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将至,5月21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高招联合咨询会,全国70余所高校汇聚北科大,全方位为考生家长提供高考招生咨询。据悉,本次咨询会共吸引了近3000名考生和家长参加。在咨询现场,志愿填报、转专业政策、就业前景等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另外,由于ChatGPT引发的热潮,人工智能专业受到家长的关注。
校园开放日当天,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招生政策宣介会,介绍学校招生亮点、政策变化和今年新增单独招生专业情况。其中,该校今年首次单独招生的人工智能专业受到关注。据介绍,2023年,学校人工智能专业将面向全国招生约90人。独立招生后,本科的教学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加入了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之类的偏软件类课程。
家长普遍关心志愿填报、转专业政策、就业前景等问题
当天,北京科技大学举办2023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联合咨询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0余所京内外高校汇聚北科大,提供招生咨询。
家长在高校展台前咨询。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早上8点,高招咨询会刚刚启动就吸引了大量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孩子入校后专业不合适,是否可以转专业?都有什么要求?“现在人工智能很火,是不是本科毕业就比较好就业?选考科目是什么?”在各个展台前,家长就关心的问题向学校提问。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一边发放材料,一边向考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咨询现场,还有学生志愿者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报考和在校学习经验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记者在现场看到,咨询会开始一个多小时,有的家长们就已收获颇丰,获取了很多报考材料。“这么多高校聚在一起提供咨询,还是比较方便的。”现场一名家长表示,参加咨询会可以对感兴趣的高校有个初步了解,后续他还会关注其他高校的校园开放日,以便在填报志愿时获得更多帮助。
作为活动的“东道主”,北京科技大学还向社会全方位展示学校的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成果。
双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无人机……在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展台前,高科技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现场老师介绍,这些作品都是学生自主设计的。
为便于考生更深入了解学校,北京科技大学面向考生和家长开展办学成果展等活动,并于当天开放了校史馆、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学院楼宇及部分实验室等,让考生和家长零距离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展示机器人。图/北京科技大学
北科大人工智能专业今年首次单独招生,面向全国招生约90人
在当天的校园开放日上,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招生政策宣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校招生亮点、政策变化和今年新增单独招生专业情况。其中,该校今年首次单独招生的人工智能专业受到关注。
从“深蓝”到AlphaGo,再到聊天机器人ChatGPT,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韩宁宁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专业的相关情况。她表示,为了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推动学校信息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2022年8月,学校决定在原来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专业以前是隶属于自动化学院的,按照自动化类大类招生,2023年起,人工智能专业将单独招生,招生分数可以参考往年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类在各省份的招生分数线。”韩宁宁说,2007年成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的前身,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35所大学之一,经过16年建设,成功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北京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那么,今年单独招生的人工智能专业招生规模多大?跟往年相比,在培养方式上将会有哪些变化?韩宁宁表示,2023年,学校人工智能专业将面向全国招生约90人。独立出来之后,本科的教学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一定改革,“我们加入了很多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之类的偏软件类的课程。”
同时,韩宁宁还介绍了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情况。她表示,学校汇聚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学者等优秀人才。“我们专业特别注重产学研结合,跟很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韩宁宁介绍,该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性强,以信息科学和智能科学为基础,涵盖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多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本科生的深造率在60%以上,学生就业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及信息通讯、装备制造、金融业、航空航天、医疗、高校、科研院所等各行各业。
另外,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曹文斌介绍了学校今年新增本博贯通班情况。2023年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精尖班(简称“材料高精尖班”)和理科 试验班(纳米科学与工程本博贯通班,简称“纳米贯通班”),两个本博班全国共招收60人,每个班招收约30名同学, 该班级将汇聚学校材料学部优质师资和科研平台资源,开展科研型学习,致力于培养新材料、芯片制造等领域战略领军人才。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