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OpenAI

ChatGPT打开AI新纪元,谁会成为“中国的OpenAI”?

作者:郭施亮的博客发布时间:2023-02-25

原标题:ChatGPT打开AI新纪元,谁会成为“中国的OpenAI”?

ChatGPT火爆后,许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比尔·盖茨公开强调,“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与个人电脑、互联网同等重要”;埃隆·马斯克感叹“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英伟达CEO黄仁勋则认为ChatGPT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iPhone 时刻”。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发现,ChatGPT的成功,并非是一次技术理论的跃迁,而是一次大力出奇迹的工程创新。这个被一些学者不屑一顾的成果背后,是OpenAI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于是,不断有人追问:谁会成为中国的OpenAI?

由于大环境的差异,OpenAI如果诞生在中国,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成绩。相比高喊虚无缥缈的技术理想,我们更加青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在不恰当的时间,选择了超前的赛道入场,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两个结局:一鸣惊人成为行业先驱,亦或是一落千丈被写入史册,成为“先烈”。

AI领域,尤其如此。

尽管近年来政策频出,大力支持AI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把视线拉长,AI并不算非常成熟的技术,如今学界关于AI还有诸多待解的谜题,更不用说在AI概念出现早期,许多人甚至将其看作“炼金术“一样的伪科学。由于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早期并没有及时跟进研究。

但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已经没有人会轻视中国在AI领域的实力。

ChatGPT的火爆下,王慧文、王小川、李志飞等大牛纷纷入场,投资人也在争先恐后与他们建立联系——没人想要错过新世界的第一场盛宴。

而在这场盛宴中,2001年成立的小i机器人,注定是自带光环的主角之一。

一、走在时代发展的节拍上

1956年夏季,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办了一场长达两个月的十人研讨会。会议由麦卡锡(McCarthyJ)、明斯基(Minsky ML)、罗彻斯特(Lochester N)和香农(Shannon CE)共同发起,并邀请6位年轻的科学家参与。

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而此次会议的两位发起者——麦卡锡和明斯基则被成为“人工智能之父”。

就在人工智能概念席卷欧美之际,苏联对这一外来物种表现出强烈抵触,甚至斥其为“资产阶级的反动伪科学”。受此影响,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也迟迟没有正视人工智能这项看起来十分科幻的“新技术”。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允许相关人员进行人工智能及控制论研究,但因地缘政治影响,人工智能在中国学术界仍被看作是一种“炼金术”,是“伪科学”。

直到改革开放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春天。

一个小插曲在如今看来意味深长。当时,吴文俊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这对有心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等学者纷纷主张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但遗憾的是,由于此前封禁时期的刻板印象,不少人工智能学者都将“人工智能”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甚至将两者混在一起研究,舆论也极其反感这个虚无缥缈的“伪科学”。这都导致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初期走过了一段弯路。

好在,新世纪伊始,人工智能终于柳暗花明。

进入21世纪后,政策开始为人工智能保驾护航——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工信部重大项目等各种国家基金计划支持。

趁着这股人工智能新风潮,2001年,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这便是小i机器人的前身。此后,小i机器人走出的每一步,几乎都踩在了时代发展的节拍上——学术界开始从0到1搭建我国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而小i机器人也开始从0到1搭建护城河。

2006年8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其他学会和有关部门,在北京举办了“庆祝人工智能学科诞生5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彼时,成立5年的小i机器人已经有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到了2009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牵头组织,向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提出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建议。该建议指出:现在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今天培养的智能科学技术高级人才大军,正好赶上明天信息化向智能化大规模迈进的需要。

就在同年,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臻智能)成立,并整合收购原小i机器人品牌和赢思软件的核心AI技术,小i机器人正式形成商业闭环,开始在B端市场步步为营。

后来,小i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回忆起创业初期所经历的坎坷,曾感慨道:“我们太早进入了这个行业。”

但幸运的是,过早进入并没有将小i机器人推向悬崖,反而让小i机器人在中国AI市场上夺得先机。如今回看中国AI数十年的商业化进程中,小i机器人是一个先驱,更是一杆旗帜。

二、为什么是小i机器人?

一直以来,NLP都被成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放眼国内AI市场,能看到大把AI视觉公司,但NLP公司却不太常见。

因为NLP技术要让AI理解人类语言背后的含义,就需要海量且高质量的语料来“投喂”AI,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数据质量本身还是AI公司的模型训练方法都有极高的要求。最大的难点,便是让机器理解人类对话背后的大量逻辑与常识设定。

但作为最早投身NLP的企业而言,小i机器人已经对NLP技术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

早在2019年,小i机器人凭借“BERT+WWM+MT”单模型。在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的国际权威机器阅读理解评测 SQuAD1.1 挑战赛上,小i机器人凭借该但模型排名全球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名获奖企业均为“企业+学校”的联合开发模式,而小i机器人的模型则完全是自家研究院团队独立研发。

从技术上看,“BERT+WWM+MT”单模型分别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各个NLP基础能力模块,覆盖了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篇章分析等基础技术的能力。

曾任小i机器人CEO的朱频频在2018年的一次活动上表示:“我们做了十几年,从分词到标注再到文章的分类,里面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小i机器人还参加了情感计算的国际标准建设,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下一步,就是找到契合的落地场景,让技术自身的能量辐射向千行百业。

2006年,小i机器人以智能客服为切口,摸索到了一条商业秘径。

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当年,上海市科委与小i机器人牵手,让小i机器研发团队推出了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海德先生”。

此后,小i机器人正式转型做B端业务,切入智能客服领域。

就在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还只拥有一个文案或demo的时候,小i机器人客服系统已进入建行、工行等几十家大银行、三大通讯公司以及华为、联想、海尔、三星、东方航空、顺丰、通用汽车、万达集团、携程等几百家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不仅如此,小i机器人不仅可以提供线上的客服机器人,还能将这种智能交互能力和实体机器人结合,形成实体智能客服机器人。

小i机器人向实体机器人传授行业垂直知识,升级为一个虚拟的行业专家的身份回答相关行业问题,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也就是说,小i机器人的核心能力,实则是一个汇聚了大量专业信息的云端大脑,由此能够快速适配各行业细分场景的需求,迅速打开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在商用智能客服领域,小i机器人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已超过 80%。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小i机器人的收入也在大幅增长,并于2021年扭亏为盈。

如今,小i机器人正走到上市前夜,准备开启一段新征程。据最新招股书数据,小i机器人收入从2020年的1390万美金增长135%到2021年的3250万美金;毛利从2020年的660万美金增长226%到2021年的2160万美金,毛利润从48%增长到67%,减少硬件部分,增长软件服务;利润从2020年的亏损710万美金到2021年的盈利340万美金,净利润率达10%。

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迎接小i机器人的,将是一片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三、奔赴星辰大海

ChatGPT开启了AI的新纪元,也为NLP带来东风。

国盛证券报告表示,随着ChatGPT带来的算法突破,NLP能力上限会日益提升,有望在人机交互、智能客服、语音对话、AIGC、智能公文写作、机器人等领域持续落地。

在具体的技术落地上,NLP和公众更为熟知的人脸识别技术稍有不同——NLP一般很难作为独立产品单独出售,更多是作为底层技术,与智能语音、知识图谱等技术结合,以聊天机器人、机器翻译、知识库等产品赋能各个场景。

可以预见,AI领域未来将催生新一轮商业繁荣。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NLP核心产品规模为171亿元,带动规模为450亿元,而到2026年,核心产品规模将达到459亿元,带动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当然,商业繁荣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国家首次正是号召并推动开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技术开发。

2017年,国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别建立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突破和领军地位。

此后,中国AI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据IDC的数据,2019年,中国AI市场规模达到了约31.6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近100亿美元。

即使在国际范畴,中国AI产业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AI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名列第二。也正是这一年,小i机器人开始走出国门,奔向国际市场。

2018年,小i机器人率先在香港设立了亚太地区总部,并向东南亚、一带一路拓展业务,现已有多个项目在海外成功上线。目前,小i机器人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多语言版本,包含英文、繁体/简体中文等服务产品,并拥有多语种项目快速定制能力;并以完善的解决方案和在“AI+CC”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更多行业和市场,让世界都能看到中国AI的力量。

毋庸置疑,在AI这条路上,小i机器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从最初的彷徨到今天的笃定,小i机器人已经在NLP领域打下深厚根基。如今,ChatGPT的出现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AI上。

而现在,正是小i机器人厚积薄发的时刻。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