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就像一把“双刃剑”:其进步力度越大,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贡献就越大;同时,确保人工智能以安全、负责任方式发展的任务也就愈加繁重。这就需要相关方面的立法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才能使其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2023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包括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应用等。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类似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诈骗领域得到了“首先”运用。耳听不为真,视频不为实,将来眼见是不是为实也存在疑问。这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引发的负效应。
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日前,英国政府宣布,科技创业者伊恩·霍加斯将领导新的特别工作组,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英国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主办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峰会。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面对人工智能的磅礴发展势头,确实需要我们在立法立规上未雨绸缪以保障其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布了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工智能法草案》。
但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为按照立法程序,草案将由国务院相关部门起草,然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继而才能提请立法机关审议、表决。
面对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新态势、新问题,尤其是安全领域的风险问题,希望这一立法过程能够尽早实现。当前,中国尚无全国层面统一的《人工智能法》,也就是在这一关键领域缺少一个“基本法”。
立法保证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是一个方面,同时要兼顾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根据《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的数据,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680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同比增长33.8%。现在,多地就提高财政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提出了相应利好政策,许多地方都看中了人工智能这片发展的蓝海。
今年5月,欧盟方面的《人工智能法案》在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这是全球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的综合性全面立法。《法案》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政策优待。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英国认为,到目前为止,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投入的资源一直不足,这也是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立法立规建设方面可以借鉴的。
去年9月,上海、深圳等地先后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两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产业边界进行了规定。随着ChatGPT等产品发布,今年4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人工智能发展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约束。地方上已经有的立法实践经验需要汲取,并吸收到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工智能法草案》中来。同时,国际上在相关领域的立法和监管经验也需要高度重视。总之,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抓紧立法,并且因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立法和修法还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