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璋、梁伟、张旭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为谁培养人”的答案是明确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的答案也是明确的: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这都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明确目标。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通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全面设计和精准实施,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怎样培养人”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在十分明确“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答案的同时,也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全球数字发展道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教育强国都是一脉相承的“两个大局”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是“两个大局”必备的条件。“怎么培养人”不仅仅是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问题,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怎么培养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被几十年前的西方教育理论限制和约束,一定要避免用几十年前的西方的教育尺子来量中国当代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思考、研究、设计和实施“怎么培养人”的时候,思想和身体要同时进入新时代,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和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的时候,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教育,尤其是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这既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是促进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赋能“怎样培养人”
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最先冲击的无疑是教育领域。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如何让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强国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怎样培养人”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不仅要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量上的改变,如超级大的训练数据、超级大的训练模型;我们还要看到其在质上的改变,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模拟了人类的知识建构过程。我们不仅要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表面上会回答问题、会写文案、会作曲、会画画;我们还要看到其底层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结构化知识构建能力和推导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判断,“怎样教育人”的过程中,很多简单的、事务性的、重复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是替代,算不上赋能。
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教育。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实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对学生提交的作业、通过对学生参与的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整个过程,既是个性化培养的基础,也是老师不断优化自己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数据基础,是人工智能赋能“怎么培养人”的典型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并不是传统教育方法、传统课堂的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怎么培养人”应该根据国家的人才需求、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并提供配套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社会实践、教材利用、实验室利用、平台利用、资源利用等。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培养的全过程。培养过程的效果评估数据又反馈到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社会实践,更加优化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教学活动的快速迭代和优化,是人工智能赋能“怎么培养人”、赋能教育创新的典型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利用人工智能不断定位各学校的发展态势,不断发现自身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差距、与争创世界一流的差距、与培养一流人才的差距,及时调整学科布局、调整专业设置、调整资源配置,利用人工智能科学把脉、精准施策,有效解决制约性、瓶颈性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教育的使命,是学校的使命。交叉学科如何建立?复合人才如何培养?不应该是数量的问题,应该是质量的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科学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打破学科边界,构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育具有较强胜任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也是人工智能赋能“怎么培养人”、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典型应用。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促进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的一部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