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是近两周的一个绝对热点,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后,5天突破百万用户,2023年1月末就突破1亿用户。
2023年2月2日,微软官方公告,旗下产品全线整合ChatGPT。2月7日,微软展示了集成更先进的人工智能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的搜索引擎Bing和Edge浏览器。在发布会上,微软展示了普罗米修斯能干的几件事情:制定旅行规划,提供购买建议,而且完全是交互式的,可以提需求,可以修改,非常智能,还可以阅读材料,并提炼出要点,对比财务报告等等。
真正的人工智能已经来了,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目前国内还不能非常方便地访问和体验(ChatGPT支持中文,如果可以直接访问,现在用户数至少翻一倍了)。朋友圈里,朋友们狠狠“调戏”了ChatGPT,发现小家伙不单嘴甜反应快,还真的可以写代码、分析报告。
提升效率、产业升级、抢白领的饭碗?在智能型AI(指代ChatGPT这类,区别于小冰这种小白型AI)出现之后,影响远远不止这些。我认为随着智能型AI开始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整个人类社会将会面临巨大的分化和重构。
提示:以下完全是个人随想,不基于任何事实依据,请不要随意代入现实场景。
首先,智能型AI会大幅降低知识的“门槛”。
以前,认路、会看地图、能记住公共交通线路这三项,绝对是城市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技能,更是某些行业(如出租车)的执业壁垒。有电子地图和GPS定位后,有驾照会开车基本就可以开始做网约车司机。
以前,有个职业叫代笔或者捉刀,是帮人写信,因为那个年代会写字的人不多,客人口述代笔就帮着记录,也有帮忙重新斟字酌句的。随着教育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就算不擅长写字,也可以法条语音。
以前,需要看多少书才能认识的植物、动物,现在拿起手机的“识物”功能,结合搜索功能,很快就能获得全部信息。
曾经的知识,迅速贬值为信息。智能型AI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从而打破很多行业的知识壁垒。
随着行业壁垒被打破,初级职位消失,一部分行业进入壁垒迅速上升,另一部分则迅速平民化。只分专业和懵懂,中间的“了解”、“熟悉”变得没有意义。行业的快速变化,很可能是80、90、00后们人生必经的“剧烈阵痛”。
其次,“娱乐形势”会变得面目全非。
爽文小说影视片、工业糖精偶像剧、线上游戏线下桌游,这些娱乐方式的设计是从目标群体中取最大公约数。能沉迷,但需要持续刺激。成瘾机制中少许加入定制化的推送机制,短视频就比前面这些前辈厉害了很多。智能型AI能做到多好,人性的弱点会被放大到多少,大部分人被“拿捏”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就像被圈养的羊。
在伴随智能型AI成长起来的一代看来,“机械式思维”价值极低,但凡规则确定,问题能解,AI都会比人做得好,而且是又好又快。但是提出问题会变得非常稀缺:既然问题都有解,那提出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被同一个(组)AI“驯化”的人,就像现在被应试教育和消费主义浇灌出来但又没有真实文化背景不会说方言的孩子,强调个性又殊途同归。AI们懂得更多,说话又好听,一定群体内的“统一思想”肯定会更容易。
最后,人群的区分或许不是更小,而是更大。
未来的穷人,可能是不主动产生数据的绝大部分人,在AI框定的范围内“工作”和生活,为AI提供能量和必要的物理活动。每个人都太过相似,所以想要在人群中多冒出一点来,就需要巨大的能量。
对人们来说,物质上能基本满足已经是最好的状态,城市就好像新时代猪圈,干净卫生且不愁吃穿。人的分化会在出生时就决定,从小没有受到AI“驯化”,自主独立去认识世界的人,才能以AI为工具。就像《后浪》描绘的群体,模糊生产和消费的边界,主动产生数据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对于智能型AI,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有三个想法:
1、年纪不小的,赶紧主动去接触,虽然目前障碍有点多;
2、年纪还小的,赶紧主动去接触,但也要有限度,保持人的独立性;
3、年纪极小的,有多远离多远,一旦沾染上,可能就甩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