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阿里巴巴|ChatGPT|AIGC

乌镇峰会十年:吴泳铭首提阿里巴巴新变化

作者:51CTO发布时间:2023-11-26

原标题:乌镇峰会十年:吴泳铭首提阿里巴巴新变化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乌镇,这个白墙黑瓦的江南小镇在近日迎来了又一盛会。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迎来了十年之期。众所周知,年初以ChatGPT的爆发为标志,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关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的潜力初现峥嵘。

在引人关注的“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披露了这样一则消息:阿里巴巴即将开源720亿参数大模型,创下迄今为止国内开源大模型的参数新高。

这位阿里巴巴的新舵手明确指出,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服务全社会AI创新的、开放的科技平台企业。这也是国内互联网行业首次明确提出“科技平台企业”的定位和方向。

回首来时路,中国互联网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十年,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阿里同样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十年。

1、开放开源:阿里在大模型时代的“阳谋”

大模型发展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关于开源与闭源之争早已露出端倪。Meta推出Llama2后一夜引爆大模型圈,有人认为这是对闭源大模型的一大打击。但也有人认为,闭源大模型可靠性更高,长期服务能力更强。毋庸置疑的是,两者各有受众,现在讨论孰优孰劣还为时尚早。

不过开源从来都是避免重复造轮子的路径,也是低成本试错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大模型的研发涉及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成本的投入,如果无法达成商业化,那对于诸多试图顺应时潮的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开源大模型的存在,大模型开源生态的建设都是必要的。

阿里是国内最早一批做模型开源的公司之一。除了即将开源的720亿参数大模型,此前阿里在这块已经耕耘良久。

今年8月,阿里上架了两款开源模型Qwen-7B和Qwen-7B-Chat,分别是通义千问70亿参数通用模型和对话模型;9月,阿里又开源了通义千问140亿参数模型Qwen-14B及其对话模型Qwen-14B-Chat,并且可免费商用。

另外,阿里还运营着中国最大的AI模型开源社区“魔搭”。在这一社区中,百川智能、智谱AI、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IDEA研究院等业界顶级玩家,都在魔搭上开源首发他们的核心大模型。阿里云CTO周靖人曾透露,魔搭社区现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大模型的开发门槛,在不久前结束的2023云栖大会上,周靖人还发布了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帮助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开展AI创新。

自研大模型,同时以开源开放之姿,与第三方大模型共荣共生,这就是阿里在大模型时代打造许久的“阳谋”。通过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大模型体系,推进整个行业对算力和模型落地的需求升级,在模型开源生态中生生不息。可以预见,一场为期十年的AI技术创新周期开始了。

2、新掌门人的决意:立足“科技平台企业”

今年阿里经历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剧变”——“1+6+N”的改组计划。在这个号称阿里史上最大自我变革的计划下,阿里巴巴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体不会改变,其下将设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这些集团和公司未来可以独立融资甚至上市募股。

除了组织架构“化整为零”外,管理层也经历了更迭。9月10日,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以及阿里云智能集团代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此次乌镇峰会上,吴泳铭表示,AI时代,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服务全社会AI创新的、开放的科技平台企业。这也是他上任CEO以来首次对阿里的企业定位给出清晰界定。

“回望这20年,我们打造了覆盖交易、物流、支付、生产等环节的数字商业基础服务,为电商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随着AI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创新突破的关键,阿里巴巴要做一家开放的科技平台企业,为千行百业的AI创新和转型提供基础设施。”

那么所谓“科技平台企业”具体要怎么做呢?

吴泳铭提出,“AI+云计算”双轮驱动是阿里云面向未来的底层能力。

要立足“科技平台企业”定位,阿里巴巴需要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供稳定高效的AI基础服务体系,特别是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为全行业训练AI、全社会使用AI打造坚实的基础底座,二是创建更加开放繁荣的AI生态。

当然其主张并非无迹可寻。上任的第三天,吴泳铭便发布了一封名为《用户为先,AI驱动,以创业心态创造更大价值》的全员信,定调了“用户为先、AI驱动”这两大战略重心。

基于这两大战略重心,吴泳铭表示未来会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并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在吴泳铭看来,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全球商业发展的新动能。可以看到,“科技平台企业”正是在这一判断下阿里为自身寻求的新路径,也是这一任掌舵人为阿里这艘大船寻找的打开未来的钥匙。

历史总是在轮回中前进。

2013年5月10月,淘宝上线十周年时,马云正式宣布卸任阿里巴巴CEO,随后陆兆禧接班。彼时,陆兆禧在多次公开场合中提到,农村、国际化、大数据和云计算是阿里巴巴集团未来的三大战略。两年后,同样是5月10日,张勇接过帅印,任职期间见证了阿里商业帝国的全面崛起,也错失了下沉市场的最佳入局时机,让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竞争对手乘势崛起。再到今年9月10日,吴泳铭正式上任。

此时,互联网行业不再像从前那般高歌猛进,如何以更灵活开放的治理机制来从尾大不掉中脱困,在倏忽万变的时代浪潮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这一任掌门人必须肩负的命题。

3、中国互联网:从野蛮生长到回归理性

自2013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办以来,这个可以被视作互联网发展的时代风向标的会议跨入了第十个年头。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阿里的发展或许可以成为中国互联网十年进程的一个缩影,回首来时路,有意气风发的登临绝顶,也有错失良机的郁愤难平,有野蛮生长的轻狂肆意,也有骑虎难下的无奈之举。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的爆发,深刻改变了大众生活的方式。

十年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了50万亿元,通信基础设施从4G走向了5G,加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数字化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未来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与美联储加息,在创业与资本圈“寒冬”的持续蔓延似乎不可避免。

ChatGPT的爆火让沉寂许久的互联网圈重新“燃”了起来,百模大战一触即发,AIGC应用纷至沓来,似乎一切都有了转机。但是,唯恐落于人后的技术焦虑依旧存在,迟迟难以打通的商业化路径依旧让人不安。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然过去,顺应发展规律,坚持才是胜利。在今天的环境里,既要抬头看天,也要脚踏实地,静候时机,等待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