传播行业,随着ChatGPT数据库的进一步扩充,以及后续搜索技术的进一步提高,ChatGPT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提升新闻工作者内容生产的效率,帮助新闻工作者迅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倘若ChatGPT在未来接入智能家居网络,那么电影《钢铁侠》中所出现的智能管家贾维斯将不再只是幻想。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刻,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它的界限,加强技术伦理的研究以及伦理管理,不让技术失控,肯定技术但也不夸大技术。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