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阿尔特曼|OpenAI|谷歌

奥特曼重归CEO岗位 OpenAI的“权力游戏”仍未终章

作者:《中国经营报》发布时间:2023-11-27

原标题:奥特曼重归CEO岗位 OpenAI的“权力游戏”仍未终章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公司CEO高调发布新产品仅10天后突遭罢免;3天之内官宣三任CEO;首席科学家参与罢免CEO行动后又懊悔而反水;遭罢免的CEO及总裁宣布加入大股东(微软)、96%的员工联合署名以辞职“威胁”董事会、最终CEO回归、新董事会成立——这些情节并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虚构桥段,而是在美东时间11月17日至22日短短几天时间内、真实发生在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身上的“宫斗”大戏。

11月22日,OpenAI通过社交媒体X(前身为推特)宣布,“已在原则上达成协议,让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重返OpenAI担任首席执行官。”并且组建一个由Salesforce前联席CEO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担任董事会主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和问答社区Quora联合创始人亚当·德安杰软(Adam D' Angelo)组成的新董事会。这一声明似乎给OpenAI的权力“闹剧”画上了休止符。然而,围绕这场闹剧背后的真实原因,OpenAI独特的组织架构、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权力分配,以及AI的跃进发展与安全治理的平衡等问题,显然仍是OpenAI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针对事变的具体细节以及OpenAI今后的组织及战略走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OpenAI方面希望做进一步采访与核实,但截至发稿时暂未得到回应。

宫斗原因之谜:AI即将失控?

11月17日,OpenAI官网博客更新,宣布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离职,称后者“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不坦诚”,由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提(Mira Murati)担任临时CEO,而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被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保留总裁职务。18日,布罗克曼在X发文表示将辞职,与此同时,OpenAI投资方与部分员工正联合微软向董事会施压,要求撤回罢免奥特曼、解除其董事职务的决定。19日,奥特曼以“访客”身份抵达OpenAI总部办公室。20日,OpenAI董事会请来视频流媒体Twitch联合创始人埃米特·谢尔(Emmet Shear)接任临时CEO,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仍致力于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同时宣布奥特曼、布格克曼及其同事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AI研究团队。21日,据美国媒体报道,OpenAI约770名员工中的743人联合署名一封致董事会的信,敦促董事会解散并让奥特曼恢复职位,否则就集体跳槽去微软。这期间,Salesforce创始人、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英伟达高级科学家范麟熙(Jim Fan)、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联合创始人艾丹·戈麦斯(Aidan Gomez)等纷纷抛出“橄榄枝”抢夺OpenAI人才。直到22日,奥特曼回归,新的三人董事会组建。

“如果OpenAI正在做一些对人类有潜在危险的事情,世界需要知道。”这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X上向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弗(Ilya Sutskever)提出的疑问, 马斯克旗下的X平台显然成为OpenAI此番事件的舆论主阵地。作为GPT技术的奠基性人物,苏茨克弗在此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前后反转——参与甚至可能主导了罢免奥特曼的行动且是4名董事中唯一一位内部高管,之后态度180度转弯发言称“懊悔”参与罢免行动,并在要求恢复奥特曼职位的联合署名信上签名,引发了业内的无限猜想。

公开信息显示,苏茨克弗师从2018年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2015年被马斯克从谷歌挖来加入新创立的OpenAI。马斯克于2018年因理念分歧离开OpenAI,而苏茨克弗担任首席科学家,带领并主导了GPT的重大技术迭代,自2017年起一直担任OpenAI董事会成员。今年7月,苏茨克维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透露,在ChatGPT成功之后,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防范AI失控,成立一个新的研究团队,计划未来4年投入20%的算力解决超智能AI对齐的问题。所谓“对齐”,简单理解就是用AI监督AI,建立一套针对超级人工智能的安全程序,保障未来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AI体能够与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整体利益一致。

另据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称,在宫斗发生之前,OpenAI的几名研究人员向当时的董事会发出了一封信,主题是警告一项强大的AI发现可能威胁人类。今年10月,彭博社在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称,OpenAI正在寻求以860亿美元的估值出售现有员工股份。最新消息称,在奥特曼回归后,OpenAI的融资计划也将重回正轨,其投资者及员工显然将从中受益。

不难看出,首席科学家的“妥协”转变、庞大的利益驱动、利益各方对生成式AI的“错失恐惧症”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奥特曼、布罗克曼扳回局面,似乎使OpenAI重回正轨,但是由此引发的质疑与担忧——AI是否会走向失控,显然正在加剧。

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权力分配走向何方?

尽管OpenAI方面尚未公布真实原因,但业界广泛认同,OpenAI独特的组织架构尤其是董事会构成,是造成此次闹剧发生的直接因素。

记者综合梳理公开信息了解到,不同于Meta、谷歌等其他科技公司——为商业而创建、通过特殊类别的投票权股份赋予创始人和董事会以最终控制权,OpenAI最早于2015年成立时的定位是一家非营利组织,愿景是致力于为全人类开发有益、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美好的理想总逃不开现实的挑战与打击,2018年,马斯克离开OpenAI,次年奥特曼从硅谷创投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的位置退下来,成为OpenAI的总裁。OpenAI经历了自创立以来的第一次组织架构大变革与管理层大洗牌。

在OpenAI的官网,一张不算复杂的组织架构图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在科技界罕见的架构设计。简单来说,即在OpenAI非营利机构的主体之下,设立一家实施“利润上限”(capped-profit)的新营利公司OpenAI LP(有限合伙),方便快速获得投资和招揽人才。OpenAI非营利主体以普通合伙人(GP)的方式控制营利公司OpenAI LP,同样非营利主体的董事会控制营利主体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分别于2019年7月、2021年、2023年年初多次向OpenAI投资,总投资额高达130亿美元,其投资的实际是OpenAI LP营利主体,并未在OpenAI非营利机构董事会中占据投票席位,也就无法干涉OpenAI的实际运营。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罢免行动之前,6名董事会成员个人均不持有OpenAI的股权,其中奥特曼、布罗克曼、苏茨克弗三人属于内部管理人员,而另外三名独立董事为德安杰罗、Fellow Robots公司联合创始人塔莎·麦考利(Tasha McCauley) 以及乔治城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总监海伦·托纳(Helen Toner)。

按照OpenAI最新的董事会构成,原董事会6名成员中仅德安杰罗留任,奥特曼、布罗克曼、苏茨克弗三位内部高管以及两位女性独立董事均被“踢出”。担纲新董事会主席的布雷特·泰勒曾是谷歌地图的创建者之一,FriendFeed、Quip的创始人,先后在Meta、Salesforce担任高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在推特(现改名为X)被马斯克收购时担任推特董事长,经历过推特被收购过程中的一系列“混乱”。另一位董事会成员劳伦斯·萨默斯更是“来头不小”,他出生于1957年,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奥巴马执政时期分别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部长、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在此前的公开发言中,萨默斯既同意人工智能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技术,但也对人工智能让无数人失业表达担忧。

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认为,OpenAI利益各方的博弈还没完,各利益相关者对监管机制的互信已经打破,非营利的OpenAI LP机构和下面受其监管的营利的OpenAI公司之间的监管机制,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分配,都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调整。虽然OpenAI的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仍有启示,一方面,通过良好的股权结构、投票权结构、董事会职权范围、董事会成员任免权限等方面的设计,确保创始团队在公司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进而保持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创业者也需要清楚意识到,创始团队之间因为经营理念、做事方式、个人规划等方面的分歧进而导致出现高管离职、团队剥离的“分家”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为了防止这样的风险波及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以及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扯皮”成本,创业公司应该在设立初期,就创始团队之间的权责划分、股权兑现机制、股权退出机制(包括退出价格)等作出明确约定,并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书面协议,让团队成员的进入和离开可以有迹可循。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