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人工智能

观察|搭建“供需桥” 赋能媒体深度融合

作者: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23-12-02

原标题:观察|搭建“供需桥” 赋能媒体深度融合

国家广电智库 | 作者 李秋红

导读

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如何切实解决大多数基层广电媒体在技术应用方面“找不到、用不好,买不起”的现实难点问题,探索媒体融合技术集约化供给新模式,为媒体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广电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自2020年迄今连续四年面向全国发起媒体融合创新技术与服务应用遴选推广计划,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项目扶持方式,搭建起了一条新技术企业与媒体机构合作的桥梁,其做法值得借鉴。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四年来累计征集入库项目363个,其中,优秀技术项目180个,扶持了近30项技术在北京市区20家媒体落地,推动多家优秀技术企业与北京市及域外媒体合作。一大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媒体融合领域先进技术得以在北京市区两级媒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媒体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创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提高了宣传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步伐。

一、催生新形态,提升精品创作力

遴选的技术项目涵盖数字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新技术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给节目制播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比如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可推出全息化、可视化及沉浸式、交互式节目产品,极大丰富节目和传播的形态样式。 一批扶持项目H5、XR、全息等新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的交互视频、动画、数图等多种新型内容创作技术的落地,极大地丰富了媒体内容创作的呈现形态,提升媒体精品内容创作力。北京6家区级融媒体中心利用平台工具制作的数据新闻作品在相关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有的区级融媒体中心利用“多功能索道拍摄系统”(2021年扶持项目)拍摄的作品以及制作的公益广告分别获得有关奖项。“全息AI与5G远程融媒体运营平台”(2021年扶持项目)落地北京区融媒体中心,成为该技术首次在广电媒体落地应用。运用平台制作的宣传片等通过沉浸性强、互动程度高的全息技术元素带给受众更丰富的体验,实现媒体融合创新技术带来的传播形式多元化效果。

“听见广播”融媒体平台(2021年扶持项目)在北京市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延庆五家区融媒体中心落地,催生传统广播视频化、网络化新业态,提升了区融媒体中心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纵观今年获扶持项目“智能数字人慢直播”“AR数字人生产线”“SURA-AI虚拟人内容生产系统”“商汤如影SenseAvatar AI数字人生成平台”“新视听超高清实时渲染融合创作系统”“新视听超高清虚拟跟踪演播室摄像机器人”等等,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与视听行业的深度融合,在内容生产、分发等领域呈现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新发展态势。这些项目大幅度提升了视频节目推送精准度与审核效率,并衍生推出机器人播报、虚拟主持人、虚拟演播室等新业务。特别是 5G+4K+VR/AR等多种技术融合,给用户带来更多场景化、沉浸式超级视听体验。

今年入选项目有不少优质工具,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视频创作平台”,其应用方向是短视频智能化生成,将AIGC能力融入到视频生产环节里,简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AI能力一定程度激发生产者创意灵感,现已服务于大量创作机构,整体效率提升可达10倍以上。“一帧秒创”项目一键AI成片,1分钟生成数字人口播视频,工具智能化助力媒体传播,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器。该项目AI可一键成片,提升效率,为快速、高效出成果提供优质工具。北京中科大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融媒导播一体机”,集4K导播切换、包装、连线、直播等功能于一体,快速实现实时色键抠像、多画面监看、演播设备集控、美颜、虚拟演播室、多视窗混合、字幕图文在线包装等,先进技术赋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检测平台”则是基于全网数据采集的媒体账号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平台,支持将多家单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多渠道媒体账号矩阵”全网宣传效果的监测与分析。

二、催生新业态,推动媒体转型升级

中央媒体、互联网头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参与遴选活动,入选项目聚焦采、编、播、发等内容生产的具体环节,涉及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种技术领域,产品形态涵盖创新技术、应用工具、集成平台、服务模式、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特别是紧跟大模型行业应用热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媒体融合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今年获扶持项目“AI手语数字人华同学”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核心技术,采用拟人生成算法,生成数字人表情、口型和肢体动作,实现“AI+数字人”手语播报。可提供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为听障人士提供日常手语播报。冬奥和冬残奥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冬奥有关节目中投入应用,赛后在多个节目中持续使用。

“先问大模型”是基于开源模型LLaMA开发的一款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有效利用清博自有2000亿存量及每日2亿新增数据优势,根据客户需求快速低成本进行精调,通过洞察数据、发现规律、总结并复刻经验,实际解决客户生产中的问题。“多模态内容生产与管理平台”运用当下先进的AIGC及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媒体领域文字、图片、视频内容自动生成,对推进人工智能行业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媒体、治理等多个领域,相关技术成果已推广应用至21个省、500余个市县区。遴选出的产品与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媒体生产传播等相关领域,聚焦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赋能,不仅丰富和优化内容以及呈现形式,且在实际应用中获良好反馈,为未来更广阔的行业应用夯实基础。其中北京时间有限公司推出的“AI数字人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新媒体客户端北京时间为依托,通过打造广电数字人矩阵、推出“5G+AI+北京时间+北京市16区+N”的融合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打造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4K超高清多语种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为北京市大兴、顺义、石景山、平谷、丰台等5个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真人数字人制作和节目生产管理服务,逐步打造北京媒体领域数字人应用新生态。

三、政府部门扶持引导有力有效

媒体融合创新技术与服务应用遴选推广计划通过组织技术企业与媒体的对接、扶持项目落地、开展专题培训辅导,数字人、全息影像、H5融媒编辑器、AI辅助创作等,一大批技术产品在各级媒体获广泛应用,在创新媒体产品形态、拓展媒体服务功能、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打造成服务媒体融合技术领域的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支撑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参与的单位涉及全国近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机构和企业。建立集聚近200家企业363项技术项目的媒体融合智库,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通过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目前已扶持了29项技术落地北京市区两级媒体,同时通过技术推介等形式促进近30余项技术间接达成合作,30多个遴选入库的优秀项目在域外媒体实现了落地应用,较好发挥了遴选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扶持资金的集中性谈判、集约化供给、轻量化服务,既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性,又减少了媒体的选择成本和盲目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作为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广播电视因科技而生,因科技而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广电行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先进技术赋能,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用先进技术赋能行业发展各个环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持续以项目为核心,以建立推广媒体融合领域“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为目标,通过资金扶持、技术产业实践推广等方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要准确把握新技术应用新变化,推动节目创新创优。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科技含量和科技应用水平,应成为衡量节目质量和节目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要指标。推进节目创新创优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始终保持对新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努力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使之为节目创新创优强基赋能、出新出彩。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政务、商务、服务领域方面的深度应用,催生出更多媒体融合的新产品和新业态。

要加强扶持引导。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推动建立媒体融合发展基金,加强优秀企业和项目的孵化,引导产业瞄准高质量集聚发展。进一步探索技术集约化供给模式,解决技术应用不适配、价格高昂、需求难解决等问题,有效减轻基层媒体技术的应用成本,促进先进技术在基层广电媒体的应用,为媒体融合往纵深发展持续输血赋能。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