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彦宏
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3月16日14时,百度召开新闻发布会,百度CEO李彦宏宣布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个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但这场发布会令人失望的是,百度没有现场使用“文心一言”展示其功能,而是采用提前录好的视频展示,这也让人怀疑产品的真正体验,在发布期间百度港股股价一度大幅下挫10%。
“别人家是ChatGPT,我们是ChinaGPT”有人这样戏谑说道。
而根据百度的披露,百度“文心一言”并不会在发布会结束后就面向公众推出。在发布会结束后,百度会给接入合作的企业和媒体定向邀请码。这意味着,百度版ChatGPT现在并不成熟、尚不能面对公众推出。而在3月16日早间,就有一个网络聊天记录在外界流传,这个传言的内容是:文心一言将在今天发布,但可能存在漏洞,而要求百度员工必须时刻在线,在AI不能及时回应的时候“顶上”。
这还真的是“人工智能”。在ChatGPT火了之后,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纷纷表示要入局。美国硅谷的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为此打得不可开交;国内的百度、科大讯飞、复旦大学等大厂和知名学府纷纷出手,原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等科技大佬也一头扎入AIGC创业大潮。一些企业更是拿出了分分钟超越的架势。百度毫无疑问是这场ChinaGPT旋风中最着急的一家。
OpenAI的巨大震撼和1亿的用户数,令谷歌都发布了内部的红色代码,超过一半收入依赖广告的百度当然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这也被外界认为可能颠覆目前搜索引擎模式的产品。百度的行动很快。
之前的2022年第四季度,百度还展示了其基于文心大模型的两大产品——AI作画产品“文心一格”和产业级搜索系统“文心百中”。基本的是,你有的我都有,百度不差什么。2月,百度表示已有超400家企业宣布加入文心一言生态圈,同时百度多项主流业务将接入文心一言,包括百度搜索,以及基于百度智能云的智能语音助手小度、智能驾驶阿波罗(Apollo)等。调子起得很高,但最后呈现的产品确实让大家有点失望。这也是其股价大跌的原因。
做出ChatGPT的OpenAI公司目前的估值已经站上290亿美金,而这一家创立于2015年的人工智能硬科技公司,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当下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主流叙事。无论是“已经没有什么创新空间”,还是“用于创新的资源不足”,还是“硬科技被卡脖子”,这些在OpenAI面前都被狠狠打脸了。这也相当的讽刺。不论是大疆的无人机还是抖音短视频平台,我们的互联网技术似乎是横扫全球的,这也是近两年来国内和国际上一致的观点。
但实际上,互联网公司在做什么呢?外卖、游戏、直播、广告,大家都在同样的赛道卷来卷去。2020年,社区团购一窝蜂的上,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不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最后,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刊文提醒说:“互联网企业不应该只盯着人民的菜篮子,还要关注科技的星辰大海。”
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有点陷入了反创新的负向循环之中,不赚钱的生意不做。这种心态下,离科技创新也就越远,所有的参与者动作也逐渐机制化。实际上不仅仅是在互联网行业,在手机行业也是如此。经常有人吐槽说,手机行业还有创新吗?比如罗永浩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就说,大家都是组装机,谁也别装逼。
来看看他的原话:现在很多国产机厂商都是打着“黑科技”的名号,说是要给予用户不一样的创新体验,在国产手机中是先例等等。这种明显的炒作和烂大街的噱头也只能欺负欺负几个外行人而已,内行人哪个不知道,某些国产手机所谓的“黑科技”,不过就是更新更新系统,顺着潮流弄个全面屏或者屏下指纹,而全面屏不过是效仿苹果手机,至于屏下指纹也是别人的,有很多都是手机供应链下游的创新,贴上自己的牌子。只要你有钱,分分钟成为你某产品的“黑科技”代名词。
确实如此,现在手机除了摄像头变多,内存加大,似乎已经很难有创新了。手机行业中有着许多年前就已日臻完美的镜头防抖动、电池高延时技术。坊间戏言,手机产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发布会驱动型业务。手机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一样,失去了对前沿科技的捕捉能力。行业疲于内卷,寻找发家致富的方式,互联网和手机行业都在流量思维的困境中,迷失了自我,而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这种表现还有很多,在其他行业也在出现。
今天在一片文章中,作者愤怒而失望地写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特斯拉已经转向算力取代稀土,而我们的新能源车还在研判下一款特斯拉可能采用的各种稀土配方。在马斯克的最新的技术公式里,去稀土的感应电机=算力方案+传统异步电机=稀土永磁电机。在这之中,原由稀土负责的效率与稳定性,由算力方案进行替代性解决。
在这些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中国汽车行业得到了什么?通过堆电池提续航而忽视电池技术本身的提升。电池的创新已经进入死角,基本陷入结构改变之中,电池本身的材料创新等已经被粒子封锁一般。除了少部分企业有所创新,大部分选择躺平。电动车能耗惊人的高,一款小车开出了大车的能耗水平,电费是低,然而这不是企业不创新的理由。特别是理想汽车带火的增程式技术,这真的是很先进的技术吗?并不是。
由场景驱动的产品尽管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认可,这是值得点赞,但颠倒对技术的理解,也是一种倒退。
现在汽车行业中一种观点在逐步抬头:技术无用论。如果你仔细看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场景让人如此陌生,中国汽车行业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甚至就在三五年前,大家谈论的还是技术的创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没有技术创新会被人嗤之以鼻,而现在这都成为不重要的事情。原因也是汽车已经是和手机一样的,通过组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在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上,中国车企当然走得很快,但是否走得很远呢?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行动迅速以及对功能大胆的开放,但这能否达到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难点。这是否代表着技术已经超越?比如在文心一言上,尽管差评一片,但不少车企已经在纷纷以此作为噱头,但这对于汽车本身的安全而言有很大意义吗?这几年,所谓的元宇宙、区块链一出来,就成为了车企提升自我的手段,但这真的使它成为一款好车了吗?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未来如何很难断言。在近期,有一段话在国内引发很多讨论。“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全军覆没。”这不正是在这种反创新的负向循环下,应该集体思考的问题吗?告别内卷,回归正常的商业模式,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希望汽车行业不要像互联网和手机行业一样,走偏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