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几乎无所不能的ChatGPT火遍全球。因为它呈现出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惊人潜质,从独角兽到大厂,从使用者到投资者,从业界到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会写诗歌,编代码,能创作剧本,还可以帮你面试出题……比起聊天机器人前辈们害怕“言多必失”,ChatGPT自信满满,它总能实现人类的各种诉求,并且表现欲十足。
爆火的ChatGPT,在去年11月30日发布后的5天时间里,收获了100万用户;推出仅仅2个月,月活跃用户就成功过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
从“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ChatGPT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但它对于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已经游刃有余。它会取代人类吗?它会威胁到谁的饭碗?
ChatGPT到底是啥?
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
不少和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纷纷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ChatGPT办不成的”。上线仅仅2个月,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就突破1亿。
有网友称“这真的超出了我认知的范围”“我离失业不远了”;还有网友认为“和流浪地球2中的moss好像,这难道就是科技走进现实了吗?”;也有网友好奇“以后会推出手机版本吗?”;还有网友调侃“写个情书,怎么样呢?”
马斯克称好吓人
据悉,一向高调的马斯克在使用ChatGPT后的感受则是“好到吓人”,甚至断言,“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此外,比尔·盖茨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称,他对ChatGPT以及过去一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所有进展感到兴奋。他强调了人工智能驱动技术的一些潜在用例,比如可以成为“内城区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或者“为部分缺乏条件的人提供医疗建议”。盖茨还提及他最喜欢用ChatGPT和朋友们一起写诗。
ChatGPT会抢谁的饭碗?
有人问,人工智能都学会内容创作了,画家、作家、翻译、记者这类以内容创作为主的职业,将来是否都会消失?
这看起来并非杞人忧天,去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举办一项绘画比赛,数字艺术类别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太空歌剧院》就是一名游戏设计师使用AI工具生成的画作。但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AIGC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的内容创作中存在明显的机械性问题,常常出错,还离不开人类的创意和把关。前述获奖画作就经过了设计师的反复调整、筛选,人类在其中付出了约80小时的脑力劳动。
因此,对于一名务实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与其担心人工智能抢饭碗,还不如学会使用AIGC技术应用工具,让AI助手把自己从繁琐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个性化的创造力锤炼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
谷歌百度纷纷入局
在ChatGPT为全世界瞩目之后,谷歌百度微软苹果集体“发慌”。谷歌和百度近日终于出手,推出了各自的ChatGPT。
当地时间2月6日,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宣布,谷歌对话式AI应用Bard向早期测试者开放,将在未来几周内开放给公众使用。
另外,百度版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也已官宣,3月完成内测,即将向公众开放。
官方表示,百度在AI领域深耕数十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ERNIE,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ChatGPT相关技术,百度都有”。去年9月,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发言中提出判断,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在“技术层面和商业应用层面,都有方向性改变”。业界推测,百度自当时起就已经开始了开发文心一言。
据了解,与ChatGPT相关技术百度此前都有布局。人工智能主要包含四层架构,包括底层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方面,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其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文心ERNIE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
部分平台已开启变现模式
ChatGPT的爆火,不仅绵延于资本市场,且加速沿多个方向渗透。近来,ChatGPT被多方抢注商标,尤其是科技公司的抢注动作密集。从企查查等提供的统计来看,相关商标抢注的申请人包括深圳、合肥、广州、四川等地的科技、贸易公司及多名自然人,参考国际分类,涉及到广告销售、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微信公众号也是ChatGPT加速抢占的阵地,从2022年12月开始,步入注册高峰。目前统计来看,包括ChatGPT在线、ChatGPT入口、ChatGPT入口体验、ChatGPT聊天机器人、ChatGPT AI、ChatGPT机器人、ChatGPT对聊等在内,已经有包括上百个公众号面世。
从目前来看,市场对于ChatGPT的抢注潮已经来临,且部分平台已经开启“变现模式”。在某公众号内,就可以看到“9.99元20次对话额度,1个月内有效”“999.99元无限次对话额度”等标价。
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认为,小型创业公司和个人对于ChatGPT的抢注,依然处于草莽阶段,背后则体现出市场对于技术热点的热衷。“去年时,绝大多数人都还觉得ChatGPT大概只会昙花一现。但从最近来看,ChatGPT已经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科技品。这些草莽平台都不是真正的ChatGPT,它还是存在较高的使用门槛的,要想真正‘中国化’,大概率仍然需要国内各大科技公司的努力。”
揭 秘
“ChatGPT之父”8岁就会编程
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近期推出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该产品以强大的文字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作为OpenAI的掌门人,美国“85后”企业家山姆·阿尔特曼近日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被誉为“ChatGPT之父”。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4日报道,阿尔特曼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条件优渥的犹太家庭,8岁那年就拥有了第一台计算机,并沉迷于编程。中学毕业后,阿尔特曼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与多位IT行业领军人物类似,他并没有完成学业,在大二那年选择退学创业。退学后,他凭借与两位好友开发的手机定位应用程序“Loopt”一举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投。之后,阿尔特曼开发的免费在线约会应用“OK丘比特”更是风靡一时,被达拉斯一家在线约会企业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在积累了丰富资本后,阿尔特曼向投资人转型。2014年,阿尔特曼出任创投公司Y Combinator(YC)总裁,致力于扶植美国初创企业。在他任职期间,YC共计为2000多家创业公司注资,这些企业总估值如今超过1000亿美元,个别企业已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民宿短租公寓预订平台爱彼迎。
同年,阿尔特曼联合特斯拉CEO马斯克、领英创始人霍夫曼、YC合伙人利文斯顿等人共同创办了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致力于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2021年,图像生成系统DALL-E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先后面世,这类具备深度学习能力、交互性极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迅速引发全球范围的关注。美国微软公司表示将为OpenAI投资100亿美元,以加强合作与产品开发。路透社称,OpenAI 2024年总收益或将突破10亿美元。
OpenAI原本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其创立目标是为了防止人类被自己亲手创造的人工智能反噬。而作为OpenAI的CEO,阿尔特曼的个性似乎与企业文化高度契合。据媒体透露,他是个典型的“生存主义者”,总是在为不可预知的灾难做准备。为了应对“核末日”,他早早地囤积了大量枪支、黄金、电池和面罩,还在加州的山区建好了避难所。他的母亲也曾对媒体调侃,阿尔特曼从小就“心事太重”,明明她自己就是医生,儿子身体不舒服却偏要上网自己诊断,结果往往是啼笑皆非——他能通过头痛推导出自己长了肿瘤。
影 响
ChatGPT让人类变得更“卷”
ChatGPT是OpenAI于2022年11月才推出的聊天机器人,上线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而现在,仅仅上线两个月,月用户数就破亿,堪称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很多人都在好奇以及担忧,ChatGPT的出现是否会导致大规模失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ChatGPT本质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是一种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
也就是说,所谓的ChatGPT,本质还只是智能聊天引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是由于其智能表现过于优秀,远超此前同类产品的体验,所以引发了破圈效应。
按照ChatGPT自己的回答,它只是一个没有意识的计算机程序,只是能够模拟人类对话。
客观来说,现阶段的AI还处于发展初期,所谓的意识更是无处谈起。笔者所理解的强AI是能够在一定规范的指令之下,它能够进行自我的主动学习,实现任务迁移。
而目前的ChatGPT产品形态,还是停留于“你问我答”的状态,它基于已有的数据库将相关信息智能串联起来,然后将答案呈现给人类。
ChatGPT给你提供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答案吗?智能挑选的答案,只是其搜索结果的一种。对于有意识的人类而言,从所有可能的答案中自行挑选或许更合适。
基于这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已有的信息库不同,产品内部算法不同,那么不同的产品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毕竟,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从来都是相对的概念。
实际上,类似于ChatGPT的产品已有不少。比如在ChatGPT出现之前,谷歌的LaMDA一度被视作最接近具备人类意识的AI。从公开信息来看,Pathways AI程序可能是谷歌里最先进的,它的参数量有5400亿,而现在版本的ChatGPT只有1750亿。
换言之,如果不是ChatGPT的出圈,大众可能还无法意识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而实际情况是,现有技术其实已经远超人们本身的认知。
也就是说,所谓的失业压力早就存在,只不过大火的ChatGPT加速放大了这一切。
必须要承认的是,随着类似于ChatGPT的产品不断升级,未来不少从事相关职业的岗位必然会被淘汰,比如内容聚合类工作。单单是目前,已经有美国上市公司裁掉员工,改用ChatGPT来替代。
对于资本家来说,一旦有廉价的产品可以替代高昂的人力,他们绝对不会犹豫。这也确实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类劳动会变得没有价值,尤其是那些重复性的工作。甚至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如果人工智能可以作出有理有据的观点和评述,任何以语言、逻辑、想象力和社会学为基础的职业都有可能被取代,比如律师,人类的生活也必将变得更“卷”。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ChatGPT的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ChatGPT还不算成熟。短期内,ChatGPT甚至无法取代传统搜索引擎,也很难改变当前全球搜索引擎演化进程。如果一项技术只能局部替代搜索引擎,那么恐怕它很难算得上是颠覆式的创新或者AI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隐 忧
监管正努力赶上技术发展
ChatGPT爆火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伦理问题。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Emily Bender称:“OpenAI在如何使用数据方面还远远不够透明,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被用于训练,我预计企业会这样想:在广泛使用ChatGPT几个月后,是否可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来获取公司的机密信息?”“这不是狼来了。”Pengcheng Shi说道,“狼就在门口。”
据报道,在ChatGPT引发了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称,政府监管的态度也很重要。“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市场,而市场则要看政府监管的态度。”一位计算机领域专家、某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创始人对记者表示。
目前,全球的监管层已经注意到ChatGPT的轰动效应,同时也看到了这一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走在技术法规政策制定前沿的欧盟率先对ChatGPT带来的潜在风险做出回应。
欧盟委员会正在起草一项新的人工智能法规。欧盟委员会分管内部市场(工业)委员蒂埃里·布雷顿日前表示,新拟议的人工智能法规将解决围绕ChatGPT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担忧。“正如ChatGPT所展示的那样,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和公民提供巨大的机会,但也可能带来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坚实的监管框架来确保基于高质量数据的可信赖人工智能。”布雷顿在一份书面评论中写道。
此前,包括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在内的高校已经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应用程序,以防止将人工智能技术滥用于剽窃、欺诈和传播错误信息。
早在2014年,马斯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访谈中,就输出了“AI威胁论”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应当格外警惕AI。如果让我说人类当下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我觉得是AI无疑。时至今日,我越来越相信在AI领域需要有一定的监管来保证没人会滥用AI。”马斯克深知,自己无法阻挡越来越多创业公司研究AI的步伐,但他也同时需要AI助力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甚至于SpaceX的火星计划也需要AI协助。
稳赚不赔的马斯克,则继续显露其担心,“ChatGPT很惊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热 评
ChatGPT人类该拥抱还是忧虑?
最近,ChatGPT刷爆朋友圈。有人认为它强大无比,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有人认为它会带动新一轮人工智能风潮,让许多职业和人类习惯成为历史;也有人忧心忡忡,认为它的颠覆性作用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还有人认为ChatGPT依然很稚嫩,无需刻意夸大其作用。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ChatGPT风乍起,人类该拥抱还是该忧虑?
未来饭碗不保?
近年来,人工智能乃至各种科技带给人类的最大“威胁”,就是某些职业和工种的落寞甚至消亡。ETC的普及使得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开始精简,超市自动收银机的广泛使用,也让超市收银员变得越来越少。
ChatGPT似乎对许多职业都造成了巨大威胁,它的海量信息和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似乎更适合那些机械化操作、较为依靠重复性和记忆性的领域。除了学生作业之外,一般的公文写作、常规新闻写作、自媒体的行业分析短文、某些行业和商品的推广文案等,都是ChatGPT的特长。
也正因此,许多人慨叹可能未来饭碗不保。这样的顾虑显然言之尚早,毕竟ChatGPT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领域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确实可以承担许多基本的工作或创作,比如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得想要的文本,而且还有着不再“机器感”的表达。这条技术路径如果继续走下去,确实会对一些工作岗位造成威胁。
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反过来说,人工智能的强大,也是人类得以审视自身、提高自己的契机。人类必须思考,自己该如何进步,才能与科技共存,不至于被其取代。
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写出更好的公文、更滴水不漏的新闻通稿,那么写作者就应该更勤于思考,更有批判性思维,提出更深刻的观点,运用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重复性的机械表达。事实上,无论是公文写作、新闻写作还是文学创作,许多人始终处在重复和人云亦云的舒适区里,即使没有人工智能,他们也不见得有竞争力。
既然学生会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是不是恰恰说明作业本身的考查指向有问题?是不是过于偏重重复记忆和常规观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如果学生可以用人工智能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是不是说明作文常规评价标准过于中庸,缺少实质性和批判性?如果是这样的话,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以,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的使用者,会是一个不被淘汰的路径选择。比如说,一个部门未来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公文写作者,但却非常需要一个能够总结、归纳和梳理各种关键词,并将之用于人工智能,实现更优产出的人;一家报社不再需要那么多写通稿的记者,但却需要能够在海量材料中准确找出关键要素,输入人工智能工具,实现更准确文本表达的人。
要胜任这些岗位,所依托的是个体自身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它们都比现在所强调的许多技能更宝贵,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忽视。如果人工智能能够迫使人们重新寻回和重视这些能力,那么我们无比欢迎人工智能的到来和逐渐成熟。
综合新华社、齐鲁晚报、红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