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科技信息“高大上”要表达得接地气、听得懂

作者: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3-05-29

原标题:科技信息“高大上”要表达得接地气、听得懂

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吕静。 主办方供图

如何让“高大上”的科技信息发布“接地气”?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吕静在会议期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在新闻发布准备工作中,她和团队经常会说“这个话太专业了,怕大家听不懂”。因此,他们每次都尽量将晦涩专业的词汇转化成老百姓能听懂、想得明白还能记得住的表达。

谈到近期引发社会热切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吕静说,她曾参与编制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些年也一直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AI会不会取代新闻发言人的岗位?在她看来,除了信息播报,新闻发布工作还需要有温度、有力度,“这方面我相信我会比人工智能干得更好”。

A

谈科技部新闻发布 晦涩专业词汇需要再加工,让老百姓听得明白

南都:公众一般认为科技部发布的内容“高大上”,发言人应该如何搭建桥梁,让信息发布能够更接地气,让大家听得懂、摸得着?

吕静:这确实是我和我的团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事实上,我们在内部准备回答口径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话太专业了,怕大家听不懂”。比如谈到量子,经常会用到“量子纠缠”这个词,大家就会很难理解。

所以我们每次筹备新闻发布时都会做这么几个工作:先请专业的司局提供相关的口径,这是非常专业、细致和精准的。到了我们这儿以后,要再加工,把比较晦涩专业的词汇,转化成老百姓能听懂、想得明白还能记得住的表达。

举例来说,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说了一个词“炎症因子风暴”,我们会给大家打个比方:病毒进入体内以后,由于病毒的免疫反应,人体内产生过度免疫反应,造成自我伤害,像风暴一样。这个在科学上可能不一定那么精准,但是在新闻发布中能让老百姓听得明白,听明白了你就不会害怕,也更有信心去面对。

B

谈科技部重组 未来担子会更重,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是发言人重要工作

南都:今年两会期间,科技部宣布面临新一轮改革重组,您所在的新闻发布团队如何应对此次改革,接下来在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方面如何向公众做好答疑解惑?

吕静: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一轮机构改革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新组建科技部。这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举措,科技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事业更重要位置。一方面,这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我们未来的担子会更重。中央科技委成立后科技领域可能会出台一些重大改革措施,这些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将是新闻发言人的重要工作。

同时,我们还会继续回应社会舆论的关切。大家一直很关注科技工作的进展,我们也会在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方面下更大功夫。

此外,科学知识普及也是我们科技新闻发布的重要内容。比如近期人工智能引起很多讨论,我们也会更多向大家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C

谈人工智能 新闻发布要有温度力度,我们能比AI干得更好

南都:您刚才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您本人有没有关注AI的发展?新闻发言人这个岗位是否可能被AI取代?

吕静:5年前我开始担任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在此之前,我是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曾参与编制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因为工作原因,我很早就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作为新闻发言人,我更多是从前沿科学所引发的新闻热点和舆情角度来关注这件事情。

您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新闻发言人”,我认为如果仅仅把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定义为信息的播报,那我想人工智能是可以取代新闻发言人的。但事实上,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还需要有温度、有力度。

在我看来,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信念和情感,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应社会舆论的关注,也会帮助我们面向不同的对象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些方面我相信我会比人工智能干得更好。

此外,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我们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了新工具和新平台,比如大模型的问答可能会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方式带来改变。

对于我们来说,技术在不断发展,公众的关切也时刻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化能力,满足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壮大主流舆论的需要。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潘珊菊 刘嫚 发自北京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