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教育|商汤

ChatGPT全球风靡,人工智能产业北上广深哪城强?

作者:雷科技发布时间:2023-05-24

原标题:ChatGPT全球风靡,人工智能产业北上广深哪城强?

2023年初,随着“ChatGPT”在全球风靡,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市场也一扫去年的颓势,随之爆火,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各领域都飞速发展起来。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划分解读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由数字计算机控制的,可以感知环境、获取知识进而能够实现理解、思考、推理、解决等高级行为的数字科技技术,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布,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其中,“基础层”为整个产业提供硬件设备和服务,作用犹如整个产业链的地基;“技术层”是为产业提供算法和关键技术,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应用层”则是落地在细分行业场景的AI技术应用,而“ChatGPT”就属于最下游的“应用层”。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大体布局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人工智能企业12408家,其中60.7%聚集在京沪粤三地。

目前,国内主要的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区也大都集中在这三地。

资料来源:PDS(亿翰园区产业通)

我国重点省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是我国AI产业的中心城市。

北京——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

从行业地位和产业规模上来看,北京一直是我国AI产业的领导者。无论是从企业的数量、质量,还是从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上来看,北京在这四座城市中一直是独领风骚。在软件平台、无人驾驶等领域领跑全国,重点聚焦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产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垂直应用领域。

截止到2022年末,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3018家,其中核心企业有1048家,皆位居全国第一,并形成了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据统计,这三个区AI企业数量占到全市总数的71.7%,与AI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更占到全市总量的87.4%,区内还建有多个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其中,海淀区依托自身强大的教育资源,聚集了北京大多数注册资本在1亿以上的大型AI企业,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第四范式、云知声等北京本土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区大学园以及中关村产业园区附近。

上海——中国人工智能“第一城”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内一直是处于领先位置。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据上海市经信委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3065.8亿元,全年总投资达805亿元。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当前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大体上覆盖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所有领域,其中约2/3的企业集中在应用层,产业以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自动驾驶为重点,部分企业已拥有国内先进的计算机视觉、AI芯片制造等技术。本土知名度高且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有依图科技、深兰科技、图漾科技、森亿智能、斑马网络等。

目前,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高新四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为中心的上海AI产业“4+X”布局,业已初步成型。据统计,上海注册资本1亿以上的大型AI企业,几乎都分布在这四大产业聚集区中,其中包括入选《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17家重点企业中的7家。同时,这四大产业聚集区正积极带动区域周边,如虹桥智谷、市北高新等区域高速发展。

广东省——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进省”

广州和深圳分别是广东省内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和深圳分别拥有人工智能企业974家和1432家,创新创业尤其活跃。据估算,截至2021年,两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合计逾1500亿元。

目前,广州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天河区、黄浦区和南沙区,并已经形成了天河智慧城、广州软件谷、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鱼珠片区、琶洲核心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多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大型AI企业,集中分布在天河、黄浦两区。

而深圳则在罗湖、盐田、龙华、坪山、光明等地建设了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并形成了以高新区、湾片区、南山区以及深汕湾机器人小镇等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两廊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已经初步成型。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以上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山区、福田区和龙华区。

结语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国家把人工智能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深度融合,普及场景应用,加速培育市场,鼓励开放合作。

就北上广深四地而言,北京在人工智能整体发展上要领先其他三座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在基础层技术领域有着明显优势。北京不仅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AI企业,而且从事基础层研究的企业占比也最高,约为11%,其中还包括商汤、寒武纪等上市企业。另外,北京还拥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众多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尤其在云计算领域,北京企业数量更是占到全国的一半。北京雄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实力,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硬件支持。

与北京相比,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上海,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上,这得益于上海良好的商业环境和丰富的AI商用场景。而且在基础层技术研发方面,上海虽然在企业总数、占比上不如北京,但在基础研究水平上却毫不逊色,既有技术水平一流、可与商汤比肩的依图科技,也有在组织体制上开创性地采用了“科学院+公司”模式以及在AI软件算法和硬件制造上“双强双硬”的深兰科技。

而广州和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大的亮点和优势,则是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的深度参与。尤其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人特别多。云天励飞、海梁科技等一些企业虽说规模不大,但却充满活力,所涉及的领域和场景也非常丰富。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北上广深四地AI产业走了不同的发展路线。北京依托人才和基础硬件优势,走上了“B2A”即“以基础研究带动落地应用”的正向发展路线;与北京正相反,上海则凭借在技术落地和场景应用上的优势,走上了“A2B”即“以落地应用倒逼基础研究”的逆向发展路线;而广州、深圳靠着高校和民企的加持,基于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走上了“A+B”即“落地应用和基础研究交互并进”的发展路线。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这三条发展路线各有千秋,从目前实际效果上来看,也不能说谁更高一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人工智能产业和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的背景下,一座城市要想真正很好地发展AI产业,当地政府一定要大力扶持本土企业,而不是走捷径,通过招商引进外地企业来提升自己的产业实力。

总书记一直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同样,一座城市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也一定是自己培养的,而不是靠引进的,尤其像人工智能这一类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引进只能短时间快速提升行业影响力、产业规模以及产品技术水平等表象实力,但却不能解决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配套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因此,大力扶持本土企业,自力更生尤为重要。试想一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尚处于高速发展中且市场还不成熟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基础研究所必需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支持,还是技术商业化和产品落地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哪一样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业务上的支持。

当然,自力更生不是说不需要引进,而是要在大力扶持本土AI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再适当引进外部先进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来推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总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眼下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同时还存在核心技术缺乏、商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但中心城市的发展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未来,随着各地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推动企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必将突飞猛进,并有望抢占世界领先地位。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