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

聚焦“数据二十条”—— 数据基础制度与数字经济发展

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3-02-21

原标题:聚焦“数据二十条”—— 数据基础制度与数字经济发展

2月1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聚焦‘数据二十条’——数据基础制度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数据二十条”为背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反垄断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学术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邀请业界翘楚与杰出学者,围绕数字化与经济社会新形态、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发展趋势、数字基础制度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次论坛分上午场主论坛和下午场分论坛一、分论坛二。

主论坛

主持人:翁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

副系主任、 教授

主论坛由翁翕教授主持。以下内容按演讲嘉宾发言顺序依次呈现。

致辞

致辞演讲: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

刘俏院长为论坛致欢迎辞,并做主旨演讲。刘俏首先提到,在数字经济方面,光华不仅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同时,光华思想力智库也一直把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接下来,刘俏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角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节点需要更加积极的投资。

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动能方面,刘俏表示,想要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仍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发展数字经济是最重要的增长来源之一。通过数字化、产业互联网、虚拟经济等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再工业化”,保持大国工业地位,有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再工业化”进程将带动新基建投资,也能带来巨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聚焦节点行业投资密不可分。生产网络节点行业的投资带动上下游,使得中国经济形成一个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生产网络,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交互非常紧密。数字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节点。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显示,产业层面的5G技术应用通过生产网络的传导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量。同时,他强调政策需要聚焦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节点行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政策,更好地迎接数字经济的新未来。最后,刘俏以一个行业的颠覆式创新为例,强调巨大变革的时代值得期待,也是未来信心的来源。

模块一

模块一以“ 数据资产与要素市场建设”为主题,政策和产业界高层齐聚一堂,分享中国数据资产发展情况,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主旨演讲:杜 平

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

杜平先生从为何要重视数据要素化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杜平指出,我国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并明确提出推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会率先在国际上取得发展先机并带来示范效应。目前,我国对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需要至少在三方面破解发展难题。一是数据要素确权问题,现“数据二十条”搁置所有权,用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来界定数据权属,是追求先期取得实效的举措,理论上也具有重大创新;二是数据要素价值变现时的价格形成机制,现在相关机构也开始启动探索实践,试图通过已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在撮合数据交易过程中,帮助入市企业和机构对拟交易数据开展包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匹配场景、算法定价等工作;三是数据资产入表,这将对整个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产生基础性关键性利好。这件事一些机构或企业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应该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试错,寻求可行路径。总之,中国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建立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战略规划及顶层设计,非常有利于指导和规范各地的创新性实践工作。

主旨演讲:杨永胜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

杨永胜先生提出,数据已经成为数智时代的全新“能源”,我国的大国优势亟待由数字化来聚合释放。党的二十大后,《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相继发布,共同保障数据要素的合规高效流通利用,与此同时,存储、区块链、物联网、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正共同推动数字经济进入由数据要素驱动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根据数字经济已经展现的韧性和潜力,认识数字经济作为“国之大者”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演讲中,杨永胜还介绍了华录集团拥有的全球领先的蓝光存储技术、自研超级智能混合存储技术的技术特点及优势,以及华录集团依托核心技术所构建的数据要素“收、存、治、用、易”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并重点介绍了在理论引领下,华录集团为推动数据价值实现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华录集团的数据价值化创新路径向经济社会广泛赋能的有效性。

主旨演讲:王志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副院长提出,数据作为新的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初步显现,尤其在三次产业,数据经济贡献度约为1.07%。我国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正当其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和实现全球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方面意义重大。王志勤对“数据二十条”所聚焦的数据产权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安全治理制度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王志勤对数据价值化和数据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数据制度的建设过程是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市场流通和技术运用三个路径来实现。希望在“数据二十条”框架下不断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积极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

主旨演讲:刘建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

刘建兴副所长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对要素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深化要素改革的关键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数据要素呈现突出的公共产品属性,表现为数据利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具有产权复杂性、交易多元化、技术依赖性强等特征,因此在制度设计方面,要处理好数据产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的关系、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关系。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着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化程度不高、法治化程度不高、管理落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监管与创新、国际与国内四对关系。未来进一步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近期重点推进国内基础性制度建设,中期完善制度设计和推进实施,远期建立制度成熟、全面实施的数据制度并积极争取数字治理的国际话语权。

模块二

模块二以“ 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新形态”为主题,跨学科的杰出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望数字时代中国经济新形态的发展蓝图。

主旨演讲:周黎安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

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

周黎安教授从中国改革的制度逻辑角度,分享了对“数据二十条”的理解和思考。他强调,数据要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数据具有非竞争性和规模收益递增性,应该最大范围地去采集、生产、分享和利用;另一方面,数据带来了隐私性、安全性问题。周黎安指出,经济学讨论基本围绕数据产权应该属于消费者、企业、还是政府这一问题展开。中国这次推出的“数据二十条”,在处理数据要素问题上采取“三权分置”法,定义了数据资源持有权,尊重数据资源当前持有者(大部分是企业和政府)的既有利益,赋予数据加工权和经营权,核心是淡化所有权,同时最大限度地强调使用权和收益权,鼓励数据的进一步采集、加工和流通,做大数字经济的蛋糕。周黎安表示,“二十条”的颁布,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改革的制度逻辑,强调产权改革的确权次序和渐进过程,鼓励地方政府围绕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展开竞争,更好地实现和创造数据价值,进而为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务实、开放、面向未来的制度基础。

主旨演讲:邱泽奇

北京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

邱泽奇教授从社会学角度分享了对“数据二十条”的理解。邱泽奇指出,数据要素和资本要素一样,具有整合能力,是一个整合和驱动其他生产要素价值倍增的机制,是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邱泽奇从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了数据产权问题。他指出,数据的生产/产生、信息的获取和价值的产生,涉及多元复杂主体以及权利分配。他表示,“数据二十条”初步搭建了中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产权的三权分置,是对传统产权理论和制度的拓展,淡化了所有权,强化了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认定了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本质区别。“二十条”对非实物产权的探讨是在之前非物质产权探讨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得多主体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权利收益进行分配。最后,邱泽奇提出,收益权是数据产权争议的核心所在,是一个真正构建新产权制度的基础,也是用数字红利分配机制弥合数字鸿沟的制度性机会,目前尚缺乏可以普遍接受的实践模式,还有待政府、业界和学界共同探讨。

主旨演讲:宋 洁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

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宋洁教授就数据要素的价值评估与分析利用进行了主旨演讲。宋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更应该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去理解数据在不同阶段而发生的价值变化。宋洁对此特点下的数据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可分别对应数据的产品化交易与数据资本化所带来的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两种数据价值实现方式,来进行数据产品化评估与数据增加值评估。此外,宋洁也指出数据隐私与数据价值同为数据要素治理的核心,两者间的权衡是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建设中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数据价值实践中须重点探索的技术领域。最后,宋洁通过对数据要素在“双碳”、能源等领域实践应用的举例,向我们讲述了数字化时代中“以能源大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现代能源和物理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未来能源和数字科技融合为核心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为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开辟新途径”的美好创想与可期未来。

主旨演讲:王汉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教授

分论坛一

分论坛一围绕“ 数字技术与数字产业发展趋势”主题,业界高层齐聚一堂,分享尖端的数字技术和前沿的产业趋势,围绕不同领域的数字产业前景展开热烈讨论。

主持人:仲为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副系主任、副教授

分论坛一由仲为国副教授主持。以下内容按主旨演讲嘉宾发言、圆桌论坛顺序依次呈现。

主旨演讲:苏 萌

北京百分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教授

苏萌董事长分享了他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和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苏萌强调,目前大量传统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已经进入纵深阶段,需要各种技术的融合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他以百分点科技服务中国中免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案例阐述了全链路数字化如何驱动企业效能提升。苏萌提出,产业数字化对数字技术企业的新要求是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场景融合。

根据百分点科技亲历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的经验,苏萌指出,数据科学的目标就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操控,研究对象就是数据价值链的实现。百分点科技致力于运用数据科学通用工具,搭建标准化、一体化的平台,实现数据价值的共性能力。

苏萌总结未来大数据行业需要深入更加细分的行业,需要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还需要专注“专精特新”,更好地实现大数据行业真正的价值。

主旨演讲:苏岳龙

高德地图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苏岳龙博士围绕着数据智能化、低成本经营的方法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苏岳龙博士首先介绍了SaaS这种“软件即服务”低成本、可复制的数据智能化运营模式,使数据在合规的情况下,在传递过程中通过服务实现价值增值。以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场景为例,其商业闭环逻辑是:构建“三赢格局”商业模式,即实现企业、政府和民众的利益最大化,让老百姓出行更美好的同时实现政府为企业提供的交通咨询服务买单。他强调,整个数据价值链在合规地实现“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逐层递进的过程中,可以概括为“四个正确”,即:通过开发的系统或平台实现将“正确”的数据转化为“正确”的信息后传递给“正确”的受众,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苏岳龙博士强调了“数据二十条”中安全治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数据产权评估、流通交易过程中来自于更新频率、企业资质、准入门槛、数据确权、质量保证、资产认定等目前所遇到的挑战。

主旨演讲:王鹏翊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鹏翊副总裁分享了建筑行业作为最传统的行业之一实现数字化的逻辑。王鹏翊介绍,建筑业经济规模非常大,然而管理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建筑行业数字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作业的数字化,围绕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到制造、到施工、到交付的过程,把一些核心环节、关键场景数字化;第二个方面是公司管理的数字化,公司对项目、财务、OA、项目管理的数字化;第三个方面是从生态维度,通过数字化把不同公司通过同样的流程链接到一起。王鹏翊指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在2000年之前大部分是单点的工具数字化,2000年到2010年是流程的信息化,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是大量现场数据的产生过程。对建筑行业来说,数字化的收益是指数级增长的,大部分企业现在还没有过这个临界点,还处于耐心区,未来希望建筑行业数字化能够度过临界点,迈入甜蜜区。

主旨演讲:吴志刚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

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专家委员

吴志刚副主任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数据可信的服务体系助推经济的发展的核心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具体地,吴志刚就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第一,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面临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可以归为三个特征:规则逐步清晰、能力加速提升、产业蓬勃发展;第二,信任危机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各方对数据空间中的相关主体、对象、活动的不信任,主要表现为:主体能力信任危机、权责分配信任危机和行为合规信任危机;第三,构建数据可信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从推进数据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数据可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数据可信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一个数据可信的服务生态体系等方面,加强构建数据可信服务体系,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撑,为数字经济的各方主体开展数据活动提供信任保障。赛迪研究院作为“2049数据合规可信行动计划”主要发起者,希望与相关研究机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数据可信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共同打造一个高价值、高可信、高安全的数字生态。

主旨演讲:谢先运

北京科旭威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谢先运董事长介绍了智能拍摄系统领域的应用、发展和未来方向。

谢先运指出,智能拍摄系统的概念是2020年正式提出的,在2022年被工信部确定为重要的产业方向。万物视频化下的智能拍摄技术根本逻辑是基于底层技术的成熟,它的产业链连接了视频的采集、传输、控制、播出等等。智能拍摄技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高效。

谢先运介绍了智能拍摄系统在航天军工、党政机关、医疗教学、体育赛事、服务运营等领域的应用,强调了智能拍摄系统在人工无法拍摄的场景中,提供高质量视频、保持数据安全等领域的能力。

谢先运提出智能拍摄系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能够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智能拍摄技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技术分级,科旭威尔正在积极制定分级标准,也十分期待未来智能拍摄系统产业协同发展。

圆桌论坛

分论坛一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可能对产业和企业发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技术,可能引发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各类企业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发展的趋势,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如何有效地构建更好的生态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分论坛一发言嘉宾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分论坛二

分论坛二围绕“ 数据基础制度与数字经济治理”主题,各界翘楚齐聚一堂,分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对数字经济治理的深刻理解,碰撞思想的火花。

主持人:刘晓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系主任

金融硕士项目执行主任、教授

分论坛二由刘晓蕾教授主持。以下内容按主旨演讲嘉宾发言、圆桌论坛顺序依次呈现。

主旨演讲:郎佩佩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

郎佩佩女士以“数据交易所的定位与发展路径”为主题介绍了数据交易所的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郎佩佩指出,因为数据是非标准化的,所以数据交易所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她指出数据交易所面临的难点包括原始数据不能直接交易、场内场外诉求不同和数据的估值和定价。数据交易所要从数据安全和利益分配的角度建立起可信的流通体系。交易所不是一个登记部门,也不是一个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服务部门。

郎佩佩接下来介绍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主要工作,一是整个数据要素市场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交易内容的分级分类,三是交易机制的设定,四是生态标准的制定。她还分享了公共不动产数据与普惠金融、公共医疗卫生数据与民生场景和数据交易与气象领域的具体案例。她强调要保持对新领域的探索精神,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也将是一个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过程。

主旨演讲:乔 晗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与学位部部长、经管学院教授

乔晗教授以“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为主题进行了解读和分享。乔晗教授指出,“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是“数据二十条”为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利用、释放公共数据价值所提出的重要举措,并围绕“数据二十条”中关于公共数据的内涵、权属、开发利用模式、确权授权的原则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解读。展望未来,乔晗教授提出,要构建科学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清单,确定可以有条件开放和授权运营的公共数据范围。要制定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和传输标准规范,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格式规范、技术规范、质量规范等作出明确规定,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流通。要探索公平合理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收益分享和分配机制,探索认定多样化的收益分配形式,构建灵活的收益分享和分配模式。她提出,要深入探索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的跨境流通机制,推动数字经济的地区性规则汇聚形成中国规则,积极与国际规则接轨,在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中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主旨演讲:熊鸿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熊鸿儒研究员分享了他关于数据要素流通的思考。一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正迫切需要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特别是要改善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其中既包括传统要素,也包括数据要素等新型要素,要通过要素市场建设使得数据要素充分流通。二是应当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这是平衡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不可能三角”的关键,其核心是降低要素交易成本。应当从增量改革入手,开发新的场景,满足新的需求,进而形成新的规则。三是应当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相较于非竞争性,数据要素更多的具有非排他属性,既不能完全类同于阳光,也不能完全类同于石油。数据都需要经过专业流程的加工,其产生的附加值导致了竞争性。围绕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他从应对增长悖论问题出发,指出要着力推动公共数据特别是政务数据的合规高效开发,重视大型企业数据的数据生态有序开放,解决可能存在的资源错配的问题。还应通过数据驱动的创新,带来科研范式的创新,使之最终作用于经济的增长。

主旨演讲:徐云程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徐云程副主任以“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态与新机遇”为主题展开了分享。她指出,数字化对于一些行业和企业而言仍然是奢侈品,既要看到数字化的宏大愿景,又要关注到很多尚未完成信息化的中小企业。科技生态、产业生态和规则生态是数字经济的三大基石。她期待依托中国的产业基础,结合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与规则体系平行推进、互相反哺,创造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范式。徐女士以疫情期间的一家医疗企业为例,说明了如何从产业出发,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产生社群,进而衍生出零售和金融业态,带来增量。徐女士还指出了企业数字化中的几个痛点,一是中小企业对于投入产出比高度敏感,需要明确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二是数字化中的合规及伦理问题,需要构建基于法律法规的、以技术为保障的、合乎伦理的新型LET合规体系,为企业系上“安全带”。三是政产学研用的新机制问题,需要发挥枢纽型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产业、技术和规则三个生态的触达、沟通和协同。最后,需要由政府、企业、学界、公众、产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来构建数字信任新形态。

主旨演讲:杨 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部副总经理

杨渊女士以“数据驱动的征信和动产融资服务创新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杨女士介绍了征信系统、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三大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她指出,“数据二十条”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类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提出加快推进数据采集和接口标准化、促进数据整合互通等方向,为未来征信行业数据共享提质增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实现全国七大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和查询,并实现部分试点城市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担保登记信息及全国著作权质权登记信息的统一查询,促进了上述担保登记信息的高效使用。征信中心搭建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也成为应收账款融资以及政府采购融资领域重要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面向未来,征信中心将从数据要素配置及标准化、数字科技手段应用、数字化产品服务创新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构建等方面发力,推动征信和动产融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圆桌论坛

分论坛二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如何以科学的制度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转换,面对数字经济时代、ChatGPT等新技术个人专业、职业方向的选择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分论坛二发言嘉宾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本次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并通过中国网财经、新浪财经、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中新经纬、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网易财经等媒体记者参会、报道。

光华思想力”是北大光华的智库平台,旨在立足新时代中国,遵规范的学术标准,循前沿的科学方法,做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光华思想力”扎根中国大地,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和商业实践开展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市场规律和趋势,服务企业前沿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商学教育,支撑中国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敬请点击公众号名片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光华思想力论坛”。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