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中下旬,OpenAI经历了一场不断反转的人事动荡,并以Sam Altman重新被任命为OpenAI CEO暂告一段落。
剧情扑朔迷离,确实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一家明星公司、一位明星CEO,真的能左右AI在人类世界的发展进程吗?不妨看看更多企业在AI大模型升级和应用方面的努力。
大模型上新
11月21日,来自美国加州旧金山的AI初创企业Anthropic推出Claude 2.1 AI模型,支持输入多达20万个Token,超过了OpenAI大型模型GPT-4 Turbo的12.8万个Token,可以处理更长文本的内容,同时还新增同系统预设提示词(System Prompt)功能。Anthropic称,Claude2.1的准确率是Claude2.0的两倍,增强了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处理法律文件、财报与技术规格等更高准确度的文档时。
正如OpenAI和微软的合作,Anthropic和谷歌站在了一起。2023年11月初,Anthropic宣布将采用谷歌的芯片Cloud TPU v5e来支持其大模型,并使用其云计算服务,而谷歌则在2023年10月承诺将向其投资20亿美元,前期已经投入5亿美元。
另外,由谷歌旗下DeepMind AI研究小组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DeepMind AI首席科学家Karén Simonyan和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于2023年3月共同成立的企业Inflection AI,在11月22日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Inflection-2,并称它是全球第二代大语言模型(LLM)。Inflection-2在5000块英伟达H100 GPU上进行FP8混合精度训练,具备约10^25次FLOP计算能力,和谷歌的PaLM 2 Large模型处于同一训练计算类别,并在MMLU、TriviaQA、HellaSwag和GSM8k等大多数AI基准测试中,优于PaLM 2,部分测试仅次于OpenAI的GPT-4。
大家都纷纷对标OpenAI,OpenAI当然也没闲着。11月6日,OpenAI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可自定义的GPTs,允许ChatGPT Plus用户及OpenAI的企业客户创建自定义版本的ChatGPT。
用户无需掌握编程知识,只依靠对话和特定的知识库,就可以在GPT Builder中构建一个拥有专属功能的GPT,这将更契合用户的特定需求和使用场景,也大大降低了应用门槛。这一服务,将为垂直行业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机会。
毕竟,这场算力、数据、模型的“内卷”属于企业,对于用户来说,大模型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场景更为重要。
就目前来看,办公、智能终端、社交媒体等场景,用户直接通过内置的大模型应用便可轻松上手,商业化落地更快。
AI应用落地
自2023年8月起,各手机品牌纷纷发布接入大模型的计划。11月8日,三星电子发布由三星研究院开发的AI大模型“三星高斯”(Samsung Gauss)。它由三星高斯语言、三星高斯代码和三星高斯图像组成,计划分阶段集成到各种产品中。
再往前几天,11月4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AI公司xAI发布大模型Grok-1,可实时访问X(前身为推特),且具有互联网浏览和搜索功能,能获取更多有关特定主题的最新消息。
11月14日,Google DeepMind团队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Learning skillful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论文,介绍他们新推出的机器学习天气预报模型Graphcast,它可以在单个Google Cloud TPU v4 备上,在一分钟内生成10天预报,并支持包括预测热带气旋路径、大气层河流和极端温度。目前该模型的源代码已经全部公开。
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预报方法(MLWP),比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NWP)方法更加准确高效。2023年7月,华为云研发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中长期全球天气预报上超越传统数值预报方法。
更重要的是,MLWP模型还能拓展到生态、能源、动物活动等其他地理时空预测。
11月20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刊发阿里达摩院联合全球十多家医疗机构的研究成果论文Large-scale pancreatic cancer detection via non-contrast CT and deep learning,首次证实通过“平扫CT+AI”技术可以有效大规模检测早期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等特点,也被称为“癌症之王”,因早期症状隐晦、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CT是胰腺癌检测中使用最广泛、最敏感的检查方式,但体检及医院常用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很难识别早期胰腺病变。
研究团队构建了深度学习框架——胰腺癌早期检测模型PANDA(Pancreatic cancer Detection with AI),利用AI放大并识别平扫CT图像中那些肉眼难察的细微病理特征;内部测试评估显示,PANDA可以在2万多临床病例中,实现90%的胰腺癌病变敏感性和99.9%的病变特异性。
通过AI加速癌症早筛的普及,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生命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一并附上生物医药领域近期三项重磅的进展。
生物医药新进展
礼来减肥疗法获美国FDA批准
11月8日,礼来宣布,其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Zepbound(tirzepatide)获美国FDA批准,用以使肥胖或超重并患有体重相关共病(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成年患者减轻体重并保持体重稳定。Zepbound为首款获批同时激活两种肠道激素受体(GIP和GLP-1)的药物,直接针对过重体重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本次Zepbound获批的肥胖适应症主要基于两项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其中一项针对2539名患有肥胖症或超重和体重相关问题(不包括糖尿病)的成人,注射Zepbound作为饮食和运动辅助手段,最高剂量组(15mg/周)72周平均减重48磅(约22公斤),而最低剂量组(5mg/周)平均减掉了34磅(约15公斤),安慰剂组为7磅(约3公斤)
• 点评:Zepbound是每周一次注射的GIP/GLP-1受体激动剂,礼来在2023年10月3日公布Zepbound肥胖治疗领域首项中国新证据,并已在中国递交了用于成人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的注册申请。截至目前,中国尚无正式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或超重的GLP-1类药物,中国拥有庞大的减肥市场,减重适应症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则为寻求有效减肥治疗的个人提供更多选择。
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获批
11月16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Vertex (VRTX.O)和瑞士基因编辑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CRSP.O)宣布,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已授予其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Exa-cel)有条件上市许可(CMA,适用于满足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的药物,有效期为一年,每年更新一次),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伴复发性血管闭塞危象(VOCs)患者,以及无法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患者。这是全世界首款获批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Casgevy是一款自体、体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通过在体外对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红细胞可以产生高水平的胎儿血红蛋白(HbF,一种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在CASGEVY治疗SCD和TDT的两项全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至少连续12个月没有严重的VOCs或独立输血。
• 点评:上述批准为未来CRISPR疗法的进一步应用打开了大门,有潜力治愈许多遗传疾病。此外,另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erve (Nasdaq: VERV) 于11月12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上公布了其开发的基于CRISPR系统改造的单碱基编辑疗法VERVE-101,证实基因编辑疗法的单次输注显著降低了由于遗传性高胆固醇而导致早期心脏病发作高风险人群的LDL-C水平。
一半天然、一半人工合成的酵母细胞
11月9日,《细胞》(Cell)以封面故事形式报道了国际合作项目“酿酒酵母基因组合成计划”(Sc2.0计划)的最新成果:完成了酵母全部16条染色体和1条特殊设计的tRNA全新染色体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人员将含有不同合成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进行杂交,然后在后代中寻找携带两条合成染色体的个体。经过漫长的杂交过程,研究小组逐渐将他们先前合成的所有染色体(6条完整染色体和1条染色体臂)整合到同一个细胞中,由此产生的酵母菌株合成DNA占比超过31%,形态正常;之后利用染色体置换转移了一条新合成的染色体(所有合成染色体中最大的4号染色体),从而得到了一个拥有7.5条合成染色体的酵母细胞,其合成DNA所占比例超过50%,合成酵母细胞生存和复制能力与野生的酵母菌株相似。
▲ VOLUME 186, ISSUE 24
国际科学界发起的Sc2.0计划,旨在完成设计和化学再造完整的酿酒酵母基因组,最终合成的酵母菌株将成为人类运用和理解真核生物基因组能力的一个里程碑。11月8日,Sc2.0计划的成果论文在Cell(2篇)及其旗下的Molecular Cell(1篇)、Cell Genomics(7篇)等子刊上线。
• 点评:酵母作为第一个被全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对其基因组的大尺度设计和重建是对目前基因组领域知识贮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一个直接考验。上述系列研究成果不仅是Sc2.0的一座里程碑,更是合成基因组学领域的关键一步。
南方周末研究员 唐家乐
责编 黄金萍
IT之家 2024-12-26
IT之家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