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自动驾驶|AI音频|生成式AI

AI企业集体赴港IPO背后:普遍亏损,抢抓行业风口期

作者:创业资本汇发布时间:2023-07-18

原标题:AI企业集体赴港IPO背后:普遍亏损,抢抓行业风口期

虽然港交所上半年IPO集资额跌出全球前三位置,排名全球第六,但从目前通过聆讯的排队企业数量来看,一共有106家,下半年的港交所依然热闹。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在这106家排队上市企业中,涉及AI人工智能或数字化的公司达到28家,占比26%。而这28家公司中,有18家截至2022年度的净利润为亏损,8家实现微盈利,净利润在1亿元人民币以下,2家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呈现普遍亏损状态。

“当前AI行业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这些公司若再不上市融资补充弹药,很有可能面临资金枯竭局面,发展受限。另外,人工智能赛道此前火爆,资本追捧估值暴涨,这背后的投资机构也有退出的压力。”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向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企业扎堆赴港上市,普遍亏损

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代名词”,在今年上半年从一级市场“火”到了二级市场,处处弥漫着“AI”味道。

港交所也在此时迎来了属于AI的大Party,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I智能驾驶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AI语音公司“云知声”、生成式AI公司“出门问问”、AI机器人“优必选”、交互式AI“声通科技”、AI推荐功能“宜搜科技”等多达28家AI公司密集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且均已通过聆讯,排队等候上市。

Wind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聆讯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一共有106家,涉及AI人工智能或数字化的公司达到28家。也即,和AI相关公司整体占比达到26%。记者分析数据发现,这28家拟上市公司中有18家为亏损,亏损金额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黑芝麻智能(-27.54亿元)、速腾聚创(-20.89亿元)、第四范式(-16.45亿元),有8家实现微盈利,只有2家盈利在10亿元以上。

(注明:宜搜科技、嘀嗒出行、优必选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为2022年三季度)

由此可见,AI公司集体赴港上市背后,普遍盈利欠佳,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除此之外,这些涉及AI概念的人工智能公司普遍账面现金流捉襟见肘,对于一个重研发的行业来说,账上现金流不充足是致命的,但也足见,为何这些公司急于港股上市。

比如黑芝麻智能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度,公司账面现金分别是2.44亿元、15.55亿元、9.82亿元,截至2023年4月底,账面现金8.83亿元,而公司的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2.55亿元增加至2021年度的5.95亿元、2022年度的7.64亿元。随着后续研发持续投入,公司目前账面现金流非常紧张。

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一级市场募资难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不理想通过上市融资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考虑,但这要看二级市场是否买单。但香港二级市场对科创企业还是比较谨慎的,融资难度较大。但融资的逻辑是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背后的投资机构可能会产生分歧,比如后面进去的机构是否会出现估值倒挂?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膨胀的估值与商业化之间的博弈

在这些AI智能公司普遍“流血”上市背后是被资本吹捧起来的估值,他们的估值可以在几年时间内暴涨上百倍,他们背后也不乏明星创投机构,包括红杉中国、腾讯、北极光创投等。

5月30日,港交所文件显示,由前谷歌公司自然语言科学家李志飞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 出门问问”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文件显示,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成立当年获得真格基金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此后,红杉中国、海纳亚洲加码,公司接连完成A轮、B轮融资。2015年,出门问问获得Google注资,这是Google为数不多的投资之一。

完成C轮融资后,出门问问估值达到3亿美元。两年之后,出门问问获得大众汽车1.8亿美元D轮融资,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自此,出门问问估值超过7亿美元。

从投融资列表看出,出门问问的投资后估值从2013年2月的510万美元,一路增长至2019年9月的7.57亿美元,短短6年时间,估值翻了150倍。

这一造富神话也出现在另一家公司“ 黑芝麻智能”身上。证券时报记者详细梳理了黑芝麻智能的融资历史,公司自2016年7月成立,当年9月就火速拿到了北极光创投的投资,2019年3月获得上汽集团及招商局集团投资,2020年9月拿到了海松资本投资,2021年4月,获得腾讯、博世集团及东风汽车集团投资,9月获得小米投资,2022年1月,获得蔚来资本及吉利控股投资。

公司前后一共进行了10轮融资,合计融资额折合人民币约52亿元。从融资轮次来看,黑芝麻智能估值7年时间涨超122倍,从最初的1.27亿元到最后一轮的155亿元,堪称坐上了火箭。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一段时间内因估值过高、落地场景不明朗等问题,一度受到市场质疑。熊钢向记者表示,“估值与商业化价值是一个永恒的博弈,这100多亿元的估值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是成立的,但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就不成立了。实际上,就是投资机构低估了技术进化的难度和高估未来商业价值,这就是估值泡沫的产生。用5年的时间催生出一个估值百亿的项目,技术上是否可实现?即使实现了,出来的产品商业价值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替代品、竞品大规模出现。”

熊钢认为,AI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巨大,但面临技术“落地难”的特点。商业模式和变现能力是AI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算法角度看,AI行业并未实现巨大的技术突破;实战落地场景分散,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知识产权和伦理问题也是导致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找到合适的场景是AI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AI人工智能资本盛宴,半年融资超1000亿

2023年上半年,ChatGPT引爆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从OpenAI的GPT模型连续迭代带来的技术震撼,到国内外科技巨头迅速涌入的“千模大战”,到将AI算力之王英伟达推向万亿市值巅峰,仿佛一夜之间AIGC成为科技产业的“绝对顶流”。

与此同时,AIGC创业企业们进入新一轮“吸金”热潮。记者采访多位创投人士均表示已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根据经智东西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涉及生成式AI大模型及其落地应用的企业融资有51笔,投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单笔亿元融资就有18笔。

有调研机构调研显示,2022年全年,AIGC赛道共发生78笔融资,融资金额达13.7亿美元,约为人民币96亿元。这意味着仅2023年上半年,AIGC赛道的融资金额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十倍。

近日,天眼查发布2023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情况分析。从行业分布来看,前沿技术、机器人以及集成电路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自动驾驶在这三者之后,也拥有了20起相关的融资事件。

责编:岳亚楠

校对:王锦程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