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元宇宙

ChatGPT可以建立第二大脑吗?

作者:探照灯好书发布时间:2023-04-21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一书是一本科普书籍,专注于脑机协作。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发展,脑力工作者面临挑战,好在一方面,目前这些技术尚不足以替代人;另一方面,转型对绝大多数非IT专业的人来说,是巨大挑战。固然可以骄傲地宣称,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原创力,它只是工具,但现实是,脑力工作者从事的大多数工作不需要原创力,且原创力的价值是个成本问题,当成本过高时,用户宁愿接受低原创的服务。压力之下,脑机结合可能是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即脑力工作者充分利用新技术,拓展自己的技能,毕竟有了人工智能等,学外语、学不同专业、寻找最新资源等成为可能,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给自己赋能增值。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预言,人工智能将很快超越人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人工智能淘汰人,是进化的必然,而脑机协作是暂时维持“人类世”的唯一缓冲地带。也许,脑机协作是与虎谋皮,总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但正如凯恩斯所说,明天我们都会死。思考遥远的明天没太多意义,不如读好这本书,先保住比较近的明天的饭碗。

文/涂子沛

无论是记录,还是动态量化管理,在没有第二大脑的时代,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成本很高,也就是说需要消耗极大的脑力和时间,还需要非常的执着,换句话说,这两点经验虽然好,但难以在大众当中普及。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时代只有像柳比歇夫那样少数的人物才能利用这两点经验获得成功。

第二大脑的出现,让普通人都可以非常轻松的实现以上两点经验。不仅如此,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我们还可能超越个人生物大脑的有限性,产生一些单个大脑完全无法产生的创意。

在我举出的关于ChatGPT的例子当中,我很欣喜地发现,ChatGPT并不是在像查字典一样一对一的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给了我一些可以启发创意的元素(也许一些元素本身就是创意),例如在第一个我征求书名意见的问答当中,它使用了“秘密武器”这个词;在第二个扩写的要求当中,它例举了“一个人可以通过发表一个有趣的笑话来让对方开心,或者在对方状态不佳时及时给予安慰”的具体事实;在第三个问题当中,它提出了“许愿珠”这个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东西。这些都是我的大脑当中本来没有的东西,对世界来说,这些东西不是新的,但对某时某地的我来说,它们就是新的,这些新东西帮助我组织、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当然也就带来了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前文讨论过,任何一条信息都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存贮在大脑神经元中的。一个人展开思考,就是在第一大脑中不同的神经元之间试图建立有价值的连接,通过不同的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相连,产生了一条新的通路或者说桥梁。这种新的连接不仅仅关系到记忆,关系到知识,而且它就是创意和创新本身,人生就是连点成线、连线成图,创新就是有价值的新连接!神经科学也证明,神经通路是可塑的。当我们接受一条新的信息的时候,我们第一大脑中的部分神经元会努力和其他的神经元连接,形成新的通路。但大部分神经元也像人一样,很懒惰,一般情况下,它只和附近的神经元发生联系。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想到的东西,都是其它人也能想到的东西,平庸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就是我们需要第二大脑的终极原因,当我们把生物大脑当中的所思、所想、所记投射到数字空间当中,人工智能就可以用算法帮助我们发现、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当我们的大脑形成了新的大脑通路,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就可能会有所改变。也可以说,第二大脑的算法赋予了我们生物大脑一种新的灵性,来自算法的灵性,是第一大脑无法在短时间里内生的灵性。

但我们又不能将思考和创新的工作完全交付给ChatGPT之类的算法。ChatGPT的创新是基于大数据的,当它的训练数据是一样的时候,它只能得出一样的答案,无论任何问题,当我们和世界上亿万他人得出一样的答案,那就不可能是创新。工程师可以开发出更好的算法,但我们每个人却必须构建自己的数据库,工程师的努力才会有意义。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记录行为完成数字记忆体的搭建,这是我们个人使用人工智能的基础——这正是本书第二章重点阐述的内容。

当我们拥有不同的数据,即使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算法,也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就在本书即将付印的时候,ChatGPT又成功的通过了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期末考试,这份试题来自世界著名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的MBA 运营管理课程,和人不一样的是,ChatGPT仅仅用了几秒钟就完成了考试,还有人让ChatGPT参加了美国医生的执照认证考试(USMLE),它的表现也超出了预期。类似这样的消息,让人类感到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威胁。

这种被替代的威胁正是本书所反对的。不少人拥有这种“替代思维”,他们认为人和机器是“有你没我、只能二选一”的关系,还有很多人认为,人智能对人类的替代只局限于低端的、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收银员、电话接线员、打字员、保安、厨师、保姆、翻译、会计等等,而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例如作家、科学家、企业家、演员、心理咨询师,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取代的。

事实上,这两种想法都错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现在的考试,这完全不能代表它可以取代人。我相信未来会出现新的考试方式作为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标准,就像我们今天的大部分考试允许带字典、带计算器一样,未来的考试也会允许带上自己的第二大脑、使用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未来考试的重点是看看谁有更好的工具、谁能更有效的使用工具,就像在战场上人和武器是一体的,我们必须要较量武器一样。还有,人工智能不仅仅会帮助我们收银、接电话、开车、做菜、洗碗,会做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它也能创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会作诗,会绘画、会写新闻稿,这些都是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未来所有的创新,都会是人机协作、脑机协作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人类对“创新”的定义会改变,会出现新的文学和艺术。

所有的人脑,都会在脑机协作的面前失去优势。基于人脑的思考和分析,将无法和脑机协作相提并论。所以,脑机协作才是真正的未来。脑机协作一定会改变人类的记忆和思考,推动我们产生新的创意,但这离不开人本身关于思考和创新的努力。脑机协作的结果,是人类生物大脑能力的扩展和增强。使用第二大脑,我们会成为智能增强人。而今天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在智能增强人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在第二大脑的帮助下,他们拥有的是一颗增强大脑。  

(本文节选自涂子沛 所著《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 一书,由中译出版社授权发布。)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科普

《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

涂子沛 著

中译出版社

2023年2月

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元宇宙呼啸而来。数字时代涌现的技术革新大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今,互联网已经取代了书本和课堂,成为现代人最大的知识来源。面对海量信息,以及互联网固有的延异属性,现代人必须建设一个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来管理知识、处理信息。大数据先锋思想家、科技作家涂子沛通过个人经历、经验和敏锐的判断,站在科技和时代的前沿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是在个人和互联网之间出现的一个新工具。它不仅是我们生物大脑的数字复制体、外挂大脑,可以随时记录、存储和查找,它还是人类生物大脑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可以对我们的记录不断地进行动态整合和分析,借助算法的灵性,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创建有价值的连接,推动第一大脑产生新的创意。

本书不仅仅介绍理念,还阐述了建设第二大脑的方法、步骤和未来展望——这是一套崭新的脑机协作信息整理大法,也是一套洞察自我、开拓成功人生的独特方法。这套方法将打破你的认知边界和思维极限,也能帮助那些正在信息过载的海洋当中不断挣扎的人。此外,作者还从数据遗产的角度,探讨第二大脑作为个人遗产如何不断被传承和优化,惠及百代后世,成为一个家族的优势。

我们会度过怎样的一生,取决于我们一生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拥有和掌握第二大脑及其使用方法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创意,在数字时代成就自我,取得成功。

编辑 | 珠   兰

主编 | 刘羿含

2023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文学、人文社科原创、人文社科翻译四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文学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自传体小说;文学向散文、随笔;报告文学

3、人文社科原创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4、人文社科翻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